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王羲之結字,如何險中取勝?

王羲之結字,如何險中取勝?

首先要明晰「險」的審美意蘊

攲側不正謂之「險」,它是對平正的偏離或破壞。「險」與「正」相反相成,共同演繹精彩,規避單調。在藝術中,「險」是重要的審美範疇,追求「險象環生」成為許多藝術創作的共同傾向。書法藝術也不例外,孫過庭《書譜》說:「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

(關注「書法入門」,分享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曾熙《書林藻鑒》說:「惟下筆時時有犯險之心,故『不穩』。愈『不穩』則愈妙。」書法對「險」的重視和追求,是對實用寫字的一種超越(實用寫字只求平正,不求險絕),這種超越,在其向藝術的升華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關注「書法入門」,分享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本文對書法之「險」的探討著眼於結構層面,除另有註明外,範字選自王羲之的書法作品。(關注「書法入門」,分享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險」的營造方法

為增進對結字之「險」的直觀認識,加深對造險方法的理解,本文圖示以美術字為對比。(關注「書法入門」,分享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1

體勢攲側法

(關注「書法入門」,分享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這是最常用的結構造險法。它也可以理解為字形或構件的中軸線由垂直變為傾斜。體勢攲側通常有兩種類型:

(關注「書法入門」,分享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1.整體攲側,即整個字的體勢發生傾斜,彷彿義大利著名的比薩斜塔,望之即險勢橫生。在章法處理中,為突出平與險的對比,營造縱橫奔突的氣勢,整體攲側的造險法被廣泛運用。即使是在楷書中(特別是魏晉小楷),字形整體攲側的情形也不乏其例,它們是「世俗中的另類」、 「有序中的無序」,格外引人注目。如下圖。

(關注「書法入門」,分享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2.局部攲側,即一個字中,要麼部分構件體勢攲側,部分構件體勢平正;要麼所有構件的體勢均攲側,但攲側方向各異,甚至截然相反。局部攲側廣泛運用於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內外結構、複合結構等各種類型的字中,為結字之「險」打造出一片最靚麗的風景。它猶如川劇「變臉」,即便同使一法,亦變化萬千,令人有神奇莫測、應接不暇之感。如下圖。

(關注「書法入門」,分享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關注「書法入門」,分享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2

錯位疊置法

(關注「書法入門」,分享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字中上下構件作方向相反的左右移動,此時上下構件的置放方式即構成錯位疊置。錯位疊置會使上下構件的重心連線發生斷離,使字形結構危危可岌,產生類似斷壁懸崖的險絕效果。若以字頭為參照物,則字底的移動可以往左,也可以往右,錯位疊置的形態也隨之變化。在造險方法中,錯位疊置法的使用頻率很高。如下圖。

(關注「書法入門」,分享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關注「書法入門」,分享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3

頭重腳輕法

(關注「書法入門」,分享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頭重腳輕的造型,給人以稚拙、可愛及重心不穩的感覺。從幼兒一步一晃的蹣跚學步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這一點。幼兒的身材與成人大相徑庭,以頭為基本單位,成人身高約為8個頭,但幼兒僅為5個頭。幼兒頭重腳輕的形體決定了其給人的安穩感遠遜於成人。

(關注「書法入門」,分享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與此相仿,書法家在進行結構處理時,營造頭重腳輕、上大下小的字形,稚趣、險態便自然而生。在魏碑中, 《爨寶子碑》饒有奇趣,別具特色,正與頭重腳輕法的大量運用有關。如下圖。

(關注「書法入門」,分享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關注「書法入門」,分享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關注「書法入門」,分享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4

「金雞獨立」法

(關注「書法入門」,分享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平衡感的獲得,在三維空間中至少需有三個支點,在二維平面上,至少需有兩個支點。「金雞獨立」、單腳著地的造型,僅有一個支點,因此其造型語彙傳達的不是平衡感,而是險傾感。在書法結構的處理中, 「金雞獨立」法的運用經常出現,它主要體現為以下兩種情形:

(關注「書法入門」,分享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1 .筆畫的高低調整。把本為雙腳著地的兩個筆畫,通過一高一低的調整,使之變為單腳著地的造型,類似一腳腳尖踮地、一腳後抬撩起的芭蕾舞姿,以此營造字體的險勢。如下圖。

(關注「書法入門」,分享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2.偏旁的升降變化。把本為齊頭平腳的合體字,通過偏旁一升一降的變化,使之變為「金雞獨立」的造型,字勢的險峻感、字形的參差感隨即呈現。這種情形通常出現於左右結構的字中。如下圖。

(關注「書法入門」,分享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5

「斜面效應」法

(關注「書法入門」,分享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置於平面的物體呈靜態,有安穩感;置於斜面的物體呈動態,有險逼感。這種「斜面效應」用之於書法,主要是通過橫畫的走向調整以製造「險坡」來實現的。(關注「書法入門」,分享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在橫畫走向的調整中,左低右高的橫畫幾乎一統天下,大家已「眼熟能詳」,不足為奇。偶有左高右低的橫畫出現(如一些篆隸、魏碑,特別是民間書法),那種別樣的險仄,讓人倍感新奇和有趣。如下圖。

(關注「書法入門」,分享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險」的尺度把握

(關注「書法入門」,分享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險」的尺度把握並非易事。對初學者而言,最易犯的毛病是「不足」:看不到「險象」所在,更不敢「履險蹈危」,導致字形平淡無奇,波瀾不興,缺乏「看點」。(關注「書法入門」,分享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對求新者而言,最易墜入「過之」的陷阱:專尚怪異,刻意求變,強行扭曲,硬造險勢,致使字形險則險矣,但險而失度,險而不雅,險而無韻,可謂得不償失。這種情形在當代書法中屢見不鮮,且有愈演愈烈之勢。(關注「書法入門」,分享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關注「書法入門」,分享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對於「險」之尺度,我們更願意把它理解為一個「區間」,而不願意理解為一個靜止的點,一個絕對值。因為若是後者,書法家的「造險」結果極易千人一面,萬字雷同。(關注「書法入門」,分享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若是前者,書法家則可以優遊其中,從容發揮,自由創造,各得其所。他可以選擇臨近上限的區域, 「出夷入險」,創造出奇異超邁、跌宕多變的書風,如米芾;他可以選擇臨近中間的區域,「通險暢機」,創造出平易溫和、儒雅安詳的書風,如趙孟頫 ;他還可以選擇臨近下限的區域, 「化險為夷」,創造出不激不厲、寧靜沖淡的書風,如弘一。

(關注「書法入門」,分享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關注「書法入門」,分享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上述「不足」的情形是尚未進入這個區間,「過之」的情形則偏離了這個區間,這兩種情形都是應當避免的。藝術強調自由與必然的統一,追求「隨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書法又何嘗不是如此?

原題:論結字之 「險」

作者:邱志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雜談 的精彩文章:

王鐸去世前寫下這幅俊美大字,動人心魄!

TAG:書法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