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古人拿到銀子都要咬一口?不會吃進細菌嗎

為什麼古人拿到銀子都要咬一口?不會吃進細菌嗎

古代人做生意,沒有什麼別的錢幣防偽措施,好像用的最多的就是把銀子拿到牙齒邊上,用力地咬上一口。再在銀子上留下自己的牙印後,心滿意足地把銀子往兜里一揣,樂呵呵地遞上貨品,一樁美妙的交易就這樣完成了。

不少古裝劇中都有描述過這樣的場景,人們拿到銀子都會咬它一口,就像現在的部分奧林匹克冠軍咬金牌一口那樣,以這種看上去有點奇怪的方式來驗銀子的真偽。這時候很多觀眾就要納悶了,為什麼要咬銀子?錢上細菌這麼多,不會咬出病嗎?牙不會疼嗎?

俗話說不乾不淨吃了沒病,更何況是短暫地咬一下,按照科學原理來說,只要不是抱著銀子舔、或者把銀子含在嘴裡吮,那應該就沒什麼大問題。不過,如果要說咬銀子的動作只是小說或者影視劇里虛構出來的,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古代人還真的有咬銀子的習慣,其目的主要還適用於辨別銀子真偽。

但是咬銀子並不是古人最主要的驗鈔方法,說到咬銀子的方法,用得最頻繁的還屬民國年間吧。民國年間,我國的產銀量大幅度提高,流通的貨幣種類中,銀元的成分也逐漸居多了起來。再古早一些的時候,其實民間的大部分百姓很少用銀元交易,因為銀元算是高等貨幣,而銅錢則是比較親民的幣種。

相對來說,咬金子的比較多一點。這是因為在中國古代,金子比較好造假,但銀元就相對不會了。金子的質地軟、色澤更偏近於銅,所以一般的銅鑄假幣如果不咬一下,就很難辨別它的真偽。而銀子就不同了,銀元只有純銀和雜銀之分,雖說這兩者都是銀子,但含銀量還是有著一定的區別的。除了咬元寶之外,還有這些被人們所廣泛運用的鑒偽鈔方式。

看色澤。雜銀的色澤要比純銀暗淡,真正的純銀是泛著晶瑩剔透的光澤的,銀元寶里的雜誌越少、關澤就越純粹,整體看上去就越好看。但雜銀就與之不同,雜銀的色澤看上去也比較粗糙,較為劣質,用久了就會發黑而不是發灰。

掂重量。如果是道上資歷比較老的生意人,一眼就能看出來貨幣的真假了,根本不需要特地咬一口。重量是驗鈔的很重要一環,每種不同的金屬有著不同的密度,而商人們和錢打交道習慣了,就能看出來一定價值的銀子大概有多少,如果和他們預想內的有出入,這便有可能是雜銀了。

像這樣鑒偽鈔的方式方法還有很多,所以說在古代,人們雖然沒有發達的防偽技術,但依舊運用了智慧來保證交易的公平進行。

想了解更多有趣的歷史,就關注那樣的歷史挺有趣吧,還有不定期抽獎送紅包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挺有趣 的精彩文章:

探秘中世紀歐洲「獵殺女巫」的暴行,手段殘忍至極令人髮指
日本天皇沒有實權,那被立來幹什麼?

TAG:歷史挺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