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慎微與《經史證類備急本草》

唐慎微與《經史證類備急本草》

唐慎微與《經史證類備急本草》

唐慎微與《經史證類備急本草》

唐慎微,字審元,北宋著名藥學家。他對發展藥物學和收集民間單驗方作出了非常大的貢獻,開創了藥物學方劑對照之先河。

唐慎微與《經史證類備急本草》

而且在多年廣泛採集的基礎上,約余公元1082年唐慎微編成《經史證類備急本草》(簡稱《證類本草》)三十二卷,距今九百餘年,收藥物一千七百四十六種,其中有六百多種是前代本草書中未曾記載的。

這部書受到後世醫藥學家的重視,後世的不少本草書都以此書為基礎。就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的撰寫也以此書為基礎和藍本,李時珍對唐慎微也有很高的評價說:「使諸家本草及各藥單方,垂之千古不致淪沒者,皆其功也。」藥物學著作而附有方劑的,實際是從此書開始的。因此唐慎微可以當之無愧的堪稱是中華中醫領域的藥學始祖。

唐慎微與《經史證類備急本草》

唐慎微在當時可是一位傳奇人物。據記載唐慎微治病是百不失一。宇文虛中的父親曾患風毒之病,經唐慎微治療後很快痊癒。但這種病不易斷根,唐慎微就親筆寫了一封信交給他,並在信封上註明某年某月某日。可以開封。到了這個日子,宇文虛中父親的風毒之病果然再次

發作。按唐慎微的囑咐,患者打開了封存已久的留書,只見上面寫著三個方子:第一個方治療風毒再作,第二個方治療風毒攻注作瘡瘍,第三個方治風毒上攻、氣促欲作咳嗽。患者按方治療,半個月即獲痊癒。儘管唐慎微治病如神,但唐慎微平素從不炫耀自己的本事,仍是沉默寡言。唐慎微看病時談證候總是寥寥數語,點到即止,決不嘩眾取寵。若有人反覆問難,唐慎微就會一怒之下,不再答茬。就是這樣一位地處西南一隅的民間醫生,心中卻有宏大的志願,那就是完成本草學(中國傳統藥學)集大成的工作。

唐慎微與《經史證類備急本草》

在宋代以前,中國的醫藥書籍幾乎全部靠手抄筆錄或者口傳心授保存下來。在這樣的條件下,一本新的著作問世以後,若干年後,要麼流失殆盡,要麼經過反覆傳抄,錯誤百出。這種狀況自然大大影響了醫藥發展的速度。直到北宋時期,印刷術盛行,許多醫藥書籍才得以刻版流傳。北宋初開寶年間,由政府組織人員編寫了《開寶本草》;嘉祐年間,又由政府組織儒臣醫官分別編寫了《嘉祐本草》和《本草圖經》兩本葯書。這兩次對本草學的整理,使許多重要的本草學著作得以保存下來。但是,上述兩次官修本草時,對古代的醫藥書籍只是有選擇的採錄,還有很多藥學資料被遺棄了。如果不及時加以收集,這許多手抄的古代藥學資料就面臨著湮沒的厄運。儘可能讓前人所有的藥學知識流傳千古,就成了唐慎微的最大心愿。

但要收集眾多的古代手抄藥學資料談何容易。北宋兩次官修本草,動用了政府的力量,向全國徵集圖書資料。國家圖書館裡收藏的圖書秘籍,成為編寫本草書籍的資料來源。官修本草的編

寫班子由飽學的儒臣領銜,有朝廷的醫官參加,人員眾多。可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民間醫生,怎樣才能實現這一宏願呢?有志者事竟成,唐慎微利用自身的優勢,想出了一個絕妙的好辦法。唐慎微想,讀書人接觸的書多,讓他們來幫著自己收集資料不是更好嗎?為此,唐慎微定下一個規矩,凡是士人來找唐慎微看病,分文不取,但只有一個條件,就是希望他們幫助收集名方秘錄。這個新奇的辦法深得讀書人的歡迎。他們在看各種經史百家書時,只要發現一個藥名、一條方論,趕緊記錄下來告訴唐慎微。就這樣,經過長時期的積累,唐慎微終於收集到了大量的醫藥資料。依靠這些資料,唐慎微編成了本草史上劃時代的巨著《經史證類備急本草》(簡稱《證類本草》)。唐慎微憑藉個人之力,終於圓了他自己的一個夢。他以自己的智慧克服了收集資料不易的困難,他用畢生心血凝成的《證類本草》一書,在本草發展的歷程中樹起一塊豐碑。

唐慎微與《經史證類備急本草》

《證類本草》共三十二卷,六十餘萬字,是我國宋以前本草學集大成之著作。問世後,歷朝修刊,並數次作為國家法定本草頒布,沿用近五百年之久。該書使我國本草從此具備了藥物學的規模。除收載藥物齊全外,還記載了藥物性能功效、應用方法、藥物來源、栽培訓養、藥材鑒別、泡炙製劑等方面的知識。

另外,《證類本草》中,收錄了仲景以來至北宋時期如《雷公炮灸》及《唐本草》 、《食療》等系列歷代名家的方論、民間驗方和自己的臨證驗之有效的處方,共三千餘條,分別附於有關藥物之下,便於醫生在學習時使用。唐氏以此收載藥房,開創「方葯對照」研究之先河。成為後世本草學著作編寫的範例。《證類本草》規模巨大、內容詳博、藥物眾多、方葯並舉,集宋代以前中藥學成就之大成,是一部研究中藥學的重要歷史文獻。而且對後人在現代中醫藥健康養生領域研究發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唐慎微在《證類本草》中,不僅合併了宋代掌禹錫的《嘉祐本草》和蘇頌著的《圖經本草》的全部內容,而且旁徵博引,精細考察,採用「圖文對照」形式,輯錄了宋以前各家醫藥著作,從而為後世保存了大量的醫藥文獻。《神農本草經》、《本經集注》、《新修本草》、《炮炙論》、《開寶本草》、《海葯本草》等已散失的珍貴本草文獻的主要內容,都依靠《證類本草》得以保存下來,利於後世輯復。

唐慎微與《經史證類備急本草》

《證類本草》載葯1580種,其中新添藥物就有476種,較前世本草大有突破。該書對藥物形態、真偽、炮製和具體用法等藥物知識,兼收並蓄、彙編一體,使人開卷瞭然。《證類本草》除引用《神農本草經》等歷代本草醫書外,還廣泛搜集了古代的經史、筆記和文集等有關藥物的記載,故後世已經失傳和散佚的古書,也可從其引文中略窺便概。故王筠默在《浙江中醫雜誌》1980年第4期擇文說:「該書摘錄古代文獻十分慎重認真,詳實完整記錄原著,從而保留下很多古書的原始面貌,使千百年後的讀者在古代文獻大量散失的情況下,仍可籍以了解有關原文,益覺珍貴。因此其文獻學的價值遠遠超出其後明清時代其他本草學著作。」 宋以前的本草,一般只是樸實地記載藥物功能主治,不附處方,醫生在學習和使用時還需重檢方葯,極為不便。

而《證類本草》採錄了經典醫著和歷代名醫方論,搜集大量單方、驗方,共約三千餘條,分別載入有關藥物項下,使學者開卷之後,能一覽用途用法。在體例上也做了不少革新,如將藥物理論和藥物圖譜彙編成一書;對古書作了許多文字修訂及「續添」增補等等。《證類本草》重視藥材道地,所記道地計有144名,較唐代孫思邈《千金翼方》所記的「其出葯地凡一百三十三州」情況有所發展。慎微為四川人,故對四川道地藥材記載尤為詳實,如戎州(今宜賓市)產巴豆;梓州(今三台縣)、龍州(今平武、江油縣)產附子、川楝子、豬苓;茂州(今茂縣)、眉州(今眉山縣)產獨活、升麻、決明子、使君子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郡齋讀書志》淺談
華堅蘭雪堂銅活字印本《春秋繁露》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