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才是玄武門之變的罪魁禍首,若不是他挑唆,太子李建成不會死

此人才是玄武門之變的罪魁禍首,若不是他挑唆,太子李建成不會死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各地群雄紛起,佔地為王,這其中勢力最大的便是李淵一家了,父子四人齊心合力,配合默契,帶領軍隊最終反隋成功,建立了唐朝,至此歷史上最為強盛的國家由此誕生。

但建國之後的一系列潛在問題也暴露出來了,那就是李氏兄弟二人都對皇位虎視眈眈。原本父親只是一介官員,身為官員之子的他們還可以相親相愛,但如今面對的是人人渴望的皇位,一國之主,萬人之上,即使是兄弟倆,也會反目成仇。

李淵作為開國皇帝,史稱唐高祖,而李建成則是作為太子管理宮中事務,在宮中經常出入,太子能夠結交的也就是文官了,所以他是文官集團的領頭人。李世民被封為秦王,在外常年征戰,戰功累累,與武將自然是來往密切了,而且一般來說,保衛家國的人更受百姓愛戴。這樣一來雙方都有各自的優勢和劣勢,也都有繼承皇位的可能,所以私下裡雙方一直是明爭暗鬥。

從史料記載來看,太子並非是繼承皇位的最佳人選,成大事者睿智果斷,頭腦靈活,從各個角度考慮事情的利弊,但李建成並不具備這些優點,他優柔寡斷,事前不做好準備,這也導致後來的皇帝懷疑他。

身為太子,招募私兵,這樣的事情傳到皇帝耳中,勢必是會引起懷疑的,當李建成面臨軍備嚴重不足的情況時,因為這樣無法武裝新士兵,所以他情急之下派出爾朱煥和橋公山去外出採購軍備,也就是盔甲武器這些,又安排楊文干武裝招募的新士兵。

可這樣重大的事,他沒有讓自己的死忠去做,而是讓兩個更忠於皇帝的人去做,當爾朱煥和橋公山猜到他是要招募私兵的時候,意識到此事非同小可,一旦泄露,那就是全家人掉腦袋的罪啊,所以他們將此事上報給了李淵。

做了皇帝的李淵疑心很重,生怕別人會造反,尤其是自己的兒子要造反,但他並沒有對太子直言此事,而是暗中視察,要找到明確的證據。果然在發現證據後,李淵立馬翻臉,即使是親兒子,也不能有覬覦皇位的野心,他直接質問太子為什麼要招募私兵。

李建成無法解釋自己的行為,因為他確實這樣做了,他只能跪地求饒,希望父親能夠饒他一命,但李淵哪會顧及父子情份,在他心中,在每一位皇帝心中,皇位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李淵打算處死太子,以謀反的罪名,師出有名。

李建成在死亡邊緣的一剎那,想出了「苦肉計」的辦法,他生無可戀地說了一句「兒臣罪該萬死」,便撞到了殿柱上,立馬是流出了血,暈了過去。這一幕讓李淵看見後,有點心軟了,畢竟是自己的親兒子,如今他這般以死謝罪,他也不想再次處決,最終李建成死裡逃生,皇帝也沒有治罪,但加強了宮中的防務。

可招募私兵的事情是確實存在的,既然主謀被放過了,那總要拉出一個替罪羊的,於是楊文幹將會被治死罪。但楊文干哪裡甘心,他並非主謀,只是聽命從事,如今李建成因為是皇帝的親兒子就被放過,可為什麼要把罪責都擔在他的身上?他手上有招募的私兵,所以他破釜沉舟,帶著私兵造反。

處理這些事務,李淵一般是派太子處理,他之前最喜歡的兒子就是建成了,可如今這些麻煩事又都是太子一手造成,沒有他招募私兵,也就不會有楊文干造反。所以這下李淵看太子不順眼了,只能是找了次子來解決這事,也就是秦王李世民。

李世民多年征戰,府中也有無數能人,只是一個區區楊文干帶著些私兵並不是大問題,所以接受了皇帝的委任後,他當即表示,一定會將楊文干緝拿歸案。李淵也對他說了一句話,「楊文干造反一事是太子引發的,你可以便宜行事,如果你能平定楊文干叛亂,那麼朕將會改立你為太子,把建成封為蜀王。」正是這一句話,為後來的「玄武門之變」埋下了禍根。

李世民在玄武門那裡殺死了自己的兩位兄弟,又逼宮讓皇帝讓位,從而自己成為太子,而後又繼承皇位,是為唐太宗,他在位做出的貢獻和成就是不可否認的,但在這次政變中確實不是太光彩。成王敗寇,李世民是勝利者,況且也的確是有李淵「金口玉言「在前,可平定楊文干後,他並未實現諾言,那麼李世民心中有氣也是應該的。

或許李淵當時是在生太子的氣,又或者是想鼓勵李世民的士氣,可他的那句話的確是埋下了禍根。李世民出去平定叛亂,在宮中的李淵卻是因為嬪妃和李元吉的遊說,原諒了太子,讓太子執掌東宮。等到李世民回來後,李淵已經是忘記了之前的承諾,又或者是他有意不提。

後來的玄武門之變成為了李淵的一生遺憾,因為他的兩個兒子死在另一個兒子手中,李建成和李元吉也是他最為疼愛的孩子了。一般人看待這次政變,都會直觀地去考慮太子和秦王之間的矛盾,但他們卻忽略了李淵,埋下禍根的恰恰就是李淵。

參考資料:

【《資治通鑒》、《舊唐書》、《新唐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說歷史LS 的精彩文章:

程咬金真的愛用「三板斧」嗎?其實,他用另一種兵器,殺傷力更大
功臣有15個私生子,皇帝說:帶來我看看,功臣連夜送他們當和尚

TAG:靜說歷史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