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膠質母細胞瘤總複發?癌症幹細胞「太油」惹的禍

膠質母細胞瘤總複發?癌症幹細胞「太油」惹的禍

乾貨 | 靠譜 | 實用

文章導讀

膠質母細胞瘤是星形細胞腫瘤中惡性程度最高的膠質瘤,生長速度極快,70%~80%患者病程在3~6個月,病程超過1年者僅10%,在積極治療後,也極可能在半年到一年之間馬上複發並快速進展。因此,遏制膠質母細胞瘤的複發是降低其死亡率的重要難題。

近日,德國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膠質母細胞瘤幹細胞(BTSC)中甘油代謝途徑的關鍵酶——GPD1的特異性表達改變了細胞代謝特性,導致癌症幹細胞(CSC)在治療環境下得以存活。換言之,CSC「太油」是膠質母細胞瘤複發的真正原因!

CSC(BTSC)——膠質母細胞瘤複發的關鍵

CSC又稱癌幹細胞、腫瘤幹細胞,是指具有自我複製、多細胞分化等幹細胞性質的癌細胞,在膠質母細胞瘤中被稱為BTSC。這些細胞被認為有形成腫瘤、發展癌症的潛力,是癌症轉移過程中重要的細胞來源。大多數癌症(包括膠質母細胞瘤)中CSC數量並不多,卻威力巨大,治療癌症如果不把CSC徹底清除,癌症很容易複發和轉移。然而,就膠質母細胞而言,BTSC在治療時隱身技能滿點,即使是免疫治療也難以精準找到這些細胞,想要「斬草除根」,就得找到BTSC特有的靶點,才能避免「春風吹又生」。

GPD1——BTSC的「油性保護層」

哺乳動物的能量供應主要來源於葡萄糖,快速生長的腫瘤細胞需要大量能量才能生存,但其缺乏代謝靈活性,絕大部分能量都來自糖酵解途徑,從而適應間歇性缺氧、並在正常供氧狀態下也維持這種供能模式,這就是所謂的「瓦博格效應」。大多數治療方式都以切斷這條供能途徑為殺死腫瘤細胞的最終手段,那麼,BTSC能在這些治療手段的圍追堵截中一次次存活並再度蘇醒引起複發,是否是細胞內「瓦博格效應」出現了改變呢?

GPD1在BTSC中特異性表達

研究人員對比了BTSC和神經幹細胞,發現GPD1蛋白只在BTSC表達,在正常神經幹細胞中卻不見蹤跡。GPD1是什麼?它是調控糖酵解及甘油代謝途徑的關鍵酶!GPD1可催化磷酸二羥丙酮到3-磷酸甘油之間的氧化還原反應。磷酸二羥丙酮是糖酵解的中間產物,而3-磷酸甘油參與了脂類的從頭合成。也就是說,GPD1既參與了跨線粒體膜的電子傳遞,同時還處於糖脂代謝的連接點位置,在機體能量代謝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那麼,BTSC中GPD1特異性表達會發生什麼呢?

研究人員發現,GPD1在糖脂代謝中對脂代謝的促進作用遠遠大於糖代謝,GPD1表達後可大力催化磷酸二羥丙酮氧化還原為3-磷酸甘油,並進一步產生甘油,這個過程可以產生大量能量,這就導致原有的糖酵解供能途徑受到抑制甚至關閉,脂代謝成為了BTSC的核心供能途徑。糖酵解途徑被抑制,自然讓一些治療手段無處可施。另一方面,細胞甘油含量的提升有助於細胞陷入休眠狀態,該反應的另一產物磷脂酸能夠激活mTOR途徑,該途徑正是調節BTSC對治療環境適應性的關鍵。也就是說,GPD1的特異性表達為BTSC提供了一個「油性保護層」,讓其陷入休眠,免於治療環境的傷害,並在合適的時機再次活躍。

抑制GPD1延長膠質母細胞瘤小鼠存活期

而且,研究人員發現GPD1隻在休眠的BTSC中特異性表達,一旦細胞被激活,其表達即受影響,而且正常神經幹細胞也無GPD1表達。他們在小鼠自發腫瘤模型中特異性敲除GPD1後,膠質母細胞瘤小鼠的存活期明顯延長,這就說明GPD1是BTSC安全有效的靶點,而GPD1抑製劑則有望成為抑制膠質母細胞瘤複發的新療法。

目前相應的研究暫時還局限於細胞實驗和動物實驗,尚需要更多實驗數據來證明相關結論。但這無疑是膠質母細胞瘤治療的一大進步,相信只要有足夠的時間與精力的投入,會有好消息傳來。

參考文獻:

PatriciaRusu,et al.GPD1 Specifically Marks Dormant Glioma Stem Cells with a Distinct Metabolic Profile.Cell Stem Cell.Available online 11 July 2019.

(大會設有合作單位展示區,還剩少量展位招募贊助,有意者請聯繫會務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轉化醫學網 的精彩文章:

A型血變O型血:腸道微生物又「立下奇功」
乳腺癌轉移措手不及?因為癌細胞「開吃」了!

TAG:轉化醫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