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竹林七賢」對老子思想的傳承與創新

「竹林七賢」對老子思想的傳承與創新

「竹林七賢」對老子思想的傳承與創新

「竹林七賢」對老子思想的傳承與創新

明朝《聖賢圖》之「孔子問禮老子」。

「竹林七賢」對老子思想的傳承與創新

竹林七賢的思想蔚成「竹林玄學」,有關其思想元素,學界認定其為儒道兼綜且系道體儒用的結合方式,從七賢中阮籍、嵇康和山濤三人留給後人的文獻中可見七賢對老子思想的傳承與創新。

才華橫溢的阮籍性格中蘊含著老子的精神特質,包括淡泊恬靜,淡定無執的心境和愛好自然,親近山水的生活情趣,「當其得意、忽忘形骸」的感悟足以說明他能如老子所言「去甚、去奢、去泰」,不受制於形體感官的七情六慾,在「恬淡為上」的生命情調中,享受「知足之足、常足矣」的快樂。阮籍強調人應明了「自然」是「道」的性質,推天道以明人事。以道化民大而化之的根本原理在於究明道所分別賦予人和萬物內在的自然本性,順應客觀事物的自然本性之律則,因循萬物自然之性分。阮籍深明此中深意,指出「完太素之朴」才是尊道貴德的玄德,若能達到百姓祥和、圓成萬物之自然性命的實現和整體和諧,才是老子無為而治的至高智慧。

嵇康富有道家生命情調的個性和生命氣質,他的思想體現了人與大自然渾然一體的玄妙境界,在其《釋私論》、《養生論》及《太師箴》三文中到處可見其在儒道雙攝的政治思想中,崇尚以法「道」為本的老子智慧。他覺悟出不受世俗價值誘惑所羈,人若能自發性地看破世局,在心境上超塵脫俗、歸真返璞於美好單純的原始心靈,肯定自己自然的生命情才,追求個性、才性的自我實現,才是人生的常道。人若能洞察這一歸根復命的形上常律常道,才能獲得與道相通的道智,才能如「道」般地包容萬物而無偏私。這種廓然大公、周遍無斥的美德,是天道自然的玄德,是人與天道滲透無間、渾然一體的接合體,也是天人合一的永恆相。他深刻體會出這一玄德玄理,從而將心靈升華到與物無隔、情景交融的真朴道境。他在實存性的體驗中,感受到他全然自得地與道渾化為一體,亦即「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真堪謂為老子書中得道的「上士」了。

山濤深得老子政治智慧,在講究出身家世、社會門第的魏晉時期,他一直到40歲才步入政壇,處世上不但活用了老子「曲則全」的明哲保身之道,在知人論世應變智慧方面也落實了《老子》所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山濤至老都一貫堅持老子清靜無為、道化天下的政治智慧,堪謂真切實踐了老子「聖人抱一為天下式」這一形上智慧的老子精神追隨者。(曾春海 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教授)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歡迎加入善本古籍學習交流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藏書與扔書
古代買書貴不貴?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