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渡江戰役中,負責攻佔南京的部隊,為何臨時發生了變化?

渡江戰役中,負責攻佔南京的部隊,為何臨時發生了變化?

1949年4月爆發的渡江戰役,是我軍在長江中下游強渡長江,對國軍湯恩伯、白崇禧兩大集團發起戰略性進攻的戰役。主要作戰方面,是第二野戰軍和第三野戰軍對湯恩伯軍事集團的戰略進攻,而第四野戰軍(先遣兵團)則是負責對白崇禧集團進行戰略牽制。其實,在渡江戰役之前,我軍就已經向各支部隊分配好了作戰任務。不過,隨著戰場局勢的變化,作戰任務還會發生臨時調整。

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負責攻佔南京的部隊,後來就起了變化。當時,在我軍統一部署之下,負責攻佔南京的部隊是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陳賡兵團。本來,按照作戰計劃,第二野戰軍的三個兵團(陳錫聯第3兵團、陳賡第4兵團、楊勇第5兵團)由安徽樅陽至望江段實施渡江,切斷湯恩伯集團與白崇禧集團的聯繫,然後主力部隊沿江東進,接替第三野戰軍第9兵團殲滅蕪湖守軍的任務,並參加奪取南京的作戰,而後由陳賡第4兵團負責接管南京。

當初這樣的軍事部署,是因為我軍認為湯恩伯軍事集團會集結重兵部署在南京,解放南京必然是一場惡戰。但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湯恩伯軍事集團並沒有死守南京的決心,在第三野戰軍各個兵團突破長江防線之後,湯恩伯軍事集團一觸即潰,呈現出大潰敗之勢,戰事進行的非常順利。在這樣的情況下,第二野戰軍主力部隊就沒有趕到南京參戰的必要了。這樣一來,攻佔南京的任務也就落在第三野戰軍的頭上。

不過,在常人看來,南京是國民黨蔣介石集團的統治中心,攻佔南京必須派一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部隊才行,這樣才有歷史象徵意義。但是,最終攻佔的南京的並不是像第20軍(原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第27軍(原華東野戰軍第十縱隊)等這樣的老牌隊伍,而是剛剛組建不久的第35軍,而且這個第35軍是由一支起義的國軍改編而成的。這是怎麼回事呢?

第35軍當時隸屬於第三野戰軍第七兵團,後來暫時劃歸第八兵團建制,是由原華東野戰軍魯中南縱隊和在濟南戰役中起義的吳化文整編第96軍一部整編而成的,當時的軍長是吳化文,他是山東掖縣人。在抗日戰爭時期,吳化文曾擔任過汪偽政府第三方面軍總司令,後來在抗戰勝利之後又被蔣介石收編,直到1948年9月濟南戰役爆發,擔任整編第96軍軍長的吳化文率部發動起義,站在了人民的一邊。

吳化文第35軍能夠率先攻佔南京,可以說是一種巧合,當時湯恩伯軍事集團大潰敗之後,南京幾乎成了無人把手的空城,而吳化文第35軍在渡過長江之後,經過三浦戰役(南京周邊的江浦、浦鎮、浦口),已經逼近南京,佔據了攻佔南京的最佳位置。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儘快解決戰鬥,吳化文第35軍這才奉命攻佔南京,成為了最先進入的南京的部隊,在解放戰爭歷史中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丁姑娘講歷史 的精彩文章:

這個兵團的司令員沒有軍銜,三個軍長卻分別是上將、中將和少將
抗日戰爭時期,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為何多了一個獨立團?

TAG:丁姑娘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