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經歷最嚴重的核災難30年後!切爾諾貝利最終如何變得安全的?

經歷最嚴重的核災難30年後!切爾諾貝利最終如何變得安全的?

將整個災難現場包圍起來的計劃雄心勃勃,因為那裡的輻射劑量是致命劑量的20倍,許多人認為這是不可能實現的。

切爾諾貝利災難後第一次封堵工作沒有成功。

它比溫布利球場還要大,比自由女神像還要高,比布魯克林大橋還要重三倍。

但是,這座35000噸的巨大建築最終將歷史上最嚴重的核事故現場封閉起來,並封存在仍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廢料中。

自1986年切爾諾貝利災難以來,蘇聯當局一直在努力清理這個地方。當時,放射性粉塵煙霧的煙柱有可能覆蓋整個歐洲和其他地區。

Sky/HBO熱播劇《切爾諾貝利》生動地描述了為避免全球範圍的災難所做的努力,以及輻射對接觸者的可怕影響。

被新石棺覆蓋之前被毀的核反應堆。

不過,儘管烏克蘭普里皮亞特鎮(Pripyat)附近的核電站匆忙修建了混凝土結構,以控制爆炸後立即修建的核電站,但它仍在泄漏危險水平的輻射。

三十年過去了,在2016年11月,切爾諾貝利的歸零地終於安全了,整個災難現場被包裹在一個新的石棺中,這個石棺的設計是為了在未來至少100年里密封現場。

這座被稱為「新安全禁閉」的建築是一項工程壯舉,上世紀90年代,當人們第一次提出在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建造這麼大的建築時,他們認為這個想法永遠不可能實現。

在切爾諾貝利爆炸後的數天或數周內,第一次封鎖災區的努力據信已造成未知人數的生命損失。

Sky/HBO電視劇《切爾諾貝利》中描述的清算人。

來自蘇聯各地的大約100萬人參與了最初的清理和遏制工作。

直升機在反應堆上方撒下沙子和鉛來滅火,煤礦工人被召集到反應堆的核心下面挖掘,用液氮冷卻核燃料。

第一個石棺的建造耗時206天,使用了40萬立方米的混凝土和7300噸的金屬框架。

雅羅斯拉夫·梅爾尼克(Yaroslav Melnik)是從伊萬諾·弗蘭基夫斯克(Ivano Frankivsk)鎮調來的一組消防隊員的隊長。

完成之後,我們會把衣服扔進垃圾桶。

後來被命名為「清理者」,據報道,成千上萬的這些男性和女性在工作中死亡,或因急性輻射長期患病。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第一個混凝土石棺。

但第一座古墓本來就不應該存在太久,1991年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獲得獨立後,該國發起了一場關於如何讓切爾諾貝利再次安全的國際競賽。

一個法國財團以一項名為「決議」(Resolution)的計劃贏得了該項目的勝利,該計劃包括將整個蘇聯建造的石棺用一個全新的結構包裹起來,其中包含受損的反應堆。

但這項任務是艱巨的,因為新的石棺需要建在高放射性地點旁邊——那裡的輻射水平是致命劑量的20倍——然後移到最後的位置,而不會危及工人的安全。

該項目將耗資超過2.4億英鎊。

負責監督該項目的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uropean Bank of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核安全主管文斯?諾瓦克(Vince Novak)表示,自1999年開始工作以來,他們面臨的第一個挑戰是支撐現有結構,防止其倒塌。

新石棺的建造工作。

他們發現,原來的石棺非常不穩定,隨時都可能倒塌,有再次發生切爾諾貝利災難的風險。

他說:「蘇聯人用直升機將橫樑放入石棺,屋頂的整個結構實際上也是用直升機建造的。」

碎片是一個接一個掉下來的,沒有綁在一起。

他們只是坐在那裡,很快就發現要麼是這些梁在滑動,要麼是牆在移動。

新的安全限制石棺現在覆蓋了被摧毀的四號反應堆。

它到了一個點,進一步移動一英寸左右,就會導致巨大的橫樑倒塌。

石棺的部分是在義大利建造和預製的,然後海運到烏克蘭,然後通過陸路運到切爾諾貝利。

在組裝之前,18艘船和2500輛卡車將所有部件運到了現場,這項工作耗時兩年多。

新的石棺將在核廢料中封存100年。

為盡量減少工人受輻射的機會,當局在離事故地點300米遠的地方建造了這個龐大的建築物,然後把它移到合適的位置。

2016年11月29日,當這座建築最終被搬到它的最後安息之地時,它是有史以來人類搬動的最大的物體。

超過10萬人參與了第二次努力,使世界免受切爾諾貝利的持續威脅。最終,在爆炸發生30年零7個月後,這座反應堆終於被宣布是安全的。

小夥伴對於切爾諾貝利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俯瞰大地 的精彩文章:

隱藏在黑洞後面!銀河系新出現的巨大彈孔可能來自外星戰艦嗎?
G1級地磁風暴!太空天氣預報:本周太陽風暴將襲擊地球南半球

TAG:俯瞰大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