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英祥:李建成在建唐中的作用

李英祥:李建成在建唐中的作用

唐高祖李淵及其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承隋未大亂之際,密運宏圖,起兵太原入據關中,東征西討,南略北伐,掃平群雄,收拾天下殘破局面,建立了一個新的大一統的唐王朝。在唐王朝的建立過程中,由於稟承唐太宗之意修改的唐國史的有意貶低和歪曲,以及新舊《唐書》的照抄衍誤及司馬光維護正統等因素,李淵和李世民的功績被史家讚譽並高度評價,而李建成的作用卻絕少記載,甚至被貶得一無是處。如《舊唐書》說李世民是太原起兵的「首謀」和「勸舉義兵」的人物[1];而李建成則是「並不預謀,建立以來,又無功德」。[2]《新唐書》和《資治通鑒》更是極力美化李世民,醜化李建成,「高祖起兵太原,非其本意,而事出太宗,」[3]「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4]李建成「荒色嗜酒,畋獵無度」,[5]「以庸劣居其右,」[6]。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正如《四庫全書總目》作者所說:「抑或貞觀十七年敬播、房玄齡、許敬宗等所修《高祖實錄》欲以勸業之功獨歸太宗,不能無所潤色也」。[7]為了重新展示李建成的本來面目,本文意就李建成在建唐中的作用做一評價,以求教於史學界。

一、李建成是李淵反隋活動的協謀者和組織者

關於太原起兵,李淵為首謀已有多文論及,故不多敘。對李建成,我們可以從留下來的不多的歷史資料中來分析他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中所起的作用。

李淵密謀反隋思想萌於大業九年,這有兩方面的因素:一是當時迅猛發展的農民起義已成燎原之勢,統治階級內部分崩離析,其標誌是大貴族楊素之子楊玄感黎陽起兵反隋。統治階級的有識之士,開始為其前途尋找出路。二是李淵亦是貴族後代,又握有關右十三郡兵,還應當時「李氏當為天下」[8]讖語,受到隋煬帝的猜忌,史載「帝以淵相表奇異,又名應圖讖,忌之」。[9]這就是李淵反隋的歷史背景。但由於時機不成熟,只好表面沉湎,庸碌以掩其心。史稱李淵「素懷濟世之略,有經綸天下之心」。[10]「密運雄圖。」[11]

在這種背景下,李淵密謀反隋非常謹慎,範圍不會很大,做為助手和參謀,最可靠並有成效的莫過於其子。當時李建成已25歲,值至大業十二年留在河東前,長期跟隨李淵,深受李淵的影響,既有青年人剛健有為的個性,又有深沉、寬容的品性,史稱他「任性直率,寬仁容眾」,[12]這一點同李淵是一致的,可以成為李淵的得力助手,李建成對當時的形勢和李淵的處境是了解的。這以太原起兵後李建成與李淵的對話可以證明,李建成說:「兒等早蒙弘訓,稟教義方,奉以周旋,不敢失墜。」[13]因此,讓李建成組織活動李淵是放心的,況且當時李世民年僅16歲,政治上還不夠成熟,李淵不會拋開李建成而獨同李世民密謀,對於謀劃,結納人士等,李淵又怎能不讓李建成參與呢?正如呂思勉先生所言:「至前此蓄謀叛隋,則二人(建成、元吉)亦不能不與也」。[14]當時,李氏宗族習武之風培養了李建成的政治軍事才能,對於關係身家安危的大事,他也不會無動於衷的。因此,李建成是李淵反隋活動的知情者、協謀者,是可信的。

李淵密謀反隋,在太原起兵前,有兩個基地:一個是太原,由他和李世民共同組織;一個是河東,由李建成獨立進行活動。

這樣安排,李淵是有深刻用意的:一方面,太原是他的根基地,起兵要在這裡進行,而世民政治經驗不成熟,要加以培養,正如王夫之所說:「人謂唐之有天下也,秦王之勇略志大而功成,不知高祖慎重之心,……。有以折英雄之躁妄,綏民志於來蘇」,[15]「高祖堅忍自持,姑且聽之而以靜鎮之也」。[16]另一方面,河東是軍事重鎮,是通往關中的要地,大業十一年李淵曾在此討捕農民軍,有一定的政治基礎,史稱:「河東以來,兵馬仍令帝(李淵)徵發」。[17]而且李淵許多親屬在關中,河東處於太原和長安之間,如果在河東進行組織活動,既可以接納關中豪傑,有利於奪取關中,又可以響應太原互相呼應。

由於李建成「性寬簡」,[18]「頗仁厚」,[19]性格穩重,讓他獨立進行活動,李淵是放心的,所以大業十二年時,李淵讓李建成以照顧家屬為名「於河東潛結英俊」。[20]同時,又讓當地很有名望的人物任guàn@協助他,以掩蓋李建成的活動。

大業十三年,是起兵的關鍵時期,李淵加緊起義準備「仍命皇太子於河東潛結英俊,秦王於晉陽密招豪友,」[21]。一個「仍」字,說明李建成一直是在李淵的指使下進行起兵的組織活動的。李建成傾財賑施,廣泛接交,招攬了許多人才,為起兵準備了力量,表現了較出色的組織才能。史稱「太子及王(世民),俱稟聖略,傾財賑施,卑身下士,……,一技可稱,一藝可取,與之抗禮,未償雲倦。」[22]由於李建成以禮相待,傾身相交,「故得士庶之歡心,無不至者。」[23]尤其是河東人士爭相加入起兵行列,史載「河東水濱居人,競進舟楫,不謀而至,前後數百人。[24]」

正因為李建成的出色活動,太原起兵前,李淵一面叮囑李世民「爾昆季須會盟津之師」[25];一面「遣密使往蒲州,催追皇太子等。[26]」當李建成趕赴太原參加起兵時,李淵異常高興,據史載「太子與齊王(元吉)至自河東,帝歡甚。[27]。馬上讓他擔負統領軍隊的重任。

總之,從大業九年李淵密謀反隋到大業十三年太原起兵,李建成一直是協謀者和組織者之一,是李淵的得力助手,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對此,王夫之的評論有一定的客觀性:「太原之起,雖由秦王,而建成分將以響長安,功雖不逮,固協謀而戮力與偕矣。[28]」因此,說太原起兵李建成無大功是錯誤的,僅憑貞觀國史即抹殺其貢獻是不確切的,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正如呂思勉先生所言:「謂高祖起兵,太宗有大力焉則可,謂其純出太宗則誣矣。」[29]

二、李建成是建唐軍事戰爭的指揮者

唐朝天下是馬上得之,李建成從太原起兵,至唐朝建立,為領兵主將,任左軍統帥,他指揮的幾次戰役,表現了較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做出了較大貢獻,為此,我們加以分析評論。

(一)奪取西河之戰。西河臨近太原,是進軍關中的第一關口,由隋將高德儒率兵拒守。由於李淵缺乏穩固的根據地,四面是敵,再加上士兵缺乏訓練,軍事上不佔優勢,此次戰役是起兵後一次大戰,對士氣影響很大;李淵把此戰提到關係唐業成敗的地步,他說:「士馬尚少,要資經略……,事之成敗,當以此行卜之。若克西河,帝業成矣。[30]」為此,把重任交給了李建成和李世民,並說:「西河繞山之路,當吾通行,不得留之。」[31]足見李淵對李建成才能的信任,他還勉勵說:「先以此郡,觀爾所為。人具爾瞻,咸宜勉力。」[32]

為了迅速攻取西河,李建成進行認真準備,周密部署:一是制訂軍法,整肅軍紀,提高軍隊戰鬥力,史載「大郎(建成)等慮其不攻,以軍法為言。[33]」他向李淵表示:「如或有違,請先軍法。」[34]做到軍紀嚴明,「三軍聞者,人皆自肅,兵向西河。[35]」二是進行嚴密的戰役部署,李建成兵臨西河,親自察看地形,做好攻擊準備,史稱「風塵警急,身即前行,」[36]「大郎、二郎不甲,親往喻之,[37]」三是與士兵同甘共苦,激發了士兵的勇氣。史載李建成「一同義士,等其甘苦,齊其休息,[38]」使將士受到鼓舞,軍心大振,「於是將士見而感悅,人百其勇。」[39]

由於準備充分,措施得力,將士奮勇爭先,「眾皆爭上。」[40]一舉攻克西河,前後僅用9天,初師告捷。李淵非常高興:「以此用兵,天下橫行可也。」[41]李建成因功被封為隴西公,左領軍大都督。

(二)智取霍邑之戰。霍邑北臨汾水,東靠霍太山,是一個易守難攻的險要關口,扼守此地的宋老生兩萬精兵十分強悍,「自許堪當勁敵」,同守衛河東的屈突通遙相呼應,構成犄角之勢,以阻李淵。當時唐軍四面強敵環繞:北有驃悍的突厥,虎視太原;東有強大的李密瓦崗軍欲取長安;西有薛舉的西涼兵垂涎關中。嚴竣的形勢使李淵必須速取霍邑,否則會失去進入關中的有利時機,因為當時隋朝大軍正與中原農民軍激戰,關中防禦空虛,一旦李密大軍西進,對李淵是十分不利的。

正當李淵欲攻取霍邑時,忽然傳來劉武周引突厥襲擊太原的消息,一旦失掉太原,將使李淵處於腹背受敵的境地,這使一向沉著冷靜的李淵十分著急,其內部分成兩派:一派以裴寂為首,主張還救太原;一派以李建成、李世民為首,主張堅持進攻,乘勝進軍。

在這關鍵時刻,能否對局勢做出正確的分析判斷,做到知己知彼,將關係到唐軍的前途。李建成、李世民的主張是建立在正確分析形勢的基礎上的。他們首先分析了敵人的矛盾,指出:「武周位極而志滿,突厥少信而貪利,外雖相符,內實相猜。突厥必欲遠離太原,寧肯近亡馬邑,武周悉其此勢,必未同謀。[42]」因此裴寂意見是不可取的,接著指出了退卻的嚴重後果是人心渙散,不攻自破。「今若卻還,諸軍不知其故,更相恐動,必有變生……。於是突厥、武周不謀而至;老生、屈突通追奔競來,進闕圖南,退窮自北。還無所入,往無所之。[43]」李建成針對敵人弱點和自己的優點,表現了戰勝敵人的決心和勇氣,他說:「今來禾菽被野,人馬無憂,坐足有糧,行即得眾。李密戀於倉米,未遑運略;老生輕躁,破之不疑。定業取威,在茲一舉。……。雨罷進軍,若不殺老生而取霍邑,兒等敢以死謝。」由於李建成等的分析細緻,決斷堅決,使李淵下定決心,他說:「爾謀得之,吾其決矣。」[45]

李建成根據宋老生性情急躁「勇而無智」、[46]「且內部猜忌的弱點,即「群小相猜,」[47]決定採取智取的方法,他採用兩種方法:一是誘敵出戰,利用陣前辱罵、輕騎挑鬥和自行退卻等手段,引敵出來;二是利用精騎斷其退路,前後夾擊。結果大敗宋老生軍,斬宋老生於陣前,一舉攻克霍邑。這一戰震懾住了突厥和李密,聲威大振。

(三)潼關防禦戰。奪取霍邑後,李淵內部圍繞進軍方向產生了戰略分歧:以裴寂為首,主張全力進攻河東;以李世民為首,主張全力攻取長安,認為「屈突通自守虜耳,不足為慮。[48]」這兩種主張都有不周全之處:首先,裴寂之議不妥,早在起兵之初,薛大鼎曾建議:「請勿攻河東,從龍門直渡,據永豐倉。傳檄遠近,則足食足兵。既總天府,據百二之所,斯亦拊北扼喉之計。」[49]對此李淵很贊同「深然之。[50]」因此李淵的首要目標是奪取關中,以京師為中心號令天下,而不是奪取河東,因為河東有屈突通精兵固守,號稱「能兵」,一旦久攻不下,將坐失取關中良機。當時,李密擁兵十萬,其謀士柴孝和曾建議:「明公自簡精銳,西襲長安,既克京邑,業固兵強,……傳檄而天下定矣。……不早為之,必有先我者,悔無及矣。[51]」李密很贊同:「此誠上策,吾亦思之久矣。[52]」可謂英雄所見略同,關鍵是誰能搶先入關。其次,若按李世民主張,屈突通必從背後攻擊,一旦李密大軍西進,就有腹背受敵的威脅。於是李淵吸取雙方優點,決定兵分兩路:一路由李世民統領,沿渭河奪取關中各地,迂迴包圍長安;一路由李建成統領,屯永豐倉,守衛潼關,防禦屈突通和李密入關,佔據永豐倉糧餉基地,保障李世民順利奪取關中。

李建成採取積極的防禦措施,大敗屈突通,保住永豐倉,解除奪取關中後顧之憂,為順利佔領長安打下基礎,李淵大喜:「屈突通東行不可,西歸無路,……不可為虞矣。」[53]

(四)智破劉黑闥。這是唐朝統一中的最後一次戰爭,它的勝利為唐初社會穩定打下了基礎。

劉黑闥是竇建德的部將,竇建德降唐後,由於唐統治者對降將沒有實行安撫政策,加上降將的疑懼心理,激起他們的反抗。武德四年七月,劉黑闥起兵,很快復奪故地。唐統治者先後派李世民、李元吉征討,雖然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但由於實行「懸民處死」的高壓政策,民心不穩,並沒有徹底解決問題。武德五年,劉黑闥再次起兵,聲勢很大,再奪故地,李建成接受魏徵、王珪建議,請令征討。

由於經歷隋末戰亂,廣大人民渴望和平統一的社會環境,盼望國家安定。竇建德部將劉雅對勸他起兵的人說:「天下已安,樂在丘園為農夫耳。起兵之事,非所願也。[54]」這也代表了廣大人民的心愿,史載「時天下大定,其(高開道)將士多山東人,思還本土,人心頗離。[55]」因此,如果統治者實行安撫政策,與民休養生息,戰亂是可以平息的。李建成吸取以往的教訓,接受魏徵「今宜悉解其囚俘,慰諭遣之,則可以坐視離散」[56]的建議,改變過去「妻子系虜,欲降無繇」[57]的高壓政策,實行寬大安撫政策以爭取人心。史載:「建成至,獲俘皆撫遣之,百姓欣悅。[58]」為了擴大影響,李建成讓被釋者互相轉告:「若妻子獲者,既已釋矣。[59]」這一措施起到了爭取民心,瓦解鬥志的作用,起到了不佔而屈人之兵的效果。結果劉黑闥部隊「眾乃散,或縛其渠長降,遂擒黑闥。[60]」這樣,不用戰成功地解決了河北問題,使唐初社會安定下來。

因此,李建成決不是舊史書描寫的「建成殘忍,豈主暢之才,[61]」而是有勇有謀的軍事統帥,尤其他實行的安撫政策,為唐太宗實行「讓步」政策提供了經驗。

三、李建成是建唐戰略方針的制定者

首先,李建成是建唐戰略方針的制訂者之一。當時群雄逐鹿,誰能制訂正確有效的方針,才可以奪取天下。太原起兵之初,李建成和李世民對李淵提出「廢皇帝而立代王,興義兵以檄郡縣,改旗幟以示突厥,師出有名,以輯夷夏」[62]的戰略方針,李淵很贊同「眾議既同,孤何能易。」[63]從此,唐軍打出「義兵」旗號,爭取人心,力量迅速發展,史稱「自爾以後,義兵日有千餘集焉。二旬之間,從得數萬。」[64]李淵按這一方針,稱唐立國,奪取全國政權。

其次,李建成是唐統一戰略方針的制訂者之一。李淵攻取長安後,建立唐國號,根據自古以來「立嫡以長」的原則,加上李建成的巨大功績,李建成被立為皇太子,由於太子是國之儲君,需經常留在君主身邊,參理朝政,協助君主制訂大政方針,於是李建成留居京師,協助李淵處理軍國政務。史稱「帝欲其習事,乃敕非軍國大務聽裁決之。」[65]為了培養他的治國才能,李淵還派大臣李綱、鄭善國輔助他「與參謀議。」[66]

李唐統治者根據西有薛舉,東有王世充、竇建德,北有劉武周、突厥,南有蕭銑、李子通的局面,制定了:選固根本,再取關東的戰略方針。首先鞏固關中地區的統治,然後出關對關東群雄逐個殲滅,取得了統一戰爭的勝利。

四、防禦突厥,穩定後方

突厥之患,一直是李淵的心腹之患,起兵之初,由於力量弱,不得不籠絡突厥,在統一全國的戰爭中,雖然主要戰役是李世民領兵進行的,但這些勝利同李建成抵禦突厥,穩定後方,支援前線是分不開的,據史載,武德三年七月,李世民討伐王世充,李建成鎮蒲州防禦突厥;四年三月,李世民與竇建德征戰,李建成北伐稽胡;八月李世民征伐劉黑闥,李建成安撫北境。以後又在武德五年、六年、七年多次防禦突厥,為唐初社會的穩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定起了作用。

五、禮賢下士,廣羅人才

李建成做為唐統治集團的核心人物,廣羅人才,善待賢才,在建唐前後,招攬了許多謀臣猛將,為他出謀獻策,很多人成為貞觀名臣,為貞觀之治做出了貢獻,如李建成的謀臣魏徵在貞觀年間以「諫諍之臣」而聞名,李建成「甚禮之」;武將中的馮立在貞觀年間「甚有惠政,」被李建成視為心腹「託以心膂」;名臣韋挺「太子遇之甚厚。」另外還有鄭善國、李綱等,都受到李建成的優待。以上事例,就是對否定李建成的最好反駁。

綜上所述,唐朝的建立和統一是對隋末暴政的否定,是走向和平統一安定的新起點,從而建立了中國封建社會新的統治秩序,這是歷史的進步,在這一過程中,李建成的作用在於鼎助李淵密謀反隋,興兵建唐,他出謀劃策,統兵征伐,他抵禦突厥,穩定後方;他禮賢下士,廣羅人才,特別是實行懷柔安撫政策,推進了唐朝的建立和統一,起了積極作用,並對貞觀政策的實施有重要的影響。因此,李建成應是一個值得肯定的人物,在歷史上佔有一定的地位。

註:

[1][11][12][24]《舊唐書·高祖本紀》卷一

[2][61][66]《舊唐書·隱太子建成傳》卷六十四

[3]《新唐書·太宗本紀》卷二

[4][6][19]《資治通鑒》卷一百九十一

[5][57][58][59][60][65]《新唐書·隱太子建成傳》卷七十九

[7]《四庫全書總目》

[8][9]《資治通鑒》卷一百八十二

[10][13][17][20][21][22][23][25][26][27][31][32][33][34][35][36][37][38][39][40][41][62][63][64]《大唐創業起居注》卷一

[14][29]《隋唐五代史》呂思勉著

[15][16][28]《讀通鑒論》卷二十

[18]《通鑒紀事本末》卷二十八

[30]《舊唐書·溫大雅附大有傳》卷六十一

[42][43][44][45][46][47][53]《大唐創業起居注》卷二

[48][51][52][55][56]《資治通鑒》卷一百八十四,卷一百八十三,卷一百九十

[49][50]《舊唐書·薛大鼎傳》卷一百八十五

[54]《舊唐書·劉黑闥傳》卷五十五

字型檔未存字注釋:

@原字王加壤去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歷史內參 的精彩文章:

2019第十屆大陸古籍藝術類圖書展台北開展
吳欽根:譚獻代周星詒購藏陳氏帶經堂書籍考——兼及周、譚二人的交遊與交惡

TAG:中國歷史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