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陳元:金融與科技的融合發展已是大勢所趨

陳元:金融與科技的融合發展已是大勢所趨

來源:金融界網站

7月13日,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和金融城主辦的「第四屆全球金融科技(北京)峰會」在北京舉辦, 本屆峰會的主題是「金融科技:規範發展與高效賦能」。CF40常務理事會主席、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陳元出席峰會並發表演講。

陳元指出,當今世界,金融與科技的融合發展已是大勢所趨,多個國家都在金融科技領域展開積極探索。不過,歷經十餘年發展,我國的金融科技行業已經覆蓋支付、信貸、投資、保險、徵信等各項業務,尤其是在移動支付領域,已經領跑全球,成為全球金融交易最活躍、支付最便利、成本最低以及效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以下為演講全文: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很高興出席第四屆全球金融科技(北京)峰會。本屆峰會的主題是「金融科技:規範發展與高效賦能」。我就如何推動金融科技規範發展,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金融科技發展迎來新階段

當今世界,金融與科技的融合發展已是大勢所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以及人工智慧等新型技術在不同金融業態中得以運用,金融科技已成為推動傳統金融行業轉型升級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大型科技公司的發展,為金融業提高服務效率提供了難得的契機,金融科技的正確運用能夠支持金融產品創新、拓寬金融深度、提升金融服務效率,進而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多個國家都在金融科技領域展開積極探索。金融科技的發展前景及監管規範已成為全球重要議題,美國、英國、新加坡等發達國家都頒布了相關的發展戰略、支持政策。例如,在監管科技方面,英國首先提出「監管沙盒」創新模式,創造了一個「安全區域」,通過適當放鬆參與實驗的創新產品和服務的監管約束,以激發金融創新活力。在金融科技應用方面,近期,Facebook發布了名為「Libra」的加密貨幣計劃。Libra不同於其他加密貨幣的兩個最主要特點,一是可跨境自由流動,二是錨定了一籃子低波動性資產。從目前的定位來看,Libra將在跨境支付領域發揮作用,未來推開之後,很可能會對傳統的跨境業務、支付業務產生衝擊。從貨幣政策執行、宏觀審慎管理等角度出發,各國央行包括國際組織,都需要在這方面進行監管合作。

中國的金融科技處於領先地位。歷經十餘年發展,我國的金融科技行業已經覆蓋支付、信貸、投資、保險、徵信等各項業務,尤其是在移動支付領域,已經領跑全球,成為全球金融交易最活躍、支付最便利、成本最低以及效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根據世界銀行的評估,2018年我國金融科技發展指數排在全球第二位,僅次於美國。隨著5G商用牌照的正式發放,我國信息技術產業供給能力持續提升,也會給予金融科技更多發展空間。

二、金融科技快速發展下的風險與挑戰

金融科技的發展創造了新的機遇,也帶來了新的風險和挑戰。

一是給傳統金融機構帶來了挑戰。面對快速發展的金融科技浪潮,大部分傳統金融機構尚未做好充足準備。一方面,在戰略層面,多數傳統金融機構缺乏全面的金融科技發展布局,僅是以零散策略予以應對。另一方面,在改變現有技術和系統、開展新技術的創新運用方面,傳統金融機構缺乏金融科技人才和相應的企業文化。當前已經有一些金融機構積極行動起來,尤其是大型金融機構。這些機構應該積極發揮人力、物力、財力方面的優勢,為金融科技的創新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二是給金融監管帶來了挑戰,監管科技水平有待提升。一方面,金融監管體系滯後於金融科技發展,監管能力難以匹配金融科技的發展現實。在一些領域,金融監管存在與技術脫節的問題。比如,金融服務的底層技術架構已逐步向分散式、去中心化過渡,但是,各國監管機構仍習慣在原有的中心化框架下解決問題,形成了制度性錯配。

另一方面,應用於金融科技領域的前沿技術,在提高金融效率的同時,也帶來一系列新的風險隱患,需要在監管層面加以關注和限制。例如,金融科技在提供跨市場、跨機構、跨地域金融服務的同時,也會使得風險的傳染性更強、波及面更廣。另外,監管部門也需要考慮,如何平衡監管效率和科技發展,做到既能夠控制潛在風險又能夠激發創新活力。

三、支持金融科技規範發展 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面對飛速發展的金融科技,相關各方應該在嚴控風險的前提下,積極推動其規範發展,使金融能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最終惠及民生。

一是鼓勵傳統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公司加強合作。比如,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將有助於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藉助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型技術,金融科技公司可以幫助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提升獲客能力,為之提供輔助授信、貸後管理等服務,大幅提升金融服務效率與普及度。

二是鼓勵監管機構提升監管科技水平。監管部門需要建立起與金融科技行業發展相適應的監管準則,不斷填補監管空白、實現風險監管全覆蓋。例如,確定各類金融科技公司監管主體,明確監管職責許可權;依據金融科技發展特徵,加強行為監管,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和投資者利益;不斷加強金融基礎設施供給,支持各類金融服務的底層技術架構以及徵信體系的建設,保障金融體系的穩健、可持續發展。

三是進一步推動金融科技領域的國際合作。圍繞金融科技持續展開國際對話非常重要。企業層面自發形成的國際合作,有助於各國金融科技業務模式的改進;監管領域的國際合作,可以整合各國在數據隱私保護、跨境支付體系管理、數字貨幣等領域的監管方法,有助於在全球範圍內更好釐清金融科技的監管職責範圍,有助於各國在把控好相應風險的情況下,實現金融科技的創新發展。

為支持金融科技規範發展,自2016年起,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和金融城每年舉辦全球金融科技(北京)峰會,為監管部門與相關機構、學者搭建了高效的交流平台。希望各位朋友在今年的峰會上也能有所收穫,預祝此次論壇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界 的精彩文章:

東哥四維看盤:重點抓住主線不放鬆
5G牌照真的來了!

TAG:金融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