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神州》:北方曾是美麗動物園

《神州》:北方曾是美麗動物園

一直以來,中國北方都給人以乾燥、荒涼、塵土遮天的印象。水草豐美、溫暖濕潤、樹木參天,似乎只是中國南方的專利。

但段義孚認為,史前的黃河流域,不但氣候比如今更加溫暖濕潤,而且植被茂密、犀象成群。在人類改變北方的地理景觀之前,這裡曾是一處動物園。

在內蒙古平原,草原游牧是如今主要的生活方式,但數千年前的環境,跟如今所見卻大為不同。如今是乾涸的鹽鹼灘、河床、盆地和窪地,當年卻是波光粼粼、水草豐茂。鄉村並非散落於貧瘠的乾旱空曠草原,在其四周草木叢生。

在圍繞湖泊和河流所建的史前營地附近,考古學家發現了大量鴕鳥蛋的碎片,說明鴕鳥原是華北常見的動物。而亞洲象和犀牛,在當時也悠哉游哉地分布於此。

在華北平原上,人類住在乾燥的石灰岩山洞裡,附近是虎、豹、豺狼、野豬出沒的森林,而麋鹿、馬鹿和羚羊也漫遊其間。在刀耕火種的農業尚未出現之前,史前人類過著漁獵生活。

仰韶文化遺址可能是說明變化的最佳範例之一。在仰韶揚名於考古界之前,它只是黃土高原上一個毫不起眼的小村莊。村子一半位於地面,另一半位於深溝邊挖掘的窯洞里。如今的仰韶村,坐落於高深溝塹交織錯落的地形上——但始建之初,卻是地面平坦,點綴著池塘和溪流,樹木繁茂。

雖然如今已經很難見到一棵樹,但從遺址中出土的灰燼、木炭和大量獸骨,都說明森林近在咫尺。另外,村莊已經用木料搭建樑柱。還有著名的半坡人面魚紋陶盆,說明在很久以前,魚曾是黃土高原上隨處可見的動物。其它如野馬、犀牛、獐子和梅花鹿,遺址中這類獸骨都很常見,而今天早已了無蹤跡。

麋鹿曾經是華北平原上最常見的鹿科動物,商代出土的大量鹿角,可以證明它們的數量之繁。據甲骨文記載,商王一次圍獵就捕獲了兩頭老虎,射殺了162隻鹿。而甲骨所載的最高紀錄,是一次圍獵收穫348隻麋鹿。

麋鹿對生存環境的要求是潮濕,它們的天然棲息地是沼澤濕地。麋鹿的數量似乎一直保持到周朝中葉,即公元前7世紀至5世紀。然而漢朝以後,因為棲息地的變化,麋鹿從華北平原消失,變成了長江流域特有的動物。

雖然直到1877年,在北京南邊的皇家獵苑中,還能看到麋鹿在一小塊濕地和溪流中吃草。但實際上曾經廣泛分布在華北地區的、最常見的麋鹿,後來在中國野外逐漸滅絕了。直到1983年,才從英國進口引進少量麋鹿,並逐步繁殖野放。

曾經濕潤的華北平原,在人類出現、農業出現、人口增長之後,地理景觀慢慢變成了今天的模樣。因為被狩獵和棲息地的喪失,許多動物就此在華北永遠消失了。到公元元年時,在華北平原上數量遠遠超出其他哺乳動物的是人——達到了3500萬。人類在短短數千年里,就毀掉了了中國北方亘古即有的動物園,變成了我們今天所習慣的模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資 的精彩文章:

綠地西南文創戰略正式發布 助推西南城市轉型升級
從鋼管廠五區晃到蓮花新區

TAG:談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