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詩詞 | 唐朝首席女詩人李冶,談感情太傷才華

詩詞 | 唐朝首席女詩人李冶,談感情太傷才華

上篇說了唐代的詩詞圈,然後就有人偷偷在下面給小編留言,讓小編講解一下唐代的女詩人。

好吧,滿足你~機智臉

據考證,在唐朝290年間,竟出現了207位女詩人。而唐代四大女詩人李冶、薛濤、劉采春、魚玄機,更是散發著她們自己的獨特光芒,那咱們就分別來講講這4位女詩人中具有獨特魅力人格的四大女詩人,今天,主講的是別人眼中最放蕩不羈的女道士——李冶。

詩詞 | 唐朝首席女詩人李冶,談感情太傷才華

李冶(約公元730年~784年),字季蘭,烏程(今浙江吳興)人,後為女道士,詩以五言擅長,多酬贈譴懷之作,唐代四大女詩人之一。

小李冶稟受故鄉的靈秀之氣,生得嫵媚可人,眉目如畫。除長相靚麗外,自幼聰明伶俐過人。

六歲那年,李冶作了一首詠薔薇詩。

小小年紀就展露詩才,卻被父親視作不祥。她不過是說了一句:

「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

她父親見詩大驚,一方面十分驚嘆女兒的文才,另一方面又覺得,她小小年紀,居然春心萌動,性情不寧,再往以後保不定出什麼亂子;於是向她母親說:「此女富於文采,然必為失行婦人!」她的母親也因為女兒只是一個女童,竟然懂得待嫁女子的心思,大為詫異。

只有小李冶不以為意,熟料一語成讖。

十一歲那年,李冶被家人送去了道觀。便被送入剡中玉真觀中作女道士,改名李季蘭。家人想藉助青燈黃冠的清修,來消除她生命中的孽障。 雖然當時許多地處繁華地區的道宮中常有緋色新聞發生,但李季蘭所處的玉真觀因地處偏僻,還算是較為清靜的地方。在這裡,李季蘭不知不覺長到了十六歲,這個時候的少女出落得婷婷玉立,雪肌脂膚,好似一朵盛開的白蓮。

在道觀中讀經之外,李冶作詩、習字、彈琴。觀主見她悟性甚高,對她悉心栽培,使她在翰墨及音律上造詣極深;但是道經的熏陶並沒能制約住她浪漫多情的心性,身在清靜道觀的她,卻一心嚮往著外面繁花似錦的世界。 她無心修道,縱情任性,做了個為世人所不齒的多情道士。

自東晉以來,剡中就文風鼎盛,騷人名士輩出。玉真觀雖地處偏遠,但因景色幽謐,因而也不時地有一些文人雅士來觀遊覽。文人中不免有風流多情之輩,見到觀中風姿綽約又眉目含情的小女冠李季蘭,總偶爾有大膽之士暗中挑逗。

詩詞 | 唐朝首席女詩人李冶,談感情太傷才華

李季蘭並不嗔怒,反而流露出「回眸雖欲語,阿母在旁邊」的神情,令挑逗者更加心蕩神怡。暗懷春情的李季蘭,在觀主和觀規的約束下,雖不敢有什麼過份的行徑,但她的一顆心,早已浸潤在愛情的渴慕中。從她的一首七律「感頭」中,便大略可窺視她的一點心思:

朝雲暮雨兩相隨,去雁來人有歸期;

玉枕只知常下淚,銀燈空照不眠時。

仰看明月翻含情,俯盼流波欲寄詞;

卻憶初聞鳳樓曲,教人寂寞復相思。

李冶的交際圈裡都是些名人,詩人劉長卿,才子朱放,詩僧皎然,茶聖陸羽。

李冶與才子朱放曖昧不清。

朱放給她寫:

《別李季蘭》

古岸新花開一枝,岸傍花下有分離。

莫將羅袖拂花落,便是行人腸斷時。

李冶給朱放回:

《寄朱放》

望水試登山,山高湖又闊。

相思無曉夕,相望經年月。

鬱郁山木榮,綿綿野花發。

別後無限情,相逢一時說。

李冶象一個丈夫遠行的妻子那樣等待著朱放,天長日久,為朱放寫下了不少幽怨纏綿的詩句,期望良人歸來,來撫慰她「相思無曉夕,相望經年月」的凄寂情懷。

然而,遠方的朱放忙於官場事務,無暇來剡中看望昔日的觀中情人。李冶和朱放的這場感情,談不上開始與結束。

再接著,李冶被詩僧皎然樣樣精通的才學折服。

她滿懷愛意地作了這首《結素魚貽友人》:

《結素魚貽友人》

尺素如殘雪,結為雙鯉魚。

欲知心裡事,看取腹中書。

皎然卻淡淡地回:

《答李季蘭》

天女來相試,將花欲染衣。

禪心竟不起,還捧舊花歸。

他的意思很明確,對不起,沒可能。

李冶大病了一場,從前圍繞在她身邊的男人,都不知去了哪裡。所幸,還是有一個人來了,是陸羽。提起陸羽,大凡稍懂茶道的人,就對他不會陌生,陸羽曾經在育茶、制茶、品茶上下過一番工夫,寫成《茶經》三卷,被人譽為「茶神。

詩詞 | 唐朝首席女詩人李冶,談感情太傷才華

陸羽聽聞李冶生病後,急忙趕往她的病榻邊殷勤相伴,日日為她煎藥煮飯,護理得悉心周到。李季蘭對此十分感激,病癒後特作了一首「湖上卧病喜陸羽至」的詩作答謝。

《湖上卧病喜陸羽至》

昔去繁霜月,今來苦霧時;

相逢仍卧病,欲語淚先垂。

強勸陶家酒,還吟謝客詩;

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然有陸羽情意相系,但礙於特殊的身份,他們不可能男婚女嫁,終日廝守,李季蘭仍然免不了時常寂寞。三十歲過後的李季蘭,性格更加開放,交友也越來越多,時常與遠近詩友會集於烏程開元寺中,舉行文酒之會,即席賦詩,談笑風生,毫無禁忌。

詩詞 | 唐朝首席女詩人李冶,談感情太傷才華

李冶在這些紙醉金迷中似乎有些看透人情,她寫下了《八至》:

《八至》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後來,喜文愛才的唐玄宗聽到了李季蘭的才名,也讀了些她的詩,大生興趣,下詔命她赴京都一見。此時李季蘭已過不惑之年,昔日如花的美貌已衰落大半;接到皇帝的詔命,她既為這種難得的殊榮而驚喜,又為自己衰容對皇上而傷感,大有「美人遲暮」之感。在她西上長安前,留下一首詩。

《留別友人》

無才多病分龍鍾,不料虛名達九重。

仰愧彈冠上華髮,多慚拂鏡理衰容。

馳心北闕隨芳草,極目南山望歸峰。

桂樹不能留野客,沙鷗出浦漫相峰。

其實唐玄宗要召見李冶並非是看上她的容貌,而在於欣賞她的詩才,可多情的李季蘭自己並不這麼想,她更看重的是自己隨流年而飄逝的芳容。

詩詞 | 唐朝首席女詩人李冶,談感情太傷才華

就在李季蘭心懷忐忑地趕往長安時,安史之亂爆發了,長安一片混亂,唐玄宗倉惶西逃。李季蘭不但沒能見到皇帝,自己在戰火中也不知去向,才也好、貌也好,一切都變得無關緊要了。

或許是李冶不堪這「好運」,唐朝首席女詩人,就此殞命。

詩詞天地,與你一起品詩賞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詞天地 的精彩文章:

如何在這個夏天當個靈魂有香氣的人
詩詞丨為什麼說:「少不讀蘇東坡,老不讀辛棄疾。」?

TAG:詩詞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