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莊子·齊物論》是非齊一

《莊子·齊物論》是非齊一

《莊子》中採用了大量的寓言故事,或借古喻今,或借小喻大,或藉此喻彼,總能引發人們深入故事背後的哲學道理。在《齊物論》中庄子對天下好辨之士進行了批評,尤其是儒墨兩家圍繞「是非觀」的辯論,認為他們各見一端,各執一詞,本質上都是以「自以為是」的標準當作天下萬物的公理,這是不可取的。

《齊物論》的核心是思想是「是非齊一」,跳出人的思維局限性來思考問題,「對」與「錯」、「是」與「非」本質上是沒有區別的。跳出「人作為人」這個定義來看待世間萬物,本質上都是一樣的。在遙遠的古代,世間還不存在人;在更遙遠的遠古,天地都還沒有生成;在不知其年月的太古,天地萬物都沒有。世間萬物和人,都是從「無」中生「有」而來。這是莊子的基本宇宙觀。

莊子是如何認識到「是」與「非」本質上沒區別的呢?或者說是他提出「是非齊一」這個觀點的時候,是怎麼想的?《莊子》並非嚴格意義上的議論文,而是散文體,於是他的思路散見於全書中的所有寓言故事中。《齊物論》是內篇之中最重要的一篇,同時也是《逍遙遊》的基礎。可以認為整不明白《齊物論》,根本體會不了什麼才是《逍遙遊》。故此筆者一般建議初讀者先讀內篇第二,後讀內篇第一。

《莊子·齊物論》是非齊一

我們需要思考幾個小故事中的哲理。《莊子》中的小故事並非全部都是說理的,有的故事純屬鋪墊,是為了讓人更好的理解另外一個故事,預先鋪墊一下概念。比如城南有個叫做子綦的先生,他是楚莊王的司馬。有一天下班回來,在几案後來了個「葛優躺」,並說出「今日吾喪我」這個哲學論題來。很多人揪住這個話題不放,甚至後人將之奉為圭臬用來指導修行。但是相比莊子後面要講述的「天籟」,這就是引子,是要通過子綦先生跟弟子的對話,引出「天籟」這個概念而已。深入研究「今日吾喪我」還不如研究「葛優躺」,最起碼這個形態是符合「墜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的。

人籟是人吹奏笙簫等竹製樂器發出來的聲音,地籟是風吹大地眾物的孔竅發出的聲音,而天籟是自己發生自己停止,完全是處於自然,它的聲音萬變各有不同。這是理解「齊是非」的一個重要概念,現在我們開始跟隨《莊子》的邏輯思考這幾個小問題。

《莊子·齊物論》是非齊一

一、人體是由骨骼皮肉、五臟六腑、九竅組成的,作為這副身體主人的「我」,應該跟那一部分親近呢?你是偏愛身體的一部分?還是喜歡全部?身體之中是否存在一個「真君」來主宰?是靈魂奴役了肉體?還是肉體奴役著靈魂?為了證明一些被稱之為「理想」的東西,靈魂驅使著肉體奔忙終日而不見成功,肉體被消磨殆盡,靈魂何處安放呢?人疲於奔命,而不思考最終的歸宿,不可悲嗎?



二、什麼是「是」?什麼是「非」?對錯的標準是什麼?儒家認為對的,墨家說是錯的。決定對錯的根本參考依據是什麼?人說話跟幼鳥鳴叫,本質上有區別嗎?幼鳥回因為儒家說自己對,而認為儒家是對的嗎?幼鳥回因為墨家說儒家錯了,就認為儒家錯了嗎?那麼為什麼人會因為聽了儒家的話就認為儒家是對的?聽了墨家的話就認為墨家是對的?



三、朝三暮四和朝四墓三,本質上有區別嗎?有個養猴子的老翁,每天早上給猴子三個山栗子,下午給四個,猴子都很不高興。老翁改變了一下策略,上午給四個,下午給三個,於是猴子都很高興。雖然形式上發生的改變,名稱叫法也不相同,本質上有區別嗎?儒家說朝三暮四,墨家說朝四暮三,為什麼有的猴子支持儒家,有的猴子支撐墨家呢?



四、天下萬物有共同認可的標準嗎?人睡在潮濕的地方,起來就會腰疼,泥鰍也會這樣嗎?人在大樹上居住就會膽戰心驚,猿猴也是這樣嗎?人、泥鰍、猿猴,他們誰的居住標準才是正確的呢?人吃畜肉,麋鹿吃草,蜈蚣吃蛇腦,貓頭鷹烏鴉吃老鼠,那麼肉、草、蛇腦、老鼠,哪個才是真正的美味呢?猵狙喜歡跟雌猿交配,麋喜歡跟母鹿交配,泥鰍喜歡跟魚交配,男人喜歡漂亮的女人,那麼什麼才是真正的美色呢?



五、倘若非要辯論,你贏了能證明你是正確的嗎?我輸了能說明我是錯誤的嗎?是一個人對?兩個人都錯了?身在其中的人都不能辨別,更何況旁觀者的人呢?如果讓旁觀者來評論是非,如果他的觀念跟你一樣,又何必評價呢?如果他的觀點跟我一樣,又何必評價呢?如果有人的觀點即跟你的不一樣,又跟我的不一樣,他又如何能評價呢?你我他三個觀點,如果互相不一樣,那麼是非可以根據什麼來評定呢?

《莊子·齊物論》是非齊一

莊子的解題思路是很清晰,基本問題是: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是非觀的標準是什麼?儒家是為舊的封建主發言的,要求恢復周禮,恢復分封,恢復天子諸侯制度。墨家並沒有像法家那樣激進的要打爛一些舊制度,重新建立新秩序,而是繼續儒家的思路,天子還是要有的,但是仁政的不對的,要舉行義政,儒家說「道義」和「利益」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墨家認為只有調和了利益,才能彰顯出道義。朝四暮三說朝三暮四是錯的,旁人如何能夠分辨的出來其中是非曲直?

於是莊子換了個思路,我不管你說的是對還是錯,也不管你說對的標準是什麼,也不在乎你說錯的依據是什麼。因為從本質上來說,都儒家定自己的標準,墨家定自己的標準,無論你說的對,還是錯,都不是在同一個標準之下討論問題。即使是同一個標準,我認同儒家就說,儒家對,我認同墨家就說墨家對,還是沒辦法評論出是非來。索性就不考慮你們兩家的是是非非了,還不如聽聽天籟,萬物自己發出自己的聲音,是什麼就是什麼,而不是人說什麼就是什麼。儒家的標準能等同墨家的標準嗎?儒墨的標準能等同世間萬物的標準嗎?人不會覺得母猴是個大美人,猴子也不會覺得美女秀色可餐,人跟猴子爭來爭去,是是非非,請誰來決斷呢?

《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

《莊子·逍遙遊》堯讓天下

《莊子·齊物論》物我兩忘

轉載請註明出自【頭條號:極簡國學】

插圖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先聯繫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