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智能AI?可以變形?看車企眼中的未來汽車座艙什麼樣

智能AI?可以變形?看車企眼中的未來汽車座艙什麼樣

一直以來,人們對於未來汽車座艙的暢想就未曾停止,不管是如科幻電影般被全息影像覆蓋的科技座艙,還是無限趨近於家庭氛圍的舒適環境,千奇百怪的暢想之中,無一不透露著人們對於未來生活的嚮往。即便在具備最高專業素質的車企眼中,對未來的人車關係也有著不同理解。

斑馬智行Banma ME情景概念座艙

斑馬智行是目前國內消費者最熟知的智能化人機交互系統之一,在車機向智能化、網聯化調轉的初期,阿里巴巴集團與上汽集團合作開發的車機系統,長期佔據標杆地位。在當時,斑馬智行系統憑藉超強的自然語言處理能力、從車機延展到空調車窗等汽車電氣設備的更多語音控制場景、以及藉助阿里和上汽資源打通的自動停車繳費、維修保養免密支付等外部資源鏈接,真正意義上成為了智能車機。不誇張的說,斑馬智行對車機領域有著巨大影響,當前車機大多數走的都是自然語音識別、更多語音控制場景的路線。

然而,斑馬智行在最新發布的「情境智能」產品理念中,已經將重心轉移到了外部資源鏈接,大體可分為用車和生活兩大角度。

(榮威MARVEL X首次搭載的AR-Driving 1.0)

首先是用車,斑馬智行一直都在強調,人機交互最大的用途之一,是減輕駕駛員負擔。從語音識別,到如今的「情境智能」產品理念,都是如此。接下來,斑馬智行將會搭載AR-Driving 2.0系統,通過增強現實技術(AR)結合感測器、雲計算及高精地圖,將在道路實景影像上標註導航、道路標識、駕駛數據、周邊設施等信息,最終的畫面暫時會投放的全液晶儀錶盤上,未來隨著技術升級也有可能投放到前風擋上面。

斑馬智行在最新發布的Banma ME情景概念座艙中,展示了下一階段斑馬智行的應用狀態。位於中控台上方面的屏幕,將同時顯示AR-Driving 2.0系統、導航、娛樂等多種信息,同時還在A柱上集成兩塊屏幕,通過實時顯示的攝像頭畫面替代原始的反射式外後視鏡。Banma ME情景概念座艙還在後視鏡旁增加了全息投影設備,在使用語音系統時將出現擬人化的AI伴駕智能助手,提升交互時的親切感。

斑馬智行的提出的理念是具有強烈現實性的應用場景,核心依舊是對駕駛員輔助而非替代,不久後可能就將逐步實現。

星途E-IUV概念車

星途在上海車展期間發布了E-IUV概念車,這款車展示的是星途對未來產品的前瞻構想,而且也對座艙和人車關係作出了相應闡述。未來,星途將從交互範圍和交互方式上,同時作出革新。

(帶有交互能力的後風擋)

在星途的介紹中,E-IUV概念車將把人機交互從前排擴展到全車,從車內擴展到車外。星途計劃通過柔性屏技術使後車窗、後風擋具備畫面顯示功能,為車外使用場景和後排乘客提供對應的交互能力,儘可能擴大人與車的交互範圍。

(星途TXL搭載的視覺攝像頭)

在交互方式上,星途E-IUV概念車將從當前的觸控、語音轉變為視覺識別,進一步減少交互步驟,並提升精準性。實際上,這個發展方向,在星途首款量產車TX/TXL上,就已初見端倪。星途TXL已經搭載了視覺識別技術,利用朝向主駕駛的攝像頭,實現面部ID、疲勞監測、刷臉支付等初步功能。

下一階段,星途還將通過面部識別來確定駕駛員的內心狀態,提供符合當前場景的推送內容,並根據心情好壞來調節推送頻率。同時,星途還將藉助視覺識別系統進行初步的視覺控制,比如點頭、抬頭、搖頭等操作,控制確定、取消、切換等簡單功能。

未來,星途還將通過更高精度的識別技術,達成目光操作,利用瞳孔的收放和角度變化,進行屏幕觸點的移動和確定。這時的交互系統,可通過語音和視覺兩種模式的結合,完全脫離開傳統的觸控操作,便利性、安全性、操作速度上都有全面提升。而且,視覺操作也是未來實現全車交互的前提,位於後風擋和車窗的交互系統,所處的環境顯然不再適合觸控操作。

賓士Vision URBANETIC概念車

與注重交互方式不同,賓士在Vision URBANETIC概念車上,展示了自己對未來座艙形態的終極設想。在賓士看來,全自動駕駛時代到來之後,應該實現用更少的車輛,運送更多人員和貨物的高效目標。為此,賓士打造了可以在貨車和巴士之間切換的Vision URBANETIC概念車。

(電驅系統全部集成到底盤)

賓士Vision URBANETIC概念車的底盤與車身將完全分開,配有巴士和貨車兩種形式的車廂,可以通過手動或自動的方式切換。在巴士狀態下,賓士Vision URBANETIC概念車最多可搭載12人。貨車狀態下,貨箱有效載物長度可達到3.7米,最多設有10個貨架。每種狀態下的內部布局也可以自定義調整,減少座位或貨架數量。

另外,在賓士的構想中,Vision URBANETIC概念車未來將主要以共享交通工具的形式出現。這種情況下,賓士Vision URBANETIC概念車可利用智能系統,對客戶的需求變化進行實時監測和分析,比如可根據人群密集程度按需分部空閑車輛,或者在演唱會、電影結束前,提前在周邊部署更多車輛。

結語

技術未曾實現前,誰都無法蓋棺定論。多元化的暢想和競爭,帶來了更的多種可能,這對於消費者來說並非壞事。車企間研發方向的差異,看似沒有集中資源攻克的速度更快,但是不同路線的技術,在未來並不是沒有結合的可能。最終的座艙及汽車形態,甚至可能會兼具以上優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車威 的精彩文章:

斯威新款G01 F正式上市,首推手動銀粉版
高性價比、大空間,5款熱門合資緊湊型轎車推薦

TAG:車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