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湖北挖出一座古墓,出土中國最早的冰箱,學者感慨:古人太聰明了

湖北挖出一座古墓,出土中國最早的冰箱,學者感慨:古人太聰明了

1910年,世界上第一台現代冰箱在美國問世。上世紀50年代,中國開始生產冰箱。經過上百年的發展,如今冰箱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家電。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其實在2500年,中國古人已經用上了「冰箱」,構思巧妙製作精美,令人不得不感慨古人智慧之高,古代青銅技術之發達令人驚嘆。

1978年,施工工人建廠時的一次開山炸石,卻不料炸出一座令世界震驚的古墓,這就是曾侯乙墓。在曾侯乙墓中,除了曾侯乙銅尊盤這一超精美青銅器之外,還出土了二件獨特青銅器,這就是中國最早的冰箱——曾侯乙銅鑒缶。

史書上沒有曾侯乙和曾國的記載,但卻記載了隨國。後來考古推測,曾國就是隨國,即一國兩名,而且曾侯乙(出土青銅銘文記載的姓名)大約生於公元前475年,死於公元前約433年,距今2500餘年。戰國初年,隨國滅亡。

對於曾侯乙墓,最廣為人知的應該是曾侯乙銅尊盤(如上圖),尊高33.1厘米,口寬62厘米,盤高24厘米,寬57.6厘米,深12厘米,是春秋戰國期間最複雜、最精美的青銅器,如今也難以復原,代表了中國青銅器的最巔峰技藝之一,名列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除了曾侯乙銅尊盤之外,曾侯乙墓中還出土了很多精美青銅器,其中最獨特的就是二件曾侯乙銅鑒缶,造型、紋飾、大小都一樣,只是重量略有差別,分別重168.8公斤、170公斤,如今分別藏於湖北省博物館和中國國家博物館。

曾侯乙銅鑒缶(見下圖)究竟是一件什麼青銅器?

其實,說到底這是一件冰酒或溫酒用具,冬天溫酒、夏天冰酒,具有雙重功能。

銅鑒缶由兩部分構成,即方鑒和方缶,方缶置於方鑒正中,構成了一個整體。1978年剛出土時,在曾侯乙銅鑒缶上還有一把勺子。由於此前還出土了一把過濾器,所以具體構成為:銅鑒缶 勺子 過濾器。

炎熱夏天,古人就用銅鑒缶冰酒,將冰塊置於方鑒和方缶之間。當然,先用過濾器,濾一下酒(古代的酒雜質很多),然後裝入方缶之中。喝酒的時候,就用銅勺舀酒。寒冬臘月,古人將溫水注入方鑒和方缶之間,由此可以溫酒。

從製作工藝來看,曾侯乙銅鑒缶可謂匠心獨運,甚至符合一定的物理學原理。

外部方鑒的特徵是:直口,方唇,短頸,深腹,四個獸足承托鑒底。其中深腹和四獸托底,就非常利於保溫。

內部方缶的特徵是:小口,方唇,斜肩,鼓腹,平底。其中小口、斜肩利於保溫,而鼓腹利於最大程度接觸冰塊或溫水。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令人驚艷的技術。在方鑒底部,有呈品字形的三個凸形彎鉤,其中一個彎鉤裝有活動插銷。方缶置入方鑒之後,彎鉤上的活動插銷會自動落下,套進方缶足上的三個榫眼,從而固定方缶。換言之,這一技術有兩個目的:一是確保底部受冰或受熱,二是固定方缶。

尤其是固定方缶的技術,別說古代社會了,就是現代都很驚艷,有多少廠家有這樣的思維?

其實,不說銅鑒缶表面令人驚嘆的精細繁雜蟠螭紋,不說令人嘆為觀止的青銅鑄造工藝,不說符合物理學原理的技術........單說古人的「冰箱」思維,就讓一些學者感慨古人太聰明了。

冬冰夏用的傳統,在中國由來已久,一方面用於食物防腐保鮮,一方面用於享受冰爽。

西周時期,「冰箱」還很簡陋。《詩經》中有冬日鑿冰儲藏,夏季飲用的記載。《周禮》中有「凌人掌冰正」、「祭祀共冰鑒」,有專門的藏冰官員,只是鑒中沒有缶,把食物放於鋪滿冰塊的鑒中。

東周時期,「冰箱」開始完善。《楚辭》中有「挫糟凍飲,酎清涼些」的記載,東漢王逸認為,這種酒需要「提去其糟」,《酒經》記載可知當時就是釀造米酒,由於米酒高溫之下就會發酸,所以為了避免這一點,古人由此發明了鑒中方缶、米酒置於缶中的「冰箱」。

可以說,曾侯乙銅鑒缶(上圖,08奧運會開模式上的缶陣,就源於此)既然說明了古代發達的技術,也反應出古人令人驚嘆的聰明才智。在當時技術條件下,曾侯乙銅鑒缶可謂是世界上最先進、最精美的「冰箱」,而且這還是一個天才構想。看到這一中國最古老的冰箱,古人和現代人誰聰明,還真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話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家雜評 的精彩文章:

蒙古西征對歐洲究竟有何影響?學者:助推了歐洲近代崛起!
周處墓出土,發現一特殊文物:中國人1700年前就能煉製金屬鋁?

TAG:百家雜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