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瘦不下來別擔心,我們給你找了一個新理由

瘦不下來別擔心,我們給你找了一個新理由

盛夏來臨,衣服再也遮不住凸起的肚腩,手臂上的肥肉也跟著步伐一甩一甩的,我們終於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悔恨——為什麼我還沒瘦下來?

怪我沒管住嘴,怪我沒邁開腿……

其實,你還可以這麼說——怪我是個人。

嗯?| Giphy

即便是擁有八塊腹肌的人,在靈長類動物里也仍然算「胖子」。從脂肪含量來說,健康的人類,全身脂肪大約佔14~31%。而我們靈長類親戚,皮下脂肪通常不足9%;與人類親緣關係頗近的倭黑猩猩,雌性的全身脂肪大概是4%,雄性甚至不足1%。

明明當年還是同一個祖先,演化著演化著,人類咋就胖了呢?

「好脂肪」與「壞脂肪」

這還得從兩種脂肪組織說起。

哺乳動物的脂肪主要有兩類:棕色脂肪組織和白色脂肪組織。

棕色脂肪組織(左)與白色脂肪組織(右)| Biology of Reproduction

有人將棕色脂肪稱為「好脂肪」。這些細胞中含有許多可以提供能量的線粒體,主要負責燃燒體內儲存的卡路里,產生熱量從而維持體溫。如果增加小鼠的棕色脂肪,它們會消耗更多的能量,即使吃下高脂肪的食物,體重增長也不會太明顯。

人類體內的這種脂肪主要集中在肩部和頸部。以前認為,棕色脂肪只存在於嬰兒期;但在2009年,科學家在成人體內也發現了少量棕色脂肪,而且,瘦子的棕色脂肪更多。

棕色脂肪在新生兒與不同溫度下的成人身上的分布 |Handbook of experimental pharmacology

而撐開我們的肚腩、讓我們長出「拜拜肉」的脂肪,主要是「不好的」白色脂肪。這類脂肪的細胞中有一個巨大的脂滴,線粒體則比較少;它們主要用來存儲能量、分泌激素,並且給內臟提供緩衝和保護。其實,白色脂肪組織對人體很重要;之所以背上了「壞脂肪」的名聲,主要還是因為,在熱量富餘的現代社會,它實在是長得太多了,不管從審美還是健康角度都產生了負面影響。

在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之外,還有一種米色脂肪。它由白色脂肪轉變而來,但卻像棕色脂肪一樣能夠產熱。按照好壞脂肪的說法,這大概算是「改邪歸正」。

白色脂肪在人體內的分布 | StemBook

這幾類脂肪,帶來了一種減肥思路:我們能不能長多一點棕色脂肪,或者讓白色脂肪轉換為米色脂肪呢?這的確是一個好思路。我們的靈長類親戚們能做到這一點,猩猩、猴子的棕色脂肪更多,還能更高效地將白色脂肪變成米色脂肪,而人類對白色脂肪就比較沒辦法了。

這件事的根本,還是在基因上。

「好脂肪」難得

最新的研究,讓我們對棕色脂肪有了更多的了解。例如,處於寒冷環境下,這種能夠產熱的脂肪細胞會開始工作;如果激活細胞表面的某種受體,也能達到類似的效果。

另外,科學家還發現,不同類型脂肪細胞的轉換,會受到一些機制的調控。例如,有一種叫 NFIA(Nuclear Factor I-A)的轉錄因子,它能影響基因的表達;這種蛋白質在棕色脂肪和米色脂肪中比較多,對於這兩種脂肪的形成或轉變很重要。換句話說,讓這種轉錄因子活躍起來,我們就能撬動頑固的白脂肪,達到減肥的效果。

找到這些機制,或許就能成功減肥 | Giphy

但最近,來自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卻發現,相比於我們的靈長類親戚,人體中與 NFIA 有關的一些基因,可能處於不怎麼營業的狀態。

通常來說,DNA 在細胞內高度緊縮,而且纏繞在一些蛋白質的周圍。這是一種相對封閉的狀態,只有特定的 DNA 區域是足夠鬆散的,可以被細胞里的其他元件接觸到,從而將這段基因表達出來。

研究人員對比了人、黑猩猩以及和我們親緣關係相對較遠的普通獼猴,發現在這三個物種的脂肪中,DNA 的包裝方式大有不同。有一些 DNA 區域,在黑猩猩和普通獼猴的細胞中是相對開放的,但在人體中卻被束縛起來。研究人員發現,恰好是那些和「撬動脂肪」 的 NFIA有關的基因被鎖起來了。所以,我們形成棕色脂肪、或者是將白色脂肪轉換為米色脂肪的功能,也就可能部分被關閉了。

一隻雌性普通獼猴 | Sharp Photography

也就是說,雖然大家同屬靈長類,但相比於我們的親戚,人類想要擁有棕色脂肪或米色脂肪的難度更大。我們不得不被圍困在白色脂肪之中,成為「靈長類里的胖子」。

一切為了腦子

可人類為什麼偏偏要當「靈長類里的胖子」呢?

研究者認為,這可能是——為了腦子。

人類與其他動物大腦的比較(右下為人類大腦)| frontiersin.org

當年,我們的祖先和黑猩猩分道揚鑣;幾百年過去了,黑猩猩的大腦沒怎麼變,人類的卻變大了許多,體積已經是當年的三倍。在靜息狀態下,人類的大腦會消耗身體大約 20% 的能量,這個耗能比例是其他靈長類動物的兩倍。

為了給大腦提供能量,人類發展出了很多獨一無二的特點。例如,相比於大多數以素食為主的靈長類動物,我們愛吃肉,還吃骨頭裡的骨髓,這些食物里的蛋白質和脂肪,提供了更多的能量。消化系統占我們身體的比例,則要比其他靈長類少得多。一方面,這節省了內髒的能量消耗;另一方面,這樣的腸胃也更適應於消化蛋白質,而不再是那些充滿植物纖維的樹葉子。

可能也是為了這顆昂貴的腦子,人類在演化過程中,逐漸產生了更多可以用來存儲能量的白色脂肪組織,而不是把卡路里燃燒掉的棕色脂肪組織。久而久之,我們就擁有了更多的脂肪,在肥胖這項特長上一騎絕塵。

圖 |《辛普森一家》

我們現在已經遠離了食物匱乏的史前時代,這些演化特性反而成為了我們的負擔,讓我們長出了太多白花花的肥肉。那麼,有了聰明大腦的我們,有沒有可能利用科學進步,找到減肥的根本辦法呢?既然有的基因被上了鎖、阻礙了棕色脂肪的形成,那我們有沒有可能找到另一組基因,打開它或者關掉它,就能讓我們獲得更多的「好脂肪」呢?

用研究者的話來說:或許會有吧,但離我們還遠著呢。如果真像打開或關上一個開關那樣簡單,那我們應該早就發現了。接下來的研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呢。

參考來源:

[1] DS Lenz, A Berrio, et al. (2019). Comparative analyses of chromatin landscape in white adipose tissue suggest humans may have less beigeing potential than other primates. Genome Biology and Evolution, 2019; DOI: 10.1093/gbe/evz134

[2] SN Shapira and P Seale. (2018). Enhancing brown fat with NFIA. Nature Cell Biology. 19(9):100-1007.

[3] H Pontzer, MH Brown, et al. (2016). Metabolic accelera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human brain size and life history. 000:1-3

[4] https://phys.org/news/2019-06-humans-fat-primate.html

作者:麥麥

編輯:李子李子簡訊

一個AI

不想讓自己白白長了這麼些肥肉,那就別浪費我們來之不易的腦子吧。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 的精彩文章:

《權力與遊戲》最後一季到底爛在哪裡?社會學家有話要說
加班十天,廢寢忘食,怎麼反而還胖了五斤?

TAG:果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