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一位老人的實話:晚年過得苦的人,都有這個習慣

一位老人的實話:晚年過得苦的人,都有這個習慣

1

俗話說,「好的習慣可以成就一個人」,而習慣不好,就會導致一個人走彎路,命運多舛。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好習慣與壞習慣之分,其實從中可以窺探出,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是這樣產生的。

曾聽過一句話,人在年輕的時候做了什麼樣的事,都會在日後體現出來,在大自然的規律中,很多事都是相互的,有因必有果,有苦必有甜,有窮必有富。你想讓自己的將來有好運,事業有成,那麼就要在年輕的時候,多努力一點,戒掉不好的惡習,譬如自私,懶惰,等等,這些存在,都會吞噬一個人的智慧,能力,讓他深陷社會的最底層,而無法掙扎出來。

跟一位老人聊過天,其實可以從他的身上看到,他臉上洋溢著的笑容。有時候,我會想到,為什麼有的老人晚年過得好,子女守護在身邊,而有的老人卻很慘,孤苦伶仃的一個人。

坦白說,這並非沒有原因的,有的人晚年過得苦,說明他在年輕的時候,都有這兩個習慣,所以導致晚年命運坎坷。

一,為人自私,不懂得去教育自己的子女。

自私能夠吞噬人的理性,在我們生活中,崇尚的是樂於付出,自然才會建立一段好的關係,使之相處起來更為融洽,和諧。人都是相互的,如果有一方付出的太多,而另一方卻無下限的去索要,長此以往,就會有損雙方的和氣,造成別人對你的寒心。

每個人都是有底線的,有的人對你好,並不是理所當然的。俗話說,幫你是情分,而不幫則是本分。做人,要懂得感念別人的好,在為人處世中大度一點,多一點包容,這就是對子女的一種負責。如果你連自己都管理不好,這樣勢必會影響你的子女,其一會影響他們的價值觀,其二會讓他們成為一個自私的人。

跟那位老人聊天的時候,他說,晚年過得苦的老人,大多都缺乏大度的心,在年輕的時候過於小氣,不懂的為他人去付出。於是,自己的子女也會成為他那個樣子。

二,說話不講情面,不通情達理。

在為人處世中,人要懂得通情達理,別人才會對你有好感。其實,看一個人有沒有潛力,或者是他的未來好不好,就看他說話的態度。一個深諳人性,懂人情世故的人,越容易在社會中佔有一定的地位。

跟我聊天的那位老人說,人在年輕的時候,要學會寬容待人,與人交往,多點耐心,多為他人去考慮,自然別人會從心裡也會記得你的好。雖然他嘴上不說,但是卻會以實際行動來證明。

有的老人晚年之所以過得苦,其實最主要的就是為人處世過於刻薄,做事不講情面,自然,別人也會對他喪失好感。當這種行為成為了習慣,就會導致別人會疏遠他。當他到了晚年後,別人也不會去幫他。

人都是相互的,你幫了我,我也會幫你。你為人不通情達理,別人也會對你避而遠之。所以說,在為人處世中,多幫別人一點,就是對自己最大的善意。

今日留言,你認為晚年過得苦的人,都有哪些習慣?歡迎探討。

原創作品,歡迎轉發分享,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俗共讀書 的精彩文章:

當一個人,戒掉這兩個惡習,餘生會有福報
當你負債時,讀一讀這兩句話,說不定人生會柳暗花明

TAG:雅俗共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