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線條大師:褚遂良

線條大師:褚遂良

褚遂良的書法《書斷》稱:「少則服膺虞監,長則祖述右軍。」可是褚遂良貞觀年間寫的《伊闕佛龕碑》迥異於虞體,從此碑平畫寬結的特點來推測,褚遂良留心翰墨,蓋為齊、周餘烈;《書斷》稱「美人禪娟,似不任乎羅綺,增華綽約,歐、虞謝之」,而《雁塔聖教序》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下面以《伊闕佛龕碑》、《雁塔聖教序》、《陰符經》為對象來分析褚體書法的形成與變化。

形態比較與分析

歐虞楷書風格特點分明,但是發展到褚遂良身上,褚書兼容了歐虞楷書特點,這與褚遂良的父親同歐陽詢、虞世南為好友有關。褚遂良由唐入隋的時候己經23歲,所以褚書早期的書法風格,受到隋代盛行的北方書風的影響。之後,由於受到統治者的對二王的推崇,將原來帶有北方書體的筆意轉向二王的筆路,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

《伊闕佛龕碑》橫畫主要學習歐陽詢,方切入筆,整個筆畫方勁瘦硬,而褚遂良晚年作品《雁塔聖教序》和《陰符經》起筆、行筆方式都在《伊闕佛龕碑》的基礎上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採用的是方圓並用,逆起逆止的筆法,橫畫豎入,豎畫橫起,較早期的《伊闕佛龕碑》收尾起伏頓挫愈加明顯,可以看出學習二王筆意在裡面,入筆速度很快,特別是《陰符經》起筆,有行法楷用的意味;從橫畫的行筆上來看,《伊闕佛龕碑》學習歐陽詢,更加規矩,粗細變化不大,而《雁塔聖教序》和《陰符經》在行筆過程中,粗細變化非常的明顯,且呈波浪狀,較早期的《伊闕佛龕碑》略顯柔媚:《伊闕佛龕碑》收筆規矩,而《雁塔聖教序》和《陰符經》就比較隨意,特別是《陰符經》收筆不拘小節。簡單從橫、豎的變化可知,《雁塔聖教序》和《陰符經》較《伊闕佛龕碑》行書筆意越來愈濃,這也使得書寫性越來越強,這跟褚遂良前期和後期取法不同是結合在一起的。

《陰符經》撇畫和捺畫較《伊闕佛龕碑》、《雁塔聖教序》更加圓潤,褚體楷書特點愈加鮮明,如圖中的「人」、「之」;從收筆上來看,最明顯的區別就是收筆出鋒的方向不一樣,《伊闕佛龕碑》在捺畫轉角處呈一個尖銳的角,而受直接往上出鋒,與歐書相似,《雁塔聖教序》中「人」字的捺畫較《伊朗佛盒碑》就開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在轉角之後不是直接出鋒而是稍轉筆鋒,向上拱起呈一個凸起的形狀再出鋒,《陰符經》在《雁塔聖教序》的基礎上捺畫變得更加圓潤厚實,收筆出鋒偏下。

《伊闕佛龕碑》點畫的一招一式都中規中矩,而《雁塔聖教序》和《陰符經》就比較隨意,有行書楷用的感覺;《伊闕佛龕碑》而《雁塔聖教序》和《陰符較經》節奏感非常強烈,在走筆過程中筆鋒在不斷的變化方向;最後,從收筆上來看,《雁塔聖教序》和《陰符經》運用的行書的寫法,挑鉤出鋒,與下個筆畫筆斷意連。在折畫的連接處,《伊闕佛龕碑》學習歐體將橫畫收筆埋藏於豎畫起筆中,看上去更加幹練;而《雁塔聖教序》和《陰符經》直接轉折,多了幾分靈動,粗細變化更加明顯。

《伊闕佛龕碑》《雁塔聖教序》《陰符經》豎彎鉤的鉤畫出鋒從左往右,到《陰符經》呈90°的直角出鉤,《雁塔聖教序》和《陰符經》卧鉤分外細長,較《伊闕佛龕碑》粗細化明顯,尤其在末尾勾畫位置較之前面部分顯得倍加厚實,而勾畫則或鋒芒畢露或含蓄內斂或隨意瀟洒與下一筆連。《伊闕佛龕碑》較實也較長,而發展到虞世南後期的作品,也是他楷書筆法特點鮮明的作品《雁塔聖教序》、《陰符經》時,出鉤較虛,較含蓄,這個卧鉤婀娜多姿。

《伊闕佛龕碑》是褚遂良早年的作品,褚體風格還在一個摸索階段,特徵還不夠成熟,而到他晚年的作品,《雁塔聖教序》、《陰符經》處處體現王書風格,筆法精巧,體態秀逸,氣息也較清雅。《唐人書評》日:「褚遂良書字里金生,行間玉潤,法則溫雅,美麗多方。」

從縱向來比較褚體楷書,能從另一角度來突出褚體書法的特點。歐陽詢楷書體現的是一種來自於嚴謹法度的理性美,與歐陽詢同時期的虞世南則體現了一種溫文爾雅的內斂之美,於是在學習歐虞、二王的基礎上,表現了一種來自於筆意的華美。歐虞的線條與筆法是為字型服務的,而褚遂良則是一位具有唯美氣息的大師,體現在他的每一個點畫,每一根線條,每一個轉折。如果說歐陽詢是「結構大師」的話,那麼褚遂良則是「線條大師」,他最為突出的特點為「空靈」。

從以上三個碑帖的比較分析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他們之間的取法是不一樣的,各具特色,用筆方法我們可以看出《伊闕佛龕碑》學習歐陽詢筆法,而《雁塔聖教序》和《陰符經》主要是學習二王的靈動和柔媚,飄逸、優美的線形中盡顯其用筆的靈活多變,既表達其情性,又在其古法中。

美感比較與分析

《伊闕佛龕碑》,是褚遂良早期的作品,此碑為摩崖刻石。初唐書法大體都具有北碑遺韻,褚遂良雖然晚於歐陽詢和虞世南,但是也受其影響。《伊闕佛龕碑》奇偉軒昂,筆畫瘦硬、勁健,筆力方勁,轉折處呈方形,其結體雄渾秀逸兼而有之,氣韻廣嚴博大。清劉熙載雲:「褚書《伊闕佛龕碑》,兼有歐、虞之勝。」《雁塔聖教序》結體上改變了歐、虞的長形字,看似纖瘦實則飽滿,在書寫過程中能把握輕重、方圓兼施,首尾起伏頓挫,唐張懷瓘評此書雲:「美女禪娟似不輕於羅綺,鉛華綽約甚有餘態。」清代秦文錦亦評曰:「褚登善書,貌如羅琦蟬娟,神態銅柯鐵干。此碑尤婉媚遒逸,波拂如遊絲.能將轉折微妙處一一傳出,摩勒之精,為有唐各碑之冠。」《雁塔聖教序》比《伊闕佛龕碑》更加的生動活潑,體態也更加的流美。《陰符經》較《雁塔聖教序》、《伊闕佛龕碑》而言,行書筆意強烈,虛實相生,天然成趣:從結字上來看,《陰符經》欹正相生,巧拙互稱,使轉細微,既有二王行意,又有北魏遺韻:從具體的筆畫上來看,《陰符經》中撇捺縱橫,線條的對比比較強烈,波折起伏,看似沒有太多的裝飾,隨筆而起,隨墨而落,凝筆聚墨,提按分明,給人流暢和凝重的雙重感覺。與《雁塔聖教序》、《伊闕佛龕碑》相比更加直率多姿,正如王澎先生說「褚公看似疏瘦,實則腴潤;看似古淡,實則風華。」

從《伊闕佛龕碑》到《雁塔聖教序》再到《陰符經》,褚遂良的書法變化是非常明顯的。《雁塔聖教序》、《陰符經》作為褚遂良的後期作品,顯然吸收了王書妍媚的韻味,將《伊闕佛龕碑》平正樸素的北方書風變得纖細而綽約多姿。

筆墨紙硯點【文房超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夕陽威武 的精彩文章:

判斷書法是否入門的,4個標準
台灣帖學第一人,楷書如刀刻

TAG:夕陽威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