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強大的秦朝竟然被一群農民軍推翻,共赴國難的老秦人哪去了?

強大的秦朝竟然被一群農民軍推翻,共赴國難的老秦人哪去了?

秦國在經歷秦孝公和商鞅君臣聯手變法之後,蒸蒸日上,國力發生質的飛躍提高,隨著時間的推移,秦國凌駕於六國之上的趨勢無法阻擋。無論多麼昏庸的君主即位,秦國也不會衰微,也難有亡國之危。恰逢英明君主執政,絕對能統一六國,平定天下。那位英明的君主正是嬴政,秦莊襄王之子,十三歲被立為秦王,二十一歲加冠禮後親政,二十九歲開始正式開啟滅國戰爭,四十歲平定南方百越完成統一大業。秦國的發展離不開一個人,那就是「老秦人」,他們陪伴著秦國從谷底飛上雲端,為大秦的虎狼之師提供充足的動力。

秦國是滅六國精銳甲士建立的秦朝,秦軍虎狼之師實至名歸,滅國戰爭中以少勝多是常事,打起農民軍更是得心應手,說一句有點誇張的話:一萬秦軍打十萬農民軍(沒經過訓練的農民軍),勝利是唾手可得,殺敵就像砍瓜切菜一樣。可就在秦朝建立十四年後,強大的秦朝竟然被陳勝吳廣等一群農民軍推翻了,共赴國難的老秦人哪去了?

赳赳老秦,復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戰。如今讀來依舊能感受到當年的雄渾氣魄,氣沖雲霄。秦國衰微被山東六國揍得鼻青臉腫,是老秦人一腔血勇在戰場上拚死戰鬥,護著不讓其亡國;秦國強盛的過程中,他們付出自己所有糧食和時間,為這個國家的蓬勃發展添磚加瓦。秦人的祖先是嬴氏部族,秦國向外擴張過程中,秦國本土的一群人自稱老秦人,秦國有此發展他們功勞很大,自稱老秦人是一種自豪和榮耀。

商鞅的變法,不僅是在新老貴族之間變法,還有新老秦人之間變法,想將他們拉入一個更為公平的社會競爭環境。秦國弊病,秦人心底清楚,明白「不變則亡,變則通」。變法之後,無論是他國逃亡來的新秦人,還是土生土長的老秦人都受益匪淺。尤其是老秦人,家家戶戶、祖祖輩輩都有為秦國而死的人,變法說「家中有這類人可以免些糧賦和徭役」,他們心裡還不樂開了花。

秦國在未進行大規模的滅國戰爭前,老秦人和新秦人矛盾並沒有多少,共同生活在一個國家,區別幾乎沒有。可在秦國國土大規模擴張的時候,被滅國的人們對故國念念不忘,對秦國秦人懷恨在心,對那些整天張口閉口俺們大秦、俺們老秦人的話是異常反感。私鬥出現時,秦國和秦朝官吏只按律法做事,不按其他,有不少維護大秦根本利益的人遭到處罰,內心難免不滿。

秦國復興途中,老秦人的心被一次次的傷,與秦國同心同德、與秦王親密無間的老秦人一次次的失望透頂。商鞅變法時引來很多外來勢力,如趙人、楚人、魏人和趙人等等。秦宣太后和楚人外戚在秦昭襄王時期長期把持朝政,打壓老秦人。在秦昭襄王將外戚趕出秦國朝堂後,又無緣無故殺死了老秦人心目中的大英雄白起。

之後山東六國的能人異士為了功名利祿紛紛入秦,再次擠壓老秦人在朝堂的生存空間。後來的成蛟兵變和嫪毐之亂,大批老秦人的文臣武將被殺。秦國一統天下後,朝堂上再無為老秦人發聲的老秦人文武大臣。政界和軍界都沒老秦人什麼事了。秦朝建立後,老秦人並未得到應有的賞賜。

嬴政稱秦始皇后,派出大量的老秦人離開祖祖輩輩生活的故鄉、離開相處多年的親朋鄰居、放棄精耕細作多年的田地和居住多年的大房子,前往偏遠地區戍邊。這有著嬴政和秦廷自己的考量,想把那些地方徹徹底底變為秦朝領土,歸心同德。他們卻忘記了老秦人的幸福,老秦人為了秦朝的建立捨生忘死數代人,最後秦朝建立什麼好處沒撈到,還要把自己的一些田地房屋讓出去,讓給昔日的仇敵,自己去往人生地不熟,容易受欺負的異地。嬴政的大興土木,有用山東六國的人,但更多的是老秦人。

秦朝末年的老秦人已經被傷透了心,對這個國家和君主徹底絕望,劉邦破關而入,家家戶戶的老秦人漠視著這一切,沒有像以前那樣拿起鐮刀棍子,共赴國難。大秦帝國風雨飄搖之際,老秦人還在,只是沒有選擇共赴國難。劉邦入主關中,約法三章,獲得了老秦人的好感。之後楚漢爭霸,昔日的老秦人士卒站在劉邦這邊,項羽的戰敗也就變得理所當然了。

秦朝會被農民起義軍輕易推翻,最根本的原因是統治基本盤——老秦人「沒有」了,這個國家沒人再擁護,秦軍士卒不想為其再次血戰。

後話: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赳赳老秦,復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戰!西有大秦,如日方升,百年國恨,滄桑難平!天下紛擾,何得康寧!秦有銳士,誰與爭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人說古啊 的精彩文章:

秦末風雲人物趙高的權謀術——指鹿為馬,一招分清敵友遠近
岳飛死後的岳家軍發生了什麼變化?有一人女兒多年後連皇帝都怕

TAG:今人說古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