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回顧/弘揚主旋律的電影,市場是否看好?

回顧/弘揚主旋律的電影,市場是否看好?

回顧/弘揚主旋律的電影,市場是否看好?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許多高質量國內外商業片湧入中國電影市場,使得國產主旋律電影面臨嚴峻考驗。如何保證主旋律電影能夠在票房爭奪賽中佔領一席之地?尋求市場化發展成為轉型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建國大業》收穫3.9億元的票房,這無疑扭轉了長期主旋律電影市場「自負盈虧」的現狀。後續《湄公河行動》《戰狼2》《紅海行動》等影片都從中借鑒,去粗取精,在重視主旋律電影價值觀念的同時兼顧影片與商業電影元素的糅合,既滿足觀眾的審美趣味又弘揚了社會主流價值觀念。

主旋律電影這一概念自提出以來,被廣泛認作是國家意志以及政府喉舌的載體,因為其不可替代性,由政府直接提供政策、資金等支持,常常佔據年度票房排行的前列,他們的票房收入也從不是該類電影在創作過程中所需要考量的要素。因此,主旋律電影長期遵循自己「敘事宏大、包含說教」的戒律清規 。但自2002年產業化改革路線開始實施,隨之而來的是中國電影市場大環境的內部調整,現實情況迫使主旋律電影開始往多方面突破發展。

在主旋律電影的轉型初期,電影票房收入薄弱,就連《任長霞》《鄧小平》《東京審判》等作品也艱難維持千萬元票房門檻。總的來說,在這期間的主旋律電影還是很難解決電影市場化需求和主流意識形態表達的定勢問題,尚未能夠為其轉型提供可參考價值。直到2009年,也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之際,作為一部重大歷史革命題材電影,電影《建國大業》佔據國慶黃金檔、引入「明星化」創作思路、打破主旋律電影的固定模式等,令人耳目一新,並強勢收攬3.9億票房。

雖然《建國大業》在藝術表達上存在一些爭議,但是從其商業運作角度來看,這部獻禮大作是成功的,它為主旋律電影的發展打開了新的創作思路。按此模式已經面世的《建黨偉業》深孚眾望,但是就投入產出比而言,發展態勢疲弱,諸多方面都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隨之《建軍大業》在延續其文化內涵的同時,增加了製作成本,特邀香港商業片導演劉偉強執導,同時加入數十位「流量」明星出演,「高水準、大製作、重量級」,有這麼多光環加持的《建軍大業》,在兩個多月的超長反映為前提的情況下收穫4億元票房總賬,我們難言其成功。

但不可否認,「建國三部曲」在彰顯國家意識形態的同時帶來了可觀的市場回報,在主旋律電影轉型拓荒之際,開闢了從明星化到偶像化、說教歷史片到類型化戰爭片的創新道路。

在此道路上,《湄公河行動》《戰狼2》以及《紅海行動》可以說是主旋律電影轉型之路上的新標杆,他們拓寬了「主旋律」背後的意識形態表達,探尋主流電影的核心價值觀,全面建構著主流文化的思想框架、建構電影國家形象的內在聯繫;他們向世人解答什麼是主旋律這一問題,告誡大家不能片面地將主旋律理解為替黨和政府唱讚歌、做宣傳,但凡謳歌真善美、樹立國家和人民正面形象的都應屬於主旋律。

在以往主旋律電影的創作上,思維定式已根深蒂固,過度重視情節的堆疊,忽略了對人物形象的塑造與刻畫,從而使得人物大多演變成「高大全」,被人詬病。

《戰狼2》配合著天時地利人和,成就了一部現象級影片,但是它在藝術手法的表達上還是存在著一些缺陷,比如它對英雄主義的過度宣揚。「英雄」是一個在大眾文化中經久不衰的話題,這裡的英雄主義不能簡單等同於英雄人物。其實個人英雄主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取的,將冷鋒塑造成一個有著軍人身份的超級英雄,這種一個人的表演雖然很精彩,但是它不真實。

《紅海行動》將國產大片的水準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為了打造真槍實彈的大場面,耗費了近一半的製作成本。

回顧/弘揚主旋律的電影,市場是否看好?

相比《戰狼2》,《紅海行動》少了一些口號式的愛國情緒煽動,因為在影片塑造人物時,《紅海行動》是一個團隊、一個集體的通力合作,擴大了影片格局,它所展現的是受眾想像中的戰爭,是想像中的中國軍人——身後是國民,雙肩擔負著國家。創新式的打破傳統影片中英雄人物的「主角光環」,塑造了一批情感充沛、血肉豐滿的的軍人群像。蛟龍戰隊的八名成員在造型上做了模糊處理,短寸頭、重油彩、迷彩服,最大可能地消除人物在外形上的差異性,著重凸顯群像意義,發揮著集體主義的光芒。「一個中國人都不能傷害,一個中國僑民都不能少」,在與扎卡勢力組織的戰鬥中,蛟龍戰隊並肩作戰,摒除個人英雄主義,旨在傳遞齊心協力的集體主義精神,塑造了中國軍人的群像形象。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深入,綜合國力和國家硬實力的不斷增強,與之相匹配的軟實力應得到適當激發,民族自豪感得到升華,隨之而來的國民大國意識開始覺醒。

電影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影行業的蓬勃發展是國家實力增強的一種外在展現形式。中國主旋律電影在電影產業發展趨勢的倒逼下開始轉型,開始成為提升國家軟實力、傳遞中華民族精神、推動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發展、塑造國家形象的責任擔當。

縱觀主旋律電影發展轉型歷程,我們不難發現,在大多數的主旋律電影中有不成文的規定,就像軍人無條件服從國家安排一樣,電影中的個人利益永遠服從於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犧牲自我去推動社會發展、人類進步。但是在主旋律與市場化逐步結合的當下,我們看到了國家和集體對個人生命價值、人格尊嚴的保護與重視,從中看到了個人的情感訴求與其自身價值體現。

因此,《湄公河行動》《戰狼2》《紅海行動》等作品的成功不是偶然性事件,他們在為我國主旋律題材電影收穫了空前的觀眾群體並開拓了市場空間的同時,將個人與國家集體的傳統關係進行扭轉,實現了個人價值與國家意識的高度結合。

在《戰狼2》中,「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堅定的國家政治立場恰好滿足了觀眾對國家崛起的想像性範疇。他們將大國意識揉進主流意識形態的宣傳中,規避了刻板的敘事策略,選用莊重且寫實的姿態走近觀眾,確立了國家形象宣傳的新範式。上述作品均將英雄主義或是集體主義的救援行動內嵌於國際政治事件中,在敘事策略上植入主流意識形態,使得英雄行為與國家意志實現完美的統一。以維護國家尊嚴、捍衛國民安全為出發點,整個救援行動背後包含的價值導向能夠充分的被觀眾所認可,通過銀幕塑造的英雄完成對國家形象的進一步建構。

立足當下社會現實,塑造國家形象,傳遞民族精神。英雄主義的崇拜、大國意識的覺醒、國家情懷的沉澱,這些情感元素巧妙堆砌在一起,使得受眾在觀影之時尋找到自身宣洩點。在此基礎上,影片拍攝背景地的選擇更是無限放大了人們的孤獨感與無助感,激發著受眾對於國家深深地眷戀。

愛國主義與類型化敘事手段相結合,顛覆了傳統現代軍事戰爭題材的電影敘事手法,在形式和內容上進行了大膽創新,探索受眾的情感需求特點,以更加親民的姿態走進受眾內心,與當下受眾架構起緊密的橋樑、情感的共通、文化的共融,使得它們之間的情感共鳴更加緊密。

由此架構出主旋律電影的創新表現手法,既滿足了受眾的感情需要,同時也代表著主旋律電影在維持本心的前提下成功轉型,在適應電影市場競爭中進一步增強自身的文化影響力。

回顧/弘揚主旋律的電影,市場是否看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