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曾國藩的這種戰略思想原則,顯然是可取的

曾國藩的這種戰略思想原則,顯然是可取的

曾國藩這種把握重點,以利集中兵力、防止散亂的戰略思想原則,顯然是可取的。不過,他的眼光還是最集中地死町在安慶戰事上。在他的心目中「此次安慶之得失,關係吾家之氣運,即關係天下之安危"。

這時曾國荃部湘軍進圍安慶已約一年,其間儘管事變多有,但它堅持不搖不動。就此役部署的方針而言,湘軍是典型地是採取「圍點打援」。「圍點(安慶)」之軍便主要是曾國荃部,參戰的清方其他各軍,主要任務則是外圍「打援」,即對付前來援應的各路太平軍,使之無法破解安慶之圍並有效地授助城內太平軍。

「打授」的戰事或亦艱危異常,但最終收取頭功的自然還是「圍點」部隊。當然,「圍點與「打援」不會是絕對分割的,譬如曾國荃部湘軍,在就近打援的戰事中也不失為中堅。

太平天國的陳玉成軍從湖北撤出後於三月間進至集賢關,與安慶城內守將葉芸來分別率部紮營於城東北的菱湖南北兩岸,連夜築全十八座(北岸十三,南岸五),並以小艇溝通兩岸聯繫。干王洪仁開、章王林紹瓊則自天京率兵前來救援安慶,定南主將黃文金也率部自蕪湖西援。

三月下旬,洪仁玕、林紹璋等會和桐城、廬江一帶的吳如孝部,共兩萬餘人,進至安慶北面的新安渡橫山鋪、練潭一帶,連營三十餘里,謀與陳玉成部會師,共解安慶之。此外,還有葉芸來先已聯絡的准北捻軍二十餘萬人渡淮前來。

就是在這種情勢下,曾國藩抵東流就近指揮安慶戰役,雙方決戰性的一系列激烈戰事展開了。在曾國藩抵達東流前夕,就有胡林翼指揮的多隆阿等部,分別在新安渡、挂車河對來援太平軍黃文金部的截擊獲勝,使之未能與陳玉成部「合勢」。

這期間電駐在集賢關內外的陳玉成部,與城內守軍配合夾攻圍城的曾國荃部湘軍,除「經曾國藩暗調」的鮑超部合成大吉之軍由集賢關西北進攻外,多隆阿軍在截擊黃文金部太平軍成功後,遂由集賢關東北方向進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身孤旅 的精彩文章:

太平軍攻陷景德鎮,使皖南曾國藩軍的糧道斷絕

TAG:一身孤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