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大漢與匈奴的夾縫中生存的樓蘭國

在大漢與匈奴的夾縫中生存的樓蘭國

西域國家眾多,既有安息(帕提亞帝國)、大月氏(後來的貴霜帝國)這樣的世界級強國;也有大宛、烏孫這樣能夠帶甲十數萬的大國;也有像烏訾貪離國這樣全國人口兩百多,兵馬一共五十多的小國;更小的單桓國,全國人口還不到一百人。

樓蘭國在漢朝時全國人口有一萬多人,兵馬小几千,可以算得上一個不小的國家了。

這個國家就在玉門關外面,可謂是跟大漢朝近在咫尺。

一邊是大漢,一邊是匈奴,整個西域一開始都是在兩者的夾縫中生存。

樓蘭國最靠近大漢,屬於漢朝與西域聯繫的交通必經之地。

在匈奴人強盛的時候,樓蘭國和西域其他國家一樣,都是臣服於匈奴的。

樓蘭不但自己經常劫掠漢朝使臣,還經常給匈奴打小報告,告知掌握的漢朝消息。

後來終於成功地惹怒了漢朝。

漢武帝命令大將趙破奴攻打姑師國時,順便教訓教訓樓蘭國。

趙破奴就帶了七百騎兵,一戰擒獲樓蘭王。

樓蘭投降。

但是匈奴人不幹了,他們也派來大軍攻打樓蘭。

樓蘭沒辦法,兩邊都不敢得罪,只好派出國王的兩個兒子做人質。一個去漢朝,一個去匈奴。

來漢朝的這個很不老實,觸犯了大漢律令,被打入大牢,閹了。

後來樓蘭被匈奴逼著繼續跟漢朝作對。

在貳師將軍李廣利征討匈奴時,樓蘭人幫匈奴截斷大軍的後路,被玉門關守將任文發覺。

任文帶兵出戰,又一次擒獲了樓蘭王。

樓蘭又一次投降。

從此形成慣例,樓蘭王上任就要派遣兩個人質,一個去漢朝,一個去匈奴。

漢朝使臣來了,就擔水負糧、熱情招待。匈奴人來了,也是這樣。反正還是兩邊都不敢得罪。

後來有一次國王死後,匈奴先把人質送回去立為新國王,這個新國王就又開始跟匈奴人一條心,開始對付漢朝,「數遮殺漢使」。

當時是漢昭帝在位,大將軍霍光掌權。

朝廷派出了傅介子。

傅介子只帶了很少的隨從和一些金銀財寶就出發了。

他在路上散布消息,聲稱要把這些財寶賞賜給各國國王。你們樓蘭王要是不要的話,我就都賞給別人了。

樓蘭王著急忙慌地來請傅介子喝酒、拉關係。

傅介子在酒桌上以說私事的名義將樓蘭王拉到一邊,兩個隨從抽刀刺殺之。

傅介子警告樓蘭人不要作死,之後帶著樓蘭王的人頭從容離開。

李白的詩里有「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說的就是這事。

此後,大漢給樓蘭下了三條命令。

其一,立了親漢的尉屠耆為新任國王。

其二,大漢派駐兵馬。後來派了一支四十人的小部隊駐紮在樓蘭的伊循城,並從此形成定例。

其三,改名。

「樓蘭」,好聽不好聽?不讓用。改成什麼名字呢?改成「鄯善」。

從此,樓蘭就變成了鄯善。

這兩個名字都什麼意思呢?古代羅布泊被稱為牢蘭海,「樓蘭」就是「牢蘭」。

而其國中有一條河,叫釋氏河,於是漢朝就找個讀音相近的「鄯善」命名。

在東漢末年以後,由於華夏大地戰亂,無暇管理西域,因此西域諸國開始相互攻伐,鄯善經過長期戰爭成為了所謂的「西域七強」之一。

又過了不久,到了南北朝時期,北魏派兵進入西域,鄯善被滅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中的智慧 的精彩文章:

沒有背景和天賦的普通人怎麼在職場上混?看看田千秋是怎麼做的

TAG:歷史中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