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與《琵琶行》的心境相同,晏殊這首詞為什麼是《珠玉詞》的另類?

與《琵琶行》的心境相同,晏殊這首詞為什麼是《珠玉詞》的另類?

唐朝時有一位詩人白居易,曾經寫了一首著名的長詩《琵琶行》,在這首詩的最後一句,白居易寫道:「坐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白居易之所以會如此深有感觸,正是因為琵琶女和他有著相似之處,是「同是天涯淪落人」,所以即便是他們遭遇不同,但是心境卻相似。《琵琶行》雖然為琵琶女而寫,但是其中心思想,卻並非只有琵琶女。可見詩人寫詩,有時候抒發的是內心的感受,為誰而寫,有時候並沒有那麼重要。

我們今天介紹一首詞,是北宋時期著名的富貴宰相晏殊的作品,他寫下這首詞時,相信與白居易寫下《琵琶行》的心境是一致的。

晏殊是北宋初年著名的富貴宰相,他以神童被舉薦,在之後的幾十年中,幾乎在官場上都是一帆風順。因此他的詞作,多從富貴中體現人生哲理,多以閑愁表現人生思考,圓潤如玉、溫和儒雅。但是到了晚年時,他卻遭到了人生挫折,從中央宰相被下放到了地方做官。因此晏殊心中,多少會有些激憤。

下面這首詞,便是晏殊晚年在永興時所作。這首詞,雖然表面上是寫一位歌女,但是在表面文字之下,卻是對這位歌女不幸的同情和感同身受。激憤,可以說正是晏殊當時心理的感受,正如白居易聽到琵琶女敘述身世時的感受一樣。這首詞一反《珠玉詞》中溫雅如玉的風格,且在詞牌名下,特意寫明「贈歌者」三個字,這在晏殊詞作中,算得上是風格最為特殊的作品。

山亭柳·贈歌者

晏殊

家住西秦,賭博藝隨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學念奴聲調,有時高遏行雲。蜀錦纏頭無數,不負辛勤。

數年來往咸京道,殘杯冷炙漫銷魂。衷腸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見采,不辭遍唱陽春。一曲當筵落淚,重掩羅巾。

上片寫這位歌女才能出眾。這位歌女,從小便多才多藝,才能高出眾人許多,因此她跟誰比賽都不落後(晏殊便是神童)。她不僅舞蹈跳的非常曼妙,嗓音也能傾倒聽眾,她技能高超,比許多人都有能力。當年她也曾有過得意的時候,那時候,「蜀錦纏頭無數」,只要她一表演,便會贏得無數的讚美和賞識。

然而,她還是失意了。「數年來往咸京道,殘杯冷炙漫銷魂」,現在不僅非常辛苦,還處處遭到冷落。杜甫曾經說:「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殘懷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當可作為這句詞的註解。其實,歌女的人生過程,正是晏殊的遭遇,這是他「惜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以歌女的遭際,抒發自己內心的感嘆。

而這位女子,仍然有著美好的品質,只要有一個值得託付的人,她便可以為之終生奉獻,只要有個能夠欣賞她的人,她更是會盡自己所能來回報他,「若有知音見采,不辭唱陽春」。

晏殊這首詞,無論是從內容還是從形式上,都有其獨到之處,作者寫一位曾經紅極一時的歌女慘遭命運的摧殘,這在晏殊的詞作中,是沒有過的。正是因為晏殊的遭遇,其實和這位歌女有著相似之處,所以才會如此動情。晏殊曾經貴為當朝宰相,正如歌女當年紅極一時,而現在,被貶到此處,正如歌女被遺棄不用。這首詞,雖然看起來是客觀敘述,但其實無處不包含著晏殊的身世之感,因此我們讀來,字裡行間中大有激憤之情,這是讀這首詞時應當特別注意的地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話詞風 的精彩文章:

詩鬼這首詩,前二句就被王安石批判,但是楊慎卻說:王安石不懂
周邦彥「驟雨飄風,不可遏抑」的一首詞,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TAG:史話詞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