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為什麼說蘇聯選擇了戈爾巴喬夫,也就註定蘇聯走向解體不歸路?

為什麼說蘇聯選擇了戈爾巴喬夫,也就註定蘇聯走向解體不歸路?

蘇聯解體的原因很多,既有外部瓦解,也有內部因素。但內因是最關鍵的因素,可以說沒有蘇聯領導人自我否定,連延續蘇聯體制的自信都沒有,解體是必然的。如果這樣推算的話,戈爾巴喬夫是一個關鍵人物,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任後,就開始對蘇聯進行改革,當時民眾對戈爾巴喬夫寄予厚望,希望這位年輕的領導人能把蘇聯帶向強大,但沒想到,1991年,蘇共被禁止存在,蘇維埃聯盟徹底瓦解。因此,沒有戈爾巴喬夫,蘇聯不會過早解體。為什麼這樣說呢?讓我們從四個因素進行剖析。

為什麼說蘇聯選擇了戈爾巴喬夫,也就註定蘇聯走向解體不歸路?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骨子裡猶疑何談信仰?

一個國家制度與其國家歷史分不開的。蘇聯體制自從十月革命建立以來,到戈爾巴喬夫上台後,已經走過八十多年,有過失誤,有過輝煌。但從辯證法來看,蘇聯走到戈爾巴喬夫時代,實屬不易,證明其制度已經適應蘇聯民眾。戈爾巴喬夫上台時,蘇聯社會很穩定,而且並不窮。

為什麼說蘇聯選擇了戈爾巴喬夫,也就註定蘇聯走向解體不歸路?

戈爾巴喬夫改革時,並不是依託制度前去改,卻要動蘇聯制度這個「根」,那戈爾巴喬夫的改革就失去了「源」。有些人否認計劃經濟,但計劃經濟在蘇聯時代起到很大作用。比如國家主導的工業劃和農業集體化,即使遭受蘇德戰爭重創,蘇聯也很快恢復元氣,再次證明了蘇聯體制在國家災難中起到的作用。

但到了和平建設時期,蘇聯計劃經濟的確出現了一些問題,蘇聯領導人也意識到這一點,比如赫魯曉夫的改革、柯西金的改革,後來因蘇聯權力鬥爭,都不了了之了。蘇聯到了勃列日涅夫時代,對於制度已經成為習慣,從領導層到民眾,雖然有反對蘇聯體制的,但大部分人還是習慣當時的蘇聯體制。

為什麼說蘇聯選擇了戈爾巴喬夫,也就註定蘇聯走向解體不歸路?

戈爾巴喬夫上任伊始,也曾在蘇聯制度下工作,曾實施了諸如「反對酗酒」等改革,但改革剛起步,蘇聯就迎來很多問題,遇到最大問題就是烏克蘭切爾諾貝利核泄露事件,這次事件如果處理得當,可以在制度引領下進行一系列改革,但戈爾巴喬夫卻沒有處理好這閃突發事件,引發民眾仇恨,認為是制度帶來的惡果。

戈爾巴喬夫對於改革中遇到問題,沒有從自身改革上找原因,而是在蘇共及制度上「動刀子」,他認為應該從蘇共領導的蘇維埃制度中解脫出來,建立一種新的權力機構,以此激發社會活力。於是戈爾巴喬夫按照這一思路,培養和提拔一些接受並認同「新思維」幹部,以此得到民眾的支持。但戈爾巴喬夫卻沒想到,這些接受「新思維」改革派幹部,最後卻成了推翻蘇維埃制度的「掘墓人」。戈爾巴喬夫培養的這些人,要的並不是改革後蘇聯社會義體制,而是要的是西方式制度。

為什麼說蘇聯選擇了戈爾巴喬夫,也就註定蘇聯走向解體不歸路?

戈爾巴喬夫推行了「民主」,但這種民主卻沒有制約,也不受原來制度與法治制約,猶如一匹脫韁的野馬,必然走向失敗。

其實,蘇聯最初的改革並不難,就是在現有制度下進行改革,只要符合蘇聯社會要求,慢慢推進,也不至於走向混亂和解體。為什麼戈爾巴喬夫如此著急在體制上「動刀子」呢?

因為他本人就不是一個堅定的信仰者。此人從小就對蘇聯體制產生過懷疑,只不過隱藏的較深,為了仕途,表面擁護,內心抵觸,等到掌握大權時候,他就會釋放出這種隱藏極深的想法。實踐證明,蘇聯選了一個信仰不堅定的人當元首,結局如何已經很明顯。

戈爾巴喬夫正是在制度上「動刀」,使蘇聯民眾中那種壓抑的不滿被引爆。既要保證制度不變,又要使改革平穩開展,這就需要高超的領導藝術,恰恰戈爾巴喬夫不具備這一點。因此他把改革重點放在蘇共身上,失去了可依賴的力量。既然失去蘇共支持,戈爾巴喬夫用了更狠的一招:實施總統制。

為什麼說蘇聯選擇了戈爾巴喬夫,也就註定蘇聯走向解體不歸路?

有人認為戈爾巴喬夫實施總統制就是要掌握大權。其實這是他改革一個目的,那就是向西方看齊,擺脫蘇共的控制,把權力集中到總統身上,讓蘇維埃主席團成為西方的議會。可見信仰不堅定的人執掌蘇聯,解體的命運也註定了。

實施總統制的後果是什麼呢?

戈爾巴喬夫實施總統制,表面看他的權力大了,但卻帶來一個惡果,蘇共體制突然消失。因為戈爾巴喬夫把蘇共與其他黨派放在一個平等地位上,就導致奪權。特別是波羅的海三國的獨立運動,有人建議戈爾巴喬夫重新啟動蘇共體系加以穩定,但內部矛盾不斷,蘇聯天天爭吵,失去了穩定波羅的海三國的機會。另外,戈爾巴喬夫實施總統制以後,也使原來用蘇共相聯繫的國家紐帶斷了,用專家的話講「失去粘合劑」。

為什麼說蘇聯選擇了戈爾巴喬夫,也就註定蘇聯走向解體不歸路?


標新立異代表其內心

蘇聯在赫魯曉夫及馬林科夫時的改革,目前看其改革目標及方式沒錯。但因為蘇聯內部鬥爭沒有實施下去。戈爾巴喬夫上台後,他對如何改革蘇聯,他曾否定赫魯曉夫的改革是「來自高層革命」,而他要實施一種「上下結合的革命」。這種改革模式連戈爾巴喬夫都不清楚具體怎麼改,他甚至天真認為民眾會自覺支持他的改革。實踐證明,戈爾巴喬夫的改革導致失控。

戈爾巴喬夫上台後,有來自政治精英及普通民眾的支持,他們希望改革勃列日涅夫形成的「老人政治傳統」。當時民眾只是反對那些老人長期執政,但對勃列日涅夫帶來的社會富足卻很滿足。他們喜歡戈爾巴喬夫,認為與美國爭霸有個年輕領導人,改善了蘇聯的形象。

戈爾巴喬夫上台後也意識到社會中存在沉悶感覺,因為他經歷過赫魯曉夫和柯西金的改革,當時帶來一定熱潮。因此,戈爾巴喬夫就想用一種「新」的改革,再次激發民眾熱情,他不可能再用以前改革思路了,而其他的改革思路又沒有,他只有改體制,讓改革產生新的效果。

為什麼說蘇聯選擇了戈爾巴喬夫,也就註定蘇聯走向解體不歸路?

戈爾巴喬夫改變以往勃列日涅夫的打法,從1985年上任後一年中,他經常「微服私房」,到群眾去考察了解。通過調查,戈爾巴喬夫發現:不改革現有制度,很難將改革推行下去。於是他改變以往蘇聯不允許民眾隨意發聲的制度,而蘇共對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思路不以為然,而是消極觀望,這就給戈爾巴喬夫更加大膽的機會。

戈爾巴喬夫想到了「民主化」和「公開性」,這六個字雖然小,但意義重大,這實際上是打開了蘇聯體制的一個「缺口」。戈爾巴喬夫甚至要求管意識形態的部門,不要阻止民眾批評和反對的文章,使蘇聯壓抑幾十年的不滿湧來。戈爾巴喬夫想法對,但無限制無約束的「民主」和「自由」,那還要蘇共領導有何用?直接讓蘇聯民眾領導得了。

為什麼說蘇聯選擇了戈爾巴喬夫,也就註定蘇聯走向解體不歸路?

戈爾巴喬夫認為他的改革有「成效」了,就放任這種公開性發展,實際給了西方國家機會,使蘇聯社會本就平靜生活,一下被激活了。一些人甚至成立反對組織,各民族間、官僚與民眾間的恩怨糾葛突然走向失控狀態。後來戈爾巴喬夫甚至把蘇共排除到國家權力體系,他就被反對派與自由派「綁架」忽悠,再加上年輕時對蘇聯一些「黑暗歷史」不滿,把蘇聯推向解體是必然的。


歸根結底能力不足

戈爾巴喬夫出了很多書,從他的書中,沒有發現什麼思想的閃光點,有的只是內幕,甚至把自己塑造成一個「改革派」,實際上戈爾巴喬夫領導能力太一般了,但他是一個好的投機者。

蘇聯如此大的國家,主導的這個國家領導人,要麼有超強的控制能力,如果沒有能力像契爾年科一般,按制度要求走,當個守成者,蘇聯也不至於「翻船」。但蘇聯選了戈爾巴喬夫,並沒有認真考察其能力。不過也由不得蘇聯考察了,因為蘇聯有能力的人已經基本沒了。選擇戈爾巴喬夫也是西方施勁了,就如撒切爾夫人所說「我們把戈爾巴喬夫送上蘇聯元首寶座」。

戈爾巴喬夫上台後的領導層,都是蘇聯上一屆領導班子留下來的成員。在戈爾巴喬夫眼裡,這些領導者沒有改革眼光,都喜歡按制度傳統做事。要想改革,當然要有自己的得力助手。於是在戈爾巴喬夫的建議下,增補了雷日科夫和利加喬夫。

為什麼說蘇聯選擇了戈爾巴喬夫,也就註定蘇聯走向解體不歸路?

雖然戈爾巴喬夫增補人員,但他自始至終就沒有建立一個團結的領導班子。戈爾巴喬夫想讓利加喬夫和雷日科夫兩人與他形成了一個穩固的「領導三角」。利加喬夫管黨務,雷日科夫管政府,戈爾巴喬夫則統籌改革戰略。但在實際工作中,三個人分歧始終沒斷,形成一個不調和的「三角關係」。特別是戈爾巴喬夫推行「公開性」、「民主化」的浪潮時,蘇共來自各方面的批評很多,利加喬夫認為不利穩定,因此他就成了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反對派」,當利加喬夫影響力越來越大時,戈爾巴喬夫感覺到威脅。尼娜安德列耶娃在《我不能放棄原則》一書中寫道:戈爾巴喬夫最終拋棄利加喬夫,讓利加喬夫退休,從此蘇共沒人敢勸說戈爾巴喬夫了。

為什麼說蘇聯選擇了戈爾巴喬夫,也就註定蘇聯走向解體不歸路?

相比利加喬夫而言,分管政府工作的雷日科夫與戈爾巴喬夫同事時間最長,從1985年至1991年。雷日科夫是戈巴喬夫的改革的見證者、親歷者和組織者。雖然雷日科夫同意戈爾巴喬夫對蘇聯政治經濟進行全面改革,但雷日科夫認為應該把蘇共的權力集中到政府手裡。他的想法也與戈爾巴喬夫相抵觸。當然戈爾巴喬夫不可能把權力給雷日科夫,在戈爾巴喬夫眼裡,他要實現西方的國家的「三權分立」,但行政權並未交給雷日科夫,因為戈爾巴喬夫最後實行了總統制,雷日科夫的政府只是一個執行單位,雷日科夫不得不辭職。

戈爾巴喬夫雖然擁有了強大權力,但他面對葉利欽等反對派和各加盟國的民族分裂勢力如何處置時,戈爾巴喬夫就猶豫不決。猶疑心理上讓其產生不願承擔責任的想法。導致做事放不開手腳,使局勢惡化。這都是他的能力欠缺的一面。

但戈爾巴喬夫卻高估自己的領導能力,當領導內部出現問題時,戈爾巴喬夫能左右逢源,卻不能駕馭。當被西方買通的雅科夫列夫,以及強烈拋棄蘇聯體制的謝瓦爾德納澤兩人加入核心領導層後,戈爾巴喬夫失去了修正改革的機會,改革方向與解體速度更快了。

為什麼說蘇聯選擇了戈爾巴喬夫,也就註定蘇聯走向解體不歸路?


性格決定國家命運

有句老話:「性格決定命運」,當然性格也決定國家命運。有學者說戈爾巴喬夫的性格猶豫不決,甚至剛愎自用,這種性格的人還有一個很重要有性格不能忽略,那就是軟弱。

戈爾巴喬夫自己也沒想到,改革遇到很多難題,而且改了就無法收回去,只得硬著頭皮改下去。這與他剛愎自用性格有很大關係,戈爾巴喬夫沒有預想到有些改革帶來惡果,就下手改了,而且在雅科夫列夫的駕馭下,放任改革意想不到的後果出現,更進一步驗證了他的性格。

為什麼說蘇聯選擇了戈爾巴喬夫,也就註定蘇聯走向解體不歸路?

從戈爾巴喬夫改革所處的外部環境看,一個是來自蘇東陣營,一個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東歐陣營自不必說了,很多國家一直潛藏著對蘇聯「老大哥」的不滿。勃列日涅夫等領導人執政時,對東歐國家奉行干預政策,要求他們必須同蘇聯保持一致。甚至沒有蘇聯的允許,任何國家不得進行任何改革。現在戈爾巴喬夫要改革蘇聯了,他對東歐國家的態度很寬容,讓他們自行選擇自己的道路。

戈爾巴喬夫對東歐國家鬆綁,這些國家當然要實施資本主義制度。特別是美國總統老布希出訪東歐各國時,這些國家實施資本主義的勢頭達到頂峰。這就是戈爾巴喬夫軟弱性格的一面,他連蘇聯都管不了,何談管東歐各國?

為什麼說蘇聯選擇了戈爾巴喬夫,也就註定蘇聯走向解體不歸路?

但戈爾巴喬夫更重要的一點,他不管東歐是怕得罪西方領導人。說來也怪,戈爾巴喬夫實施改革時,他所面對西方主要國家的領導人如里根、布希、撒切爾夫人、科爾等人個個都是強勢領導。這四人早就形成了共同目標:打壓戈爾巴喬夫,軟的硬的一起來,既要把自由、民主、人權等不斷向蘇東國家滲透,還要不斷忽悠戈爾巴喬夫,只要放棄蘇聯體制,就會向蘇聯提供經濟援助。

為什麼說蘇聯選擇了戈爾巴喬夫,也就註定蘇聯走向解體不歸路?

四個西方國家領導人每一個拿出來,戈爾巴喬夫都難斗得過他們,更不要說聯合起來。而戈爾巴喬夫卻天真的認為西方只要幫助東歐就會幫助蘇聯。西方國家早就對戈爾巴喬夫性格研究很透,這也與撒切爾夫人所說的那句話相呼應了。

歡迎各位看官批評指正,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泥腿看客 的精彩文章:

蘇聯解體後,那支強大的蘇聯軍隊去哪了?葉利欽也無法左右
與中國有淵源王國,國王在位70年,為何自始至終不到中國訪問?

TAG:泥腿看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