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為何很多人能吃生活的苦,卻不能吃讀書的苦?這首宋詩發人深省!

為何很多人能吃生活的苦,卻不能吃讀書的苦?這首宋詩發人深省!

文/張強強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文化點心鋪「:寫文人,讀詩詞,講故事,這裡只講跟文學有關的事情

為何很多人能吃生活的苦,卻不能吃讀書的苦?這首宋詩發人深省!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關於「讀書」,大部分中國人都知道很重要,很有用處。可是,如果你讓一個中國人不刷手機,不打遊戲,不追宮斗劇,不看娛樂八卦,空餘時間都拿來讀書,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讀書其實是一件很辛苦很寂寞的事情。很多人能吃生活的苦,不一定能吃讀書的苦。

今天一個粉絲來信問我:」為什麼古人能寫出那麼多那麼好的詩詞,而我們現代人卻不能呢?」我什麼也沒想,立馬告訴他:「很簡單,因為古人沒有手機,沒有網路,沒有電視,古代讀書人的世界除了讀書還是讀書。「

為何很多人能吃生活的苦,卻不能吃讀書的苦?這首宋詩發人深省!

今天筆者偶遇一首好詩作。詩作中,作者深情地描繪了讀書的快樂,表達了自己不怕寂寞,刻苦讀書的精神,字裡行間都透著古代讀書人的錚錚氣骨,讀之讓人肅然起敬。雖然這首詩的作者默默無聞,這首詩作也是寂寂無名,可並不妨礙它是一首佳作。它就是宋代詩人紫金霜的七律《立冬》。詩作情真意深,發人深省!


s立冬 紫金霜【宋】

落水荷塘滿眼枯,西風漸作北風呼。黃楊倔強尤一色,白樺優柔以半疏。

門盡冷霜能醒骨,窗臨殘照好讀書。擬約三九吟梅雪,還借自家小火爐。

為何很多人能吃生活的苦,卻不能吃讀書的苦?這首宋詩發人深省!

紫金霜,歷史記載幾乎沒有,只因這首《立冬》,他才在歷史上留下了一點痕迹。這首詩作的上半部分寫景,描寫的是立冬時節的特有景色:萬物凋零,風冷霜凍,一片肅殺之氣。下半部分則寫自己不懼寒冷,凌寒讀書,並以此為樂。

詩作前部分的大意是說:立冬時節,池塘中的水已經退去了很多,放眼望去,一片殘破枯萎的荷葉,滿眼寒意。此時,寒冷的西北風正刮地緊,在天地間呼嘯著。但是一棵黃楊樹卻還依然堅強地挺立著,白樺樹也還剩一半的葉子,卻怎麼也不願意脫落。

為何很多人能吃生活的苦,卻不能吃讀書的苦?這首宋詩發人深省!

在前部分中,詩人首先採用純白描的手法,為讀者展現了立冬時節肅殺寒冷,蕭條凄涼的特點。但是緊接著,作者就筆鋒一轉,將視線轉移到了幾棵樹木上。雖然天氣寒冷,北風呼嘯,可是黃楊和白樺樹卻不懼寒風,卓然挺立。樹木尚且如此傲氣,那麼人呢?這就為後半部分寫自己刻苦讀書作了鋪墊。

後半部分的大意是說:門前雖然已經落了厚厚的白霜,寒冷極了,但是卻能讓人保持清醒,而且借著這些白霜,我還能看清楚書本中的字,好好地讀書。我想等到三九寒天的時候,我賞雪賞梅,吟詩作畫,再點燃一個小火爐,那將是多麼詩意而美好的場景啊。

為何很多人能吃生活的苦,卻不能吃讀書的苦?這首宋詩發人深省!

在後半部分中,筆者最喜歡的就是「門盡冷霜能醒骨,窗臨殘照好讀書」一句了。細細品味之下,你就會感到讀書人身上特有的精神氣質:不懼苟且的生活,永遠都希望在心中為自己保留一塊凈土。一個真正讀書人的世界是乾淨的純粹的,沒有一絲雜念的。

在詩句的最後,詩人藉助想像,將讀書的情景描繪的如此美好而充滿詩意,真令人嚮往:外面是皚皚的白雪和紅梅,屋內是燃燒地旺旺的火爐,一切都是寂靜的,但卻是充滿詩情畫意的。如果在你心中,讀書是一件如詩中所說的那樣美好的事情,你就不會能吃生活的苦,而不能吃讀書的苦。因為不以為苦,何來吃苦?

(註:文中圖片加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