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只要這三個條件出現,組織必定混亂,要提前做好準備

只要這三個條件出現,組織必定混亂,要提前做好準備

很多人驚嘆於權謀家未卜先知的能力,對其料事如神,非常羨慕,其實權謀家的預測並不神秘,他們只是發現了事物的規律,如果外部的條件符合,那麼自然就會有相應的結果。比如這段通鑒材料,阮孚就提前認識到了即將來到的危險,從而遠離了禍患。阮孚是「竹林七賢」之一阮鹹的兒子。

【出處】《資治通鑒》第93卷 晉紀15

【原文】丹楊尹阮孚以太后臨朝,政出舅族,謂所親曰:「今江東創業尚淺,主幼,時艱,庾亮年少,德信未孚,以吾觀之,亂將作矣。」遂求出為廣州刺史。孚,咸之子也。

【譯文】丹楊尹阮孚因為太后臨朝聽政,政事由皇帝的母舅一族把持,對自己親信的人說:「如今江東朝廷創業的時間不長,君主年幼,時世艱難,庾亮年輕,德行和信譽卻未能使人信服,在我看來,禍亂將要發生了。」於是自請出任廣州刺史。阮孚即阮鹹的兒子。

【解析】

歷史上太后臨朝並不鮮見,遠得有西漢,知名的太后一堆,近的有清朝,慈禧太后垂簾聽政,都沒有出現混亂,為什麼東晉第三任,五歲的皇帝剛上位,組織將會出現混亂呢?熟讀歷史的一眼都能看出來,那些王朝的太后都是出現在王朝的末期,而且都是出身士族大家。但是這不是最重要的,最為重要的是,這三個混亂的條件同時出現,所以危機即將來臨:

1、權力基礎:創業尚淺

東晉317年建立,到此時326年,建國不到9年,朝廷成立的時間太短。時間短就會帶來權力基礎不穩的狀況,原因有三個:

首先是,宗室不強。任何的王朝和組織建立,都是領導和一大堆的能人共同締造的。所以,王朝初期,是明主能臣共同治國。皇帝自身的宗室能力並不強大。因此,王朝早期都會面臨清理能臣的過程。東晉也不例外,王與馬共天下,琅琊王氏,王導,王敦,一文一武就控制著朝廷的大權,而王敦剛剛發生了叛亂。皇帝背後的司馬家族還沒有來得及控制著核心權力。

其次是,權臣林立。因為沒有來得及清理權臣,所以,權臣林立,各個世族大家,充斥著朝野,誰也不服誰,王氏家族,謝氏家族,桓氏家族,周氏家族,蘇氏家族,祖氏家族,等等,他們誰也不服誰,大家都是世家,都是有功之臣,都有部分兵權和地盤,憑啥就聽你太后外戚的庾氏家族的管理?大家誰也不服誰,權力劃分上位邊界清晰,所以,矛盾多發。

最後是,百姓困苦。因為西晉的八王之亂,導致經濟的衰敗,從而讓北方的少數民族的崛起,導致衣冠南渡,大量的人群都跑到了南方,而東晉此時的南方的經濟條件養活這麼多的不幹活的人,非常的困難,老百姓的賦稅嚴重,這也讓這些百姓不能夠安心的從事生產,但凡有人號召造反,總有一大批人參與其中,所以,窮困的群眾基礎就是不穩定的火星。

只要這三個條件出現,組織必定混亂,要提前做好準備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2、權力環境:主幼時艱

做領導的就怕內憂外患,這樣就會精力和能力分散,所以無論是搞軍事還是搞政治,就怕雙線作戰,而此時的東晉的政治環境就是如此:

一個方面:皇帝太小。皇帝如果有威望,有能力,作為居間方,就能夠平衡各方勢力,但是皇帝才五歲,最高權力幾乎是缺位的,這就讓內部的組織權力環境缺乏穩定性,大家都想為竊取最高權力而互相爭鬥。為了爭取最高的權力,不通過幾場戰爭,是不會有人認輸的。

另一方面:北方戰亂。此時的北方,是前趙的劉曜,後趙的石勒,兩位雄主的天下,他們為了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間,不斷的對南方用兵,邊境線上,幾乎上每年都有戰爭。權力的外部環境不穩,這也就為臣下失敗後,有逃跑的地方,所以,都有後路的情況下,鬥爭不避免。

3、權力控制:德信未孚

庾亮作為皇帝的舅舅,因為自己妹妹是太后的關係,走向了歷史舞台。此時他才37歲,政治經驗,非常的不成熟,也沒有強大的家族力量,控盤能力有限。主要體現在兩點:

首先,是德,庾亮自身素質不高。沒有高的政治能力和道德素質,對大臣的震懾能力,控制能力都非常欠缺。沒人聽他的,指揮不動朝廷的大臣。

其次,是信,庾亮沒有自己班子。任何領導上位都要迅速的形成自己的班子,給自己團隊建立恩信,這樣形成一個既得利益的強硬核心,才能夠控制局面。而庾亮沒這麼做。

所以,經過上述的條件集中爆發,阮孚就預判了組織動亂的到來,自己提前跑到廣東,躲避戰亂去了。後來果然就發生了蘇峻叛亂,庾亮出逃。我們學習這段歷史,核心的就是要明白,一個組織創業階段是最容易出現混亂的,領導缺乏權謀控盤能力,手下人又能力強,利益劃分不穩定,沒有鐵杆的粉絲客戶群,一旦外部環境有風吹草動,這個組織立即就會面臨危機。作為高手要預判這樣的局面到來,而提前做準備,要麼以患為利,渾水摸魚,要麼提前準備,找好後路。這是我們學習的核心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