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振宏:古代突厥民族歷史意識興起原因探析

朱振宏:古代突厥民族歷史意識興起原因探析

突厥第二汗國(又稱為後突厥汗國、後東突厥汗國、突厥復興汗國,公元682-745年)遺留下來三個重要石刻碑銘,即「暾欲谷碑」、「闕特勤碑」、「苾伽可汗碑」。本文主要據此三個石碑對突厥民族為何會在第二汗國時期產生出歷史意識以及興起的原因作出討論。

人類開始具有歷史記憶的產生和發展始於神話與傳說階段,以非文字記載本民族遠古的神話和傳說,其重要的歷史價值之一,即是保存了人類先輩對於歷史的記憶。突厥民族至遲在西魏北周時期已有神話和傳說,並透過神話傳說強化了統治者的天命思想以及本民族的文化認同和記錄。

然而,神話與傳說時期的口述史事,由於沒有文字記載,不僅容納的信息量有限,表達的認識隨著口述者的變化而有差異,且人神混雜、虛構的成分增加,削弱了其本身的積極意義。直至文字產生之後,不但在歷史記載上有了進步,同時也是推動歷史意識和發現的需要。突厥民族出現本民族文字,並有意識地記錄本民族歷史發展,產生出強烈的歷史意識,始於突厥第二汗國時期。在突厥第二汗國所遺留下的石刻碑銘中,有著大量的內容,記載著突厥民族共同的「祖源記憶」以及描述東突厥(又稱突厥第一汗國,公元552-630年)覆亡的原因與經過。「闕特勤碑」(TheKülTeginInscription)東面記載:

……在人類之子上面,坐有我祖先布民可汗和室點密可汗。他們即位後,創建了突厥人民的國家和法制。……他們去世了。……之後,弟不像兄、子不像父,昏庸的可汗登了位,壞的可汗登了位,其梅祿也是昏庸的、壞的。由於其諸官和人民的不忠,由於唐人的奸詐和欺騙,由於他們的引誘,使兄弟相仇、使官民不和,突厥人民喪失了成為國家的國家,失去了成為可汗的可汗;高貴的男兒成為唐人的奴隸,清白的姑娘成了女婢。突厥諸官捨棄了突厥稱號,親唐朝的諸官採用唐朝稱號,臣屬於唐朝皇帝,出力五十年……。

同碑,南面續載道:

住在這裡,我同唐人建立了關係。他們慷慨地給了(我們)這麼多金、銀、糧食、絲綢。唐人的話語甜蜜,寶物華麗。他們用甜蜜的話語、華麗的寶物誘惑,使得遠處的人民靠近。當住近了以後,他們就心懷惡意。……由於受到他們甜蜜的話語、華麗寶物的誘惑,突厥人民,你們死了許多人。……於是惡人就這樣教唆部分突厥人民道:「凡住遠處的給壞的禮物,凡住近處的給好的禮物。」他們就這樣教唆了。無知的人聽信了那些話,走近了(他們),於是你們死了許多人。如去那個地方,突厥人民你們就將死亡;……如住在於都斤山,你們將永保國家。突厥人民,你們自滿了,你們不考慮會有飢有餓,你們一旦飽食,就不考慮飢餓。由於你們這樣,你們不聽曾養育(你們的)可汗的話,到處走散。你們全都毀滅在那裡。

「暾欲谷碑」(TheTonyuquqInscription)第一碑西面記載著:

(那時)突厥人民臣屬於唐朝。(那時)突厥人民沒有自己的汗,脫離了唐朝,有了汗。他們又棄其汗而臣屬於唐朝。上天這樣說:「我給了(你們)汗(但)你們捨棄了你們的汗,臣屬(於唐朝)了。」由於臣屬(於唐朝),上天懲罰了。突厥人民死亡、衰微和消滅了。在突厥——薛人民的土地上沒有留下(國家的)機體。

由上征所引古代突厥碑文中,我們可以看到,透過描述東、西突厥的創始者(祖先)布民可汗(BumnKaghan)和室點密可汗(ImiKaghan)的建國曆程,喚起了突厥民族共有的祖源記憶,又以大量的篇幅,訴說著東突厥亡國的原因,可汗與官員的昏庸、突厥人民的不忠、唐朝的奸詐、欺騙,唐人用甜蜜話語、華麗寶物引誘,使突厥人民喪失了可汗、失去了國家,其結果是突厥「高貴的男兒成為唐人的奴隸,清白的姑娘成了女婢」。對突厥民族而言,造成兄弟的反目相仇、官民的離散不和、國家政權的覆滅,都是因為唐朝以甜蜜語言包裝懷惡的心、用豐厚的物質誘惑突厥人民以及唐朝武力征服的結果,碑文中充滿了強烈的歷史意識。

不唯如此,我們還可以發現,「以史為鑒」的歷史思想,在碑文中也處處可見,提醒突厥人民要記取過往的亡國教訓,不要受到唐朝物質的誘惑,而再次重蹈覆轍。「闕特勤碑」南面記載:

……突厥諸官和人民,你們敬聽這個吧!我在這裡刻寫下了(如何)集合起突厥人民、建立國家的(事迹),我在這裡刻寫下了你們(如何)做錯了事,幾乎將滅亡(的情況)。我把所有的話都刻寫在永久的石碑上。願你們看到這些(話後)都知道。突厥現在的人民(和)諸官,你們服從汗位的諸官,難道(還)會背叛?!(11)

「苾伽可汗碑」(TheBilgKaghanInscription)北面也有記載:

願直到十箭的子孫和外族人民看到這個,知道我讓人打制了永久的石碑……我讓人打制和刻寫了……看到這些你們應知道那石頭建築……(12)

以歷史作鑒戒的觀念,是一種歷史的觀念,史學的興起,與此有最大的關係,因為要鑒戒,所以必須要留下歷史。(13)我們可以說,突厥第二汗國的建立,與突厥領袖們透過突厥人民共同的祖源記憶,以及藉由亡國的歷史教訓,凝聚出突厥高度的民族意識,有著絕對的關聯性,突厥領袖們刻寫下這些歷史,以此留給突厥後世子孫作為鏡戒、教訓。

從上述中可知,突厥第二汗國建立時,突厥領袖們透過突厥人民共同的祖源記憶,以及藉由亡國的歷史教訓,凝聚出高度的民族認同。但我們要進一步追問,為何突厥民族會在第二汗國建國期間產生出強烈的民族認同感?又是什麼原因使突厥領袖知道利用過往的歷史來號召群眾,進而喚起突厥民族的歷史意識?

唐太宗貞觀四年(630)三月,東突厥頡利可汗被唐將張寶相擒獲並執送長安,東突厥滅亡。東突厥覆亡後,太宗採納溫彥博之議,設置順、佑、化、長等四個羈縻州以及定襄、雲中兩個都督府,將突厥降附部落置於陰山山脈南麓到黃河大屈曲部以北之地,或是黃河以南的河曲地帶,(14)突厥部眾自此臣屬唐廷長達五十年。然而,唐朝除了將突厥部落安置於河曲之地外,太宗與高宗時期也將降附於唐的粟特胡、党項羌族、薛延陀鐵勒族、吐谷渾等不同民族,處之於河曲地帶,設立羈縻府州進行管理。(15)河曲地區分布著六、七個民族群體,這不僅使居住在此地區的突厥牧民游牧空間受到嚴重的壓縮,生活資源競爭愈形強烈,同時各個民族之間,在文化類型和生活方式上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下,彼此之間的「異己感」與「自我認同感」就會出現,族群邊緣因此形成,民族意識也就在彼此的差異中突顯出來,(16)民族認同也就提升。因此,自高宗調露元年(679)起,突厥民族不斷興起反叛,欲脫離唐朝的統治,重新復國。先有單于大都護府突厥阿史德溫傅及奉職二部的反叛,擁立阿史那泥熟匐為可汗;開耀元年(681),阿史德溫傅又自夏州迎立阿史那伏念為可汗,然兩次的反唐行動,都在唐將裴行儉實行離間分化辦法以及利用反間之計下以失敗告終。永淳二年(682),阿史那骨咄祿再次率眾反唐,骨咄祿不但以其堅毅無畏之精神,帶領突厥部眾,走入總材山(oγayquz,oγayyi),更吸取前兩次反唐失敗教訓,利用突厥過往的歷史,喚起突厥民族的祖源記憶及歷史意識,強化了族群凝聚力,逐步壯大自己的力量,最終在黑沙城(KaraKum),自立為頡跌利施可汗,脫離唐朝,建立了突厥第二汗國。(17)

阿史那骨咄祿之所以利用突厥民族過往的歷史來號召群眾,並喚起歷史意識,這與其謀臣阿史德元珍有關。《新唐書·薛登傳》記載道:

時四夷質子多在京師,如論欽陵、阿史德元珍、孫萬榮,皆因入侍見中國法度,及還,並為邊害。(薛)登諫曰:「……伏見突厥、吐蕃、契丹往因入侍,並被獎遇,官戎秩,步黌門,服改氈罽,語習楚夏,窺圖史成敗,熟山川險易。國家雖有冠帶之名,而狼子孤恩,患必在後。……。」(18)

阿史德元珍是骨咄祿起兵時重要的謀臣之一。(19)關於阿史德元珍追隨骨咄祿,杜佑《通典》有著詳細的記載:

至阿史德元珍,習中國風俗,知邊塞虛實,在單于檢校降戶部落,嘗坐事為單于長史王本立所拘縶。會骨咄祿入寇,元珍請依舊檢校部落,本立許之,因而便投骨咄祿。骨咄祿得之,甚喜,立為阿波大達干,令專統兵馬事。(20)

阿史德元珍曾以質子身份入唐,在留居長安期間,元珍「語習楚夏」、「見中國法度」、「習中國風俗」;又「窺圖史成敗」、「熟山川險易」,深受漢文化的影響。其後,隨著阿史那骨咄祿的起兵反唐,元珍投奔骨咄祿,被立為阿波大達干,統管突厥馬兵事。阿史德元珍的離唐,對於骨咄祿推動復國運動,有著重要的影響:元珍熟知中原山川險易、邊塞虛實之事,對骨咄祿的侵唐帶來極大的便利;更重要的是,元珍在長安入侍期間,學習漢語及中國風俗,又覽讀史籍圖錄,知悉歷史成敗之跡,了解道「歷史」對一個民族的形成與發展,有著巨大的作用。當元珍加入突厥復國行列後,建議骨咄祿利用突厥民族共同的祖源記憶與東突厥覆亡的歷史教訓,來強化突厥人民的民族意識,使突厥人民對重新建國,凝聚出更大的力量。

史籍文獻雖記載,突厥民族史學啟蒙於西魏北周時期的神話傳說,但是突厥民族開始以本民族的文字刻寫歷史,並有意識的記錄本民族歷史發展,產生出歷史意識、以史為鑒,卻一直要到突厥第二汗國建國期間。分析突厥民族歷史意識的興起,與其民族意識的形成和民族認同的提升有關。唐太宗與高宗年間,將不同的民族安置於河曲地區,強烈的資源競爭,使彼此之間的異己感與自我認同感出現,形成族群邊界,同時也提升了突厥民族的民族認同感。阿史那骨咄祿建國時期的重要謀臣阿史德元珍,早年入侍於唐,在居留長安期間,學習中國風俗語言,熟知中原山川險易、邊塞虛實,又覽讀史籍圖錄,了解道歷史不僅可以喚起一民族共有的記憶,同時可以凝聚出強大的民族意識,對於一個民族的形成與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當阿史德元珍跟隨骨咄祿推動突厥復國時,透過突厥過往的歷史,喚起突厥民族所共有的祖源記憶,並藉由唐滅東突厥的歷史教訓,不僅強化了突厥人民的凝聚力量,同時也促使突厥民族產生了強烈的歷史意識,對於突厥民族的重新復國,帶來了更堅定信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歷史內參 的精彩文章:

裘錫圭:釋南方名
韓剛:《歷代名畫記》宋本再考

TAG:中國歷史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