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2019亞洲國際文化藝術論壇」在京舉行

「2019亞洲國際文化藝術論壇」在京舉行

7月1—5日,北京師範大學與中國戲曲學院聯合主辦的「面向未來的亞洲藝術——2019亞洲國際文化藝術論壇」在京召開。來自國內外的170餘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盛會。本次論壇涉及音樂、舞蹈、教育與體育、電影與新媒體、傳統亞洲藝術等多個研究領域。

7月3日上午,「面向未來的亞洲藝術——2019亞洲國際文化藝術論壇」在北京師範大學開幕。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周作宇、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宋飛、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鬍智鋒、韓國國立體育大學教授白鉉順出席開幕式並講話。開幕式由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肖向榮主持,主旨發言論壇由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于丹主持。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院長黃會林教授做了主旨發言。

周作宇指出,文明的對話是溝通,文明的對話是共通,我們歡迎所有對亞洲文化感興趣的學者匯聚於此進行探討,中國古人說,「和羹之美,在於合異」。「大道本無我,青春長與君」,讓我們為美麗亞洲、和平亞洲、繁榮亞洲做出應有的貢獻。

宋飛提到藝術是不同文明之間最能打動情感的交流方式,也是最能溝通、互鑒的文化呈現形式。亞洲不同國度、不同民族的文化藝術從來就不是絕緣的,而是有很高的熟悉度的。越是懷著彼此之間的尊重和珍視,越是能彼此獲得相互的共鳴。當我們面向未來的亞洲文化藝術,我們是在更大的文化共生環境中尋求文化的認同,是存異中的求同。

胡智鋒認為,亞洲各國的藝術文化,共同體現出亞洲人民對於自然、社會和人的特別觀察和表現能力,體現亞洲各國共同對於真善美的追求。對於從事藝術教育的工作者而言,亞洲藝術不僅要傳承歷史,更要面向未來,同時應當肩負起更加重大的責任和使命。

白鉉順代表外方學者發言,她談到現在世界面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工業革命會將我們帶領到科技革命的時代,未來我們需要製造更多有質量的產品和內容,我們的文化藝術不僅需要與科技相融合,也要注重擁抱傳統文化藝術。

黃會林表示,人類文化呈現多元並存的總體格局,每一種文化都值得尊重並得到公平的發展機會。但從歷史與現實影響力來看,大體可以形成「三極文化」格局。我們要努力推進文明之間的對話,促進世界各國人民和諧相處,彰顯「第三極文化」魅力,繁榮亞洲藝術文化發展。

7月3日下午開始了為期兩天的四個分論壇研討。在口頭學術發表的分論壇上,與會專家都展示了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法國舞蹈教育家科琳娜通過對法國里昂高等音樂舞蹈學院16年教學模式的觀察和研究,探討了打破西方舞蹈教學中的大師權威式教學傳統。澳大利亞有關學者也對自己的舞蹈教學模式展開深入探討。此次論壇既有傳統文化保護方面的思考和研究,也有新媒體、新技術方向的結合與探索;既有來自心靈深處的對審美的發掘,也有充滿活力的對身體運動的探索。

此外,京師美術館發表了中、韓兩國40餘位藝術家的作品。其中涉及到藝術理論、電影、戲劇、音樂教育、音樂傳播、美術教育、視覺設計、博物館設計、景觀、民間傳統舞蹈、舞蹈創作、民間工藝、傳統文化、民間信仰、以及新媒體與藝術、運動與身體健康等內容。各位專家的研究方向和內容雖然不盡相同,但其藝術都是一種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體現,是人民日常生活、內心情感的傾訴與表達,無論是高雅的還是民間的,無論是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藝術歸根結底還是表達內心追求的「真、善、美」。這也是在當下我們藝術教育所追求的目標。

為促進亞洲各國的文化交流,此次論壇於7月2日在中國戲曲學院舉辦了精彩的國際文化藝術專場演出。來自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戲曲學院、中國音樂學院、北京語言大學、韓國國民大學、韓國國立體育大學、韓國晉州教育大學等中外高端舞蹈、音樂、戲劇戲曲藝術家們聯袂登台演出。

演出結束後,各國專家學者就演出內容進行了深入研討。胡智鋒概括了亞洲的「和」文化,即「和平」「和解」「和諧」。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冉常建提出了亞洲文化藝術未來發展的三種關係:如何處理傳統藝術與現代的關係;如何處理亞洲各國之間藝術交流的關係;如何處理亞洲藝術與世界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關係。白鉉順提出亞洲文化交融、共通的問題。美國學者、澳大利亞學者和法國代表學者均有創見。可以說,亞洲國際文化藝術論壇為呈現亞洲文化藝術的成果提供了開闊的平台,為推動亞洲藝術文化的發展增添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7月4日,論壇正式閉幕。肖向榮在閉幕詞中總結到,面向未來的不同文化藝術之間交流、互鑒、發展,為全球文化藝術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也為消除全人類文明之間的隔閡,增進彼此友誼和理解而努力,共同打造全人類文明共同發展的新態勢、新氣象、新景觀。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任編輯:胡雪菲 排版編輯:胡雪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中國演化經濟學進入本土創新階段
人工智慧推動文學新發展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