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項羽本人尚未稱王之時,為何先把曾經的敵人章邯封為雍王?

項羽本人尚未稱王之時,為何先把曾經的敵人章邯封為雍王?

現存的歷史記載中,章邯在秦末起義開始之前很少露面,但是他在《史記》中一出現就是一次「閃亮登場」——當時陳勝的部下周文已經率領數十萬軍隊到達戲水,逼近秦國都城咸陽。此時章邯建議赦免驪山七十萬刑徒,派他們去抵抗起義軍。此後,章邯成為秦國對義軍作戰的最主要的將領。章邯在後來的作戰中,先是擊退了周文,又擊敗了楚軍統帥項梁。那麼,當章邯向項羽投降之後,項羽為何沒有選擇替叔叔項梁報仇,反而將曾經最大的敵人章邯封為雍王呢?國史君(國史通論)認為,章邯被封為王可能有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章邯是有條件投降

項羽本人尚未稱王之時,為何先把曾經的敵人章邯封為雍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章邯在定陶之戰中除掉項梁的同時,也除掉了大部分的楚國名將,並給楚軍以致命性的打擊(楚地盜名將已死)。在這種情況下,章邯才決定率軍北上救趙,此時的趙國已經非常危險——章邯住宅在巨鹿之南,並修築甬道保證了糧草的補給,同時命王離、涉間對巨鹿形成包圍,趙王歇、趙相張耳都被圍困城中,其唯一的指望便是率領數萬部隊駐紮在巨鹿城北的陳餘,但此時陳餘懼於秦國的勢力,持觀望態度。

項羽本人尚未稱王之時,為何先把曾經的敵人章邯封為雍王?

只有項羽!只有剛剛奪取楚國軍權的青年項羽以銳不可當之勢將秦軍擊敗,但是他擊敗的只是部分秦軍(殺蘇角,虜王離,涉間不降楚,自燒殺),章邯所率領的主力則退守棘原,兩軍僵持不戰(章邯軍棘原,項羽軍漳南,相持未戰)。此時,項羽雖然是已經「威震楚國,名聞諸侯」,但是他只有約三萬兵力,而章邯則有三十萬左右。也就是說,項羽軍事能力雖強,但是兵力不足;其對手章邯軍事能力不弱,並且在人數和區位上都佔據優勢。

正在此時,上天賜給了項羽一個機會——秦二世的使者帶著最高指示來了,秦國政府覺得章邯有點不稱職,在起義軍之前有點畏首畏尾(二世使人讓章邯)。章邯趕緊派遣長史欣去咸陽給秦二世做出解釋,但是趙高卻剝奪了章邯和長史欣自證清白的權利。其結果就是章邯認為不值得再替秦國賣命了。但是,章邯的實力讓他在投降之時有資格講條件。

項羽本人尚未稱王之時,為何先把曾經的敵人章邯封為雍王?

章邯狐疑,陰使候始成使項羽,欲約。章邯使人見項羽,欲約。

所以,佔據優勢的章邯先後兩次主動提出了要與項羽和談,第一次和談沒能成功,雙方繼續交戰,秦國敗退。章邯第二次派人前來和談之時,項羽則因為糧草不濟而允諾。但是,章邯從來都沒有提出過自己是「欲降」,而是「欲約」。


已盟,章邯見項羽而流涕,為言趙高。項羽乃立章邯為雍王,置楚軍中。使長史欣為上將軍,將秦軍為前行。

項羽與章邯達成和議並且封章邯為雍王。但是從頭到尾都沒有說章邯是「降」,而是「約」。我們再來看一下義軍方面怎麼說的:


將軍何不還兵與諸侯為從,約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稱孤;此孰與身伏鈇質,妻子為僇乎?——陳餘糧少,欲聽其約——項羽

所以,我們後世雖然都稱章邯是率領二十多萬秦軍投降了項羽,但是當時章邯與項羽是達成了「約」和「盟」,而「約」和「盟」的內容雖然沒有記錄,但是這已經說明章邯的投降是有條件投降,其中的條件很可能就包含了「分王其地,南面稱孤」。要知道,此時的項羽還沒有被封王呢!


第二、分封章邯對項羽有利

站在項羽的角度來看,封秦國已降的將領為王,對當時的起義軍是有利的——他們可以作為招降其他秦國將領的一個典型,證明趁早投降起義軍得到的好處遠遠比繼續替即將滅亡的秦國賣命要多得多。

項羽本人尚未稱王之時,為何先把曾經的敵人章邯封為雍王?

從另一方面來說,章邯等人曾經在秦國的核心政治圈活動,他們的投降對起義軍來說有很高的政治價值。所以,項羽招降章邯之後便「使長史欣為上將軍,將秦軍為前行」。長史欣率領的這些秦軍倒戈相向,肯定會在秦國內部引起巨大的震蕩,這是對起義軍非常有利的。

遺憾的是,項羽招降章邯之後,迫不得已坑殺了二十餘萬秦國士兵,這讓項羽對秦國施行的「心理戰術」宣告失敗。

所以,項羽封章邯為王,一方面是因為封王是章邯投降的一個條件,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封章邯為王,對當時的項羽是有好處的,是利於義軍滅秦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史通論 的精彩文章:

楚懷王是楚國的君主,卻為何死在了秦國?
王玄策創造了「一人滅一國」的神話,卻為何間接導致了李世民之死

TAG:國史通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