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我國有了核潛艇,性能卻是五常墊底,這兩項性能與美俄相差巨大

我國有了核潛艇,性能卻是五常墊底,這兩項性能與美俄相差巨大

二戰期間,德國的U型潛艇部隊在北大西洋大發神威,擊沉盟軍戰艦395艘,其中包括航空母艦17艘;擊沉各類商船和運輸船5000餘艘,總噸位達2000萬噸。受動力限制,U型潛艇沒能扭轉歐洲戰局,自身反而被擊沉781艘。二戰後,美國率先將潛艇、核彈和導彈結合起來,潛艇才成為一支舉足輕重的戰略力量。

研發潛艇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高度發達和全面的工業體系,直到今天也只有少數國家可以自主設計和生產。我國在建國前不具備研發武器的能力,建國後接收了2艘蘇聯老式M級潛艇,1956年才有了第一艘自製的「新中國15號」常規動力潛艇。這一年,法國也開造了第一艘核潛艇Q-244號艇。至此,我國成為「五常」中唯一沒有核潛艇的國家。

建造核潛艇有多難呢?我國在極端艱難的情況下,用了兩年半就研製出了原子彈和氫彈,而核潛艇卻用了整整16年,我國領導人對核潛艇的預期是「一萬年也要搞出來」,可見研發難度之大。當時西方國家對我國實行技術封鎖,一顆螺絲釘都買不到,又與蘇聯關係破裂,科研人員連核潛艇是什麼樣子都沒見過,最後還是靠著一個核潛艇玩具模型的啟發才設計出了水滴形艇體。

我國核潛艇項目之所以耗時16年,是因為這個時間還包括研發原子彈和導彈的時間,否則光有核潛艇也無法構成核三位一體戰略體系,因此只能遵循「先彈後艇」原則,將核潛艇項目暫時下馬。1974年,我國第一艘魚雷攻擊核潛艇「長征1號」服役,之後又陸續造建造了長征2號至5號四艘091型核潛艇。

核潛艇有了,但是性能差強人意。091核潛艇航行噪音太大,高達170分貝,相當於爆竹爆炸的聲音,被外媒嘲笑為「水下拖拉機」。另外,這是一艘魚雷攻擊艇,沒有裝備潛射導彈,也就不具備核威懾能力。 經過幾十年發展,我國建成094型第二代彈道導彈核潛艇,是我國目前的主力,但噪音仍達到了120分貝。最新的095型核潛艇將噪音降至110分貝,性能也僅相當於美國在1972年研發的洛杉磯級核潛艇。另外,我國在2013年才完成了巨浪-2水下發射試驗,真正具備了潛射核打擊能力,但射程僅7400米,與美國的「三叉戟」2型、俄羅斯的RSM56導彈、法國的M51導彈相差甚遠。

總體來看,我國核潛艇與美俄還差了一代不止,僅相當於它們70年代的水平,與英國的機敏級核潛艇、法國的凱旋級核潛艇相比也有很大差距,可以說是五常中的墊底。我國從無到有,從引進、仿製到改裝一步步走來確實不易,我們一方面要認清差距,另一方面也不要氣餒。我們能衝突重重圍堵搞出五代機,相信在未來一定能研發出超過美俄的核潛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空軍之翼 的精彩文章:

此國曾被中國吊打,如今全方位向我國學習,我們幹啥它幹啥
這個歐洲小國不好惹!能自主研發三代機,還能自主開發核武器

TAG:空軍之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