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記者再走長征路:一擔皮籮與跨越85年的牽掛

記者再走長征路:一擔皮籮與跨越85年的牽掛

來源:中國之聲國防時空·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吳楠??江岳松

《記者再走長征路》:一擔皮籮與跨越85年的牽掛

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地處湖南、廣西、貴州三省交界處,紅軍長征中著名的「通道轉兵」就發生在這裡。當年,侗族少年楊昌彬和父親一起救助過一位叫邱顯達的紅軍戰士,邱顯達傷愈後特意打了一擔皮籮表示感謝。如今,85個春秋悄然逝去,楊昌彬已是98歲高齡,但他仍然保留著那副皮籮,銘記著那段魚水情深的崢嶸歲月。

1934年冬天,中央紅軍經過湘江之戰來到湖南省通道縣時,部隊已從江西出發時的8.6萬人減員至3萬多人。生死抉擇的關頭,毛澤東提出了紅軍必須避實就虛,轉兵貴州,使紅軍暫時脫離了險境,這就是紅軍長征中著名的「通道轉兵」。

在通道轉兵紀念館,一件件文物記載了當年這段歷史和紅軍與群眾的血肉深情。其中,展櫃里陳列的皮籮吸引了記者的目光。皮籮是竹篾編織成的籮筐,是當地百姓盛裝物品的日常用具。講解員鄧瑩雪為我們講述了這擔皮籮背後的故事。

皮籮的主人叫楊昌彬,侗族,家住通道縣萬佛山鎮流源村。在當地紅色歷史研究專家胡群松的帶領下,記者尋訪到了楊昌彬老人。老人回憶說,當年紅軍隊伍經過流源村時,他才只有十幾歲。那天,他正在家和父親一起做晚飯,天上下著毛毛雨,紅軍從山上下來,已經走了三天,隊伍中一位二十多歲的紅軍戰士邱顯達來到他們家門口。

楊昌彬:邱顯達是拄著拐棍來的,走到村裡已經是晚上,天黑了。邱顯達就到我家門口,想要討口飯吃。我看到這個人講話很和氣,頭上又戴著一個五角星的帽子,就知道這是個紅軍戰士。

剛把邱顯達迎進門,父子倆便發現他的右小腿血肉模糊,傷口已經化膿。交談後得知,邱顯達在湘江戰役中右小腿中彈受傷,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治療。楊昌彬一家三口就把邱顯達留在了家裡。

那段時間,為了不被國民黨軍隊發現,楊昌彬和父親每天偷偷上山採藥,給邱顯達治傷。一次,父子倆上山採藥遭遇意外滾下山坡,父親左手骨折,楊昌彬的大腿也被石頭擦掉了一塊皮,滿腿是血。即便這樣,第二天,父子倆仍忍痛上山採藥。

楊昌彬:差不多有兩三個月的時間,等邱顯達的腿傷治好後,他就走了。

兩個月後,邱顯達傷病痊癒,儘管十分不舍,但他說革命還沒有成功,部隊還需要他,他要繼續跟隨大部隊參加戰鬥。通道縣紅色歷史研究專家胡群松介紹說,臨行前,邱顯達無以為謝,憑著自己曾經做篾匠的手藝,為楊家編織了一擔皮籮留作紀念。

胡群松:邱顯達為了感激楊昌彬,他左思右想,就對楊昌彬和他的父親說,兄弟,我就給你做一擔皮籮,作個念想,也算是我送給你的一件禮物。做了三四天的時間就把這一擔帶著蓋子的皮籮編成了。

皮籮編織好後,邱顯達便離開了流源村。此後,楊昌彬再也沒見過這位紅軍阿哥,但他一直保存著這擔皮籮,堅信革命終會勝利,紅軍阿哥會平安歸來。兩年前,通道轉兵紀念館館長鄭湘和胡群松等人來到楊昌彬家中,希望能將這擔皮籮徵集到紀念館進行展示,讓更多人了解這擔皮籮背後的故事和軍民魚水情深的那段歷史。

鄭湘:楊昌彬的兒子說,在我們去徵集之前,已經有好幾撥人,也是社會上收集文物的,到他家去要過這擔皮籮。但是楊昌彬老人他不捨得,因為這擔皮籮是他和紅軍戰士邱顯達之間情意的一個橋樑,一個信物。別人來收,給他幾千塊錢甚至幾萬塊錢,他都不捨得,還想自己留著做念想。

聽說是要把它徵集到紀念館做展品,供更多人參觀,楊昌彬老人二話不說便答應了。一擔皮籮不僅承載著一段故事,更見證了85年前紅軍和當地群眾血濃於水的深情厚誼。這擔皮籮和它承載的軍民情誼會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中國之聲國防時空·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國際海上火箭發射發展大事記
軍醫把脈:酷暑練兵,科學施訓防中暑

TAG: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