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陳冠軍:如派盆景的守望者和「如皋盆景」背後的故事

陳冠軍:如派盆景的守望者和「如皋盆景」背後的故事

陳冠軍:如派盆景的守望者

作者|何志鵬 盧枳江

本文選自「如皋新聞」,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

精彩回放:

無聲的詩 立體的畫

國家級非遺項目南通「如皋盆景」背後的故事

原創作者|江蘇南通廣播電視台江海明珠網記者 嚴艷 通訊員 周鵬

2015年初,江蘇南通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成功獲批,其核心區位於如皋市,主要發展創意農業和長壽農業。這是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首次在蘇中布點,如今,無論是產業中的泰斗級人物,還是新生代的代表,他們都達成了一個共識:走創意農業發展之路,助推如皋花木產業二次騰飛,而如皋盆景無疑也會藉此東風,更上一層樓。

經典的兩彎半

如皋東方盆景園裡盛開的杜鵑花。記者馮宏新攝

如皋東方盆景園裡的如派雀舌盆景。記者馮宏新攝

一個城市的歷史大抵可以用兩種方法來記載,一是史書,二是古物,而古物中能保存長久且逾千年仍有生命力的便是古樹。

盆景藝術是我國園林藝術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其歷史悠久,可考者有1300多年,唐代李賢墓的一幅壁畫上,繪有侍女手托盆景的畫面,表明那時已盛行盆景藝術。現藏於故宮的南宋名畫《十八學士圖》中,所畫大理石案上設有一盆珍松,形態異常精巧。至明代,有關盆景的記載、詩畫更多。

在盆景藝術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許多帶有濃厚地域色彩的不同流派,風格各異,爭奇鬥豔。而如派盆景則是當今公認的七大盆景流派之一。

2008年,如皋盆景造型技藝被列入南通市第一批非遺項目目錄,第二年又成為省級非遺,2014年12月,如皋盆景技藝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遺項目,這也是南通市第十個國家級非遺。

如皋盆景,北宋時期就已出現,現在上如皋水繪園轉轉,還能看到北宋著名教育家胡瑗胡安定留下的一盆「蛟龍穿雲」古柏盆景——傾斜的枝幹透出平衡之美,像一條蛟龍穿越千年之滄桑,直上九霄,其古樸堅挺之勢頗有安定先生之遺風。

「想要了解真正意義上的如派盆景,有一個如皋人是絕對不能少的,那就是花老爺子。」來如皋前很多人就和記者介紹過。

這個眾人口中的花老爺子,就是著名的中國花木盆景大師,國際花卉博覽評委花漢民先生。

1986年,在義大利佩夏舉辦的第18屆國際花卉博覽會上,他為我國奪得一枚金牌;1988年3月,在香港舉行的花卉博覽會上,他創作的盆景「綠陰深處」獲冠軍獎;1990年夏,在日本大阪市舉行的國際花卉博覽會上,由他組織製作的「飽覽人間春色」,以其懸根露爪,古樸雅緻,造型奇特,以及「橫空出世彩雲間,鳥瞰千河萬重山」的非凡氣派,一舉獲得國際金獎和博覽會最高榮譽獎——國際優秀金獎。

「還記得當初,我在自家責任田裡一邊試著種花木,一邊琢磨新的盆景剪扎技藝,不少村民曾譏諷我『不務正業』。」但令人驚訝的是,花老自創的「移山縮水」盆景,演化為一張張國際請柬,歐美國家紛紛邀他去講授中國盆景藝術。看到同樣一棵樹經他擺弄成盆景,就能價增數十倍賣到國外去發「洋財」,不少村民紛紛找上門來,拜師學藝。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如皋農民盆景藝術大師花漢民向記者介紹自家「花神居」里的花木品種和培育心得。記者馮宏新攝

眼前的花老,已年過古稀,身材清瘦,皮膚黝黑,地道的農民模樣。也就是這位農民,創造了自己「順其自然、因樹造型」的盆景藝術特色,鄉村「泥腿子」變身為國際盆景藝術大師,成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中國首批盆景藝術專家。

「如派盆景有著獨特的文化內涵,它起源於北宋時期大教育家胡安定,當年胡安定先生的盆景是做成S彎的,所謂S彎,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美人腰,其實是太極圖的分界線,它整體一看是個太極圖,一邊三片強調的是三個數、六個數、背後的三片是九,這樣加起來三六九,其實是坤卦和乾卦,世界各地的盆景它胸部都有枝片,只有如派前面沒有,它本身就是一個太極圖。」 花老先生如數家珍般地娓娓道來。

漫步在花漢民老先生的家中,一如他給這個家取的名字「花神居」。如果世上真有所謂的仙與聖,恐怕這裡的每一個盆景都儼然成仙成精了,或悠然自得,或傲然遠眺,或婀娜曼妙,或橫卧休憩,將如派盆景「雲頭雨足美人腰,左顧右盼兩彎半」的特點,詮釋得惟妙惟肖。

「如派盆景在古時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用處,你知道是什麼嗎?」花老先生笑了笑,對記者賣了個關子。

「過去如皋這裡當官的人少,但有錢的人卻不少。有的人發了財,但沒有官銜和官位,所以家門口不好擺放石獅子。於是一些地主家門口就擺放一對羅漢松或者五針松做的盆景,像兩個獅子蹲著,取『事事如意』之意,因此有人把如派盆景稱為尊獅式。」花老饒有興趣地介紹著,「有的人家還擺一堂,擺一個組合,一邊一盆文樹,一邊一盆武樹(武樹主幹呈兩彎半,文樹直桿),成奇數擺放,五盆、七盆或者九盆這樣擺,如派盆景這樣的組合式,也是世界上獨樹一幟的。」

作為一個非遺項目,如皋盆景技藝需要繼承,也需要創新。

「老的東西要保留,要體現如派的風格,但是新的東西也要接受,要去開發,老爸弄的這個壽字盆景,具有時代風格的特別意義。」 花老的兒子花永怒也是如派盆景傳人,他指著一盆壽字盆景,告訴記者,「父親因樹造型,將部分死去的樹枝做成枯梢式,給這個盆景取名為『生死戀』,也體現了一種人生。若再長几年,鐵絲拿掉,四邊是綠色的葉子,中間是一個壽字。既看到綠色,又看到了壽文化。」

近年來,如皋盆景除了發揚光大「兩彎半」造型的特色,還向其他流派學習,創造了許多欣賞價值極高的精品盆景,在國內外多次獲獎。有統計說,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以來,如皋盆景在國內先後獲得了200多個各類獎項,在國際上,獲得了17個獎,其中金獎7個。

在如皋有這樣一所園林,這裡珍藏了大量的古盆景。不經意間,從你身邊滑過的可能就是一棵千年古樹。除了花老先生的「花神居」,如皋的水繪園也是現在聞名全國的盆景園林。這裡珍藏著眾多的珍奇古樹盆景,包括全國最大的五針松盆景。

與古樹作伴的是水繪園的園藝師——朱本濤師傅。40多年來,水繪園的每一盆苗木都是由他打理過。讓他驕傲的是他精心伺候的這些盆景都是中國盆景界里的珍品。朱師傅的這大半生都用在侍弄這些寶貝上了,但他也享受其中。

如今,朱師傅已經退休了,但他依舊從事著自己最愛的盆景事業,在如皋熱鬧的盆景市場我們見到了他。

「我家祖傳四五代侍弄花草了,也算是盆景世家吧。」作為如派盆景傳人的朱師傅笑著告訴我們,「還記得我在水繪園時,打理過一對近100年的五針松,當時上海龍華植物園的人過來看中並買走了,在毛主席去世的那年,上海龍華植物園又將這對五針松贈送給了北京,陳放在了毛主席紀念堂前。」

事實上,中南海、釣魚台等重要場所也都能見到「如派」盆景的綽約風姿。

「珍品總有其獨特的地方,盆景也不例外。它的綠苔,不是人工的,是自然生長的苔;樹皮的斑,天然的就像老人斑;再看這些老樹的角,雖然現在可以用人工雕刻,但這些老樹一看就是天然形成的,就像鹿角一樣,自然腐朽而成。鹿有角方顯其高貴,樹有角則歷盡人間芳華,如皋盆景的歷史與輝煌就像這枝枝丫丫一樣經歷過一千多年的生長蔓延,一代代延續至今……」園藝師朱本濤師傅,說起他每天照料著的這些盆景,也是滔滔不絕,就像介紹自己的家人一樣。

走進中國盆景藝術大師王如生的盆景園,記者立刻被眼前這些姿態各異、創意獨特的盆景吸引了。瞧,那棵《外婆門前柳》不正是前不久在首屆「中國杯」盆景大賽上獲得金獎的作品嗎?

其實一盆小小的盆景,從種植到培育過程往往超過10年乃至20年。「盆景就是這樣,花的就是時間,沒有那麼多年的用心培育是長不成想要的樣子的。」中國盆景藝術大師王如生說,「這個樹胚實際上是一棵柏樹,但看起來像一個柳樹的骨架,所以我就通過嫁接的技術,把它改得像柳樹一樣,你看它枝條擺下來,風一吹很自然。」

王如生說,過去的盆景講究規範,而現在的盆景則更注重自然,這也正是新形勢下如皋盆景的發展趨勢。

1998年,王如生拜盆景藝術家花漢民為師,多年來,他創作的盆景因構思獨特和立意新穎贏得了無數獎項。但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創新的裹紙嫁接法,不僅縮短了嫁接時間,而且大大提高了盆景嫁接的成活率。

「過去的嫁接我們都是用很小的苗,只有牙籤這麼大,接好以後做成盆景甚至要七八年才能做,速度太慢,現在接的苗可長了,最長的能夠達到一米,最粗的大拇指這麼粗,所以接上去以後當年就可以初步造型,有的嫁接得好的,當年就能賣掉,提前的時間是過去的七八倍。」王如生說。

裹紙嫁接法很快就被推廣了,期間不止一個人提醒王如生申請專利,但他始終沒有那麼做,「盆景教會我的是融合與分享,我要在保護和傳承的同時,帶動更多的人一起致富。」

如皋人之所以長壽,除了很多已經廣為人知的因素外,在很多人看來,對花木盆景的垂青也正是其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休息的「休」,就是一個人靠在一棵樹邊上,人與樹在一起就是一種休息,又是一種修心。做盆景的時候大腦要全神貫注其中,身心愉悅,手腳也要動,澆水、剪枝……最後整天還接觸著綠色,如皋人又怎能不長壽?

正是源於如皋人對盆景的這種特殊的熱愛,加上祖上傳下來的技藝,「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如今安定先生故里苗木種植已是蔚然成風。當然這種種植與過去有了很大的區別,集約化、規模化成為這一產業的最大特色。

如皋盆景成為支撐農民致富的重要手段。而在產業做大的同時,如皋人並沒有忘記做優這份文化,每年如皋人都要舉辦盛大的盆景節,這成了古城最隆重的集會,在這個日子裡,圍繞著盆景,各種豐富的活動被舉辦。

盆景如畫,盆景如詩,盆景中透出的是濃重的中國文化。每一個盆景,就像一幅中國的書法,一幅中國的水墨山水畫,烙著深深的中國印記。徜徉在如皋,流連在這精美的如派盆景之中,讓人止不住的是對這些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讚歎,是對幾千年中華文明的自豪。

(本文選自江海明珠網-南通網)

精彩回放:

中國盆景歡迎您!

隨時欣的盆景展覽館

弘揚盆景文化,交流盆景技藝!

欣賞盆景藝術,分享快樂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盆景 的精彩文章:

張仟躍樹樁盆景欣賞
於腐朽中見神奇——枯乾盆景欣賞

TAG:中國盆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