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用思維導圖法的概念陪孩子讀繪本故事

用思維導圖法的概念陪孩子讀繪本故事

用思維導圖法的概念陪孩子讀繪本故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基於發展多元智能的觀點,前面章節已經跟大家分享了我在女兒小時候選擇玩具的考慮,在這一章裡面我要談的是父母學了思維導圖法後,對孩子在閱讀的陪伴上有些什麼不同。

從閱讀能力培養深度思考的能力

了解思維導圖法的四大核心並熟悉如何使用之後,我們就要進入怎麼把這樣的概念運用在學習上。

首先是閱讀部分,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常常會為他們讀故事書,大多數的情況是我們繪聲繪色地把故事書讀完而已,但是如果父母懂得活用思維導圖法的概念為孩子讀故事書,你將會發現自己看繪本的眼光不再是直線式的,而是立體的,同時也幫助孩子奠定了寫作文的基礎,增加閱讀的理解力。

製作繪本思維導圖的要訣

運用思維導圖法畫出繪本筆記,呈現出繪本中想要表達的情意是非常重要的。製作繪本思維導圖有一個很重要的要訣,就是只看中心主題及各個分類,就可以構成這個故事的大綱。但是很多人只會運用思維導圖作為分析文章內容的工具,卻忘了當這些關鍵片語織起來時,必須要能夠從脈絡中,呈現出這篇文章所要表達的含義,否則就會失去思維導圖法在理解文章上的功能了。

不同階段畫出的《愛心樹》思維導圖

就拿《愛心樹》這本繪本來說吧!

這本繪本其實包含了非常多的感情在裡面,閱讀時我們多少都可以感受到愛心樹就像父母一樣,無怨無悔、不求回報地響應小男孩的各種需求。只要小男孩出現在愛心樹的面前,她就感到無比快樂。就算到最後她將一生都奉獻給了小男孩,僅剩下樹根,每當小男孩又回到她面前,她便張開她的所有,提供給這個已經長大的小男孩。而從每一次愛心樹問小男孩的話語中,我們可以知道,在她眼中小男孩永遠是小男孩。

這本繪本很明顯是要展現出父母對孩子的照顧是多麼的無私,因此在思維導圖筆記當中,我們會希望能夠呈現出這樣的感覺。如果從分析的角度來看這個故事,大部分的人可能很容易就會畫出像下頁那張一樣的思維導圖。

《愛心樹》繪本思維導圖(一)

用思維導圖法的概念陪孩子讀繪本故事

這是畢業於彰化師範大學、目前在台南教書的佳慧老師,她在剛學習思維導圖法之後所作的繪本思維導圖。從這張思維導圖中可以非常清楚看出《愛心樹》故事進行的節奏,就是小時候、長大、要錢、要房子、要遠行,最後是要休息。哇!這一路寫下來,是不是立即看到了小男孩的成長?不過我們無法從中感受到愛心樹對小男孩無怨無悔的愛,也無法看到小男孩有愛心樹是多麼的快樂。

《愛心樹》繪本思維導圖(二)

用思維導圖法的概念陪孩子讀繪本故事

於是佳慧老師嘗試以分類階層化的概念,將小男孩的成長曆程分為童年、成人和老年,並且在每一個分類之後,說明每個時期小男孩的一些行為,最後我們看到了愛心樹對小男孩的守候。但是在下方思維導圖中仍然無法感受到繪本故事裡面想要傳達「愛」的感覺。

《愛心樹》繪本思維導圖(三)

用思維導圖法的概念陪孩子讀繪本故事

因此我們繼續思考,到底繪本作者主要是想表達什麼?而在反覆看了很多遍之後,終於了解到「對孩子無私的愛」這個概念,確實是作者想要告訴大家的。愛心樹就像父母一樣,永遠無條件地接納她眼前這個孩子,不管他在什麼樣的階段。從這一個方向去思考,最後我們完成了上頁這張繪本思維導圖。

你可以發現,這張思維導圖中,在每一個分類之後,都加上了陳述小男孩行為的幾個階層,用來說明小男孩從愛心樹這邊所獲得的愛、奉獻與支持。

如果在一張思維導圖中,愛心樹和小男孩一直輪流出現,會使得畫面顯得非常繁雜,而且不容易分辨。所以我們用橢圓形代表「愛心樹的心情」、用長方形來代表「小男孩的成長曆程」。如此一來,在這張繪本思維導圖的畫面中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愛心樹和小男孩彼此的互動。

用這張思維導圖陪伴孩子閱讀繪本時,可以在每一個「愛心樹的心情」這個地方停下來,讓孩子想一想為什麼愛心樹會有這樣的心情呢?由於思維導圖已經將重點呈現在一張紙上,孩子很容易掌握故事的全貌,就能夠串起「愛心樹的付出」、「小男孩的獲得」與「愛心樹的心情」,並且聯繫到父母對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