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只要父母給出的激勵價值足夠大,孩子的「拖延症」就可以「治癒」

只要父母給出的激勵價值足夠大,孩子的「拖延症」就可以「治癒」

對於家有「拖延症」的孩子,家長們苦惱不已,不知道該如何糾正孩子的「拖延症」?當孩子吃飯拖拉、寫作業拖拉、收拾書包拖拉時,有時候家長真恨不得替孩子去做,免得被孩子的「拖拉」給氣炸肺腑。

其實,對於孩子的「拖延症」,只要家長制定的激勵措施得當,激勵的價值足以讓孩子心動,孩子的拖延症就可以「治癒」。

家長發現孩子有「拖延症」後,越早糾正,效果越好,因為習慣積累的時間越長,就越難以改變,孩子的「拖延症」也是屬於不良習慣中的一種,越早糾正,效果越好。

俗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句俗語所揭示的道理更適合運用到孩子身上,和成年人比起來,孩子更是經不起「誘惑」,孩子在足以讓自己心動的「誘惑」面前,抵抗力是很低的,家長們可以通過孩子的這個「弱點」來糾正孩子的「拖延症」。

只要父母給出的激勵價值足夠大,孩子的「拖延症」就可以「治癒」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具體該怎麼操作呢?一共分三個步驟:

第一步:準備階段,了解孩子的愛好

在準備階段,家長要多關注孩子的興趣愛好,多與孩子進行溝通,詳細的、全方位的去了解孩子,要搞清楚孩子的最愛,比如:最喜歡吃的食物、最喜歡的玩具、最喜歡做的事情、最喜歡的服飾等等,總之對孩子的愛好越了解,越有利於糾正孩子的「拖延症」。

家長了解清楚孩子的興趣愛好和脾氣秉性後,就可以進行下一步的活動了。

第二步:制定糾正「拖延症」的激勵表

家長製作一張激勵表,製作這張表的時候,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參與進來,對於激勵措施,家長可以讓孩子發表意見,比如:家長可以問問孩子,家長給出什麼樣的激勵措施,孩子才能快速寫完作業?孩子才能快速收拾好自己的書包?如果孩子說出了自己認為可行的激勵措施,那麼家長就將孩子建議的激勵措施寫入激勵表中。

一張激勵表中只列舉3到5條激勵措施,不要太多,糾正孩子的缺點要一步一步來,欲速則不達,太多了,效果反而不好。

第一張激勵表中,列舉出家長最想讓孩子改正的拖拉事項,3到5項足以。等這些拖拉事項糾正好了,製作第二張激勵表,再列舉一些家長認為孩子必須改正的拖拉事項,也是3到5項為宜,通過激勵措施的激勵來糾正孩子的「拖延症」。如果還有需要糾正的拖拉事項,家長再繼續制定激勵表即可,直到孩子的「拖拉症」完全「治癒」為止。

只要父母給出的激勵價值足夠大,孩子的「拖延症」就可以「治癒」

第三步:嚴格執行激勵表

激勵表制定好以後,家長和孩子分別在表上籤上自己的名字,代表激勵表的正式生效,採用一種正式的形式來讓孩子感受到這個表的嚴肅性,不是說著玩的,將簽完字的激勵表貼在孩子的床頭,時刻警醒著孩子。

孩子每做到一項,家長馬上兌現激勵措施,通過這種具有巨大「誘惑力」的激勵措施來促使孩子改正不良習慣。

教育學家指出,讓孩子養成一個好習慣只需21天,通過21天的強化訓練,孩子就能養成一個好習慣。對於21天的這個數值,我不知道準確不準確,但是我知道,孩子在不斷重複一個事情時,就會形成習慣,具體需要多少時間,我不知道,只要發現孩子能自覺去做的時候,那麼就可以肯定的說,孩子已經形成了這個習慣。

激勵孩子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在不斷重複做一件事情,然後形成習慣。這是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一種有效方法。

我家孩子從小就是用激勵法養成的好習慣,我想讓孩子養成什麼樣的好習慣,就會採用一些對孩子極具誘惑力的激勵措施,促使孩子有足夠的動力去做到,經過激勵措施的不斷強化訓練,孩子慢慢就養成了這種習慣。習慣養成後,即使不再有激勵措施,孩子也依然能夠做到。

當孩子有不良的習慣時,一味的批評責怪並不能讓孩子改正不良習慣,家長不妨多採取一些孩子感興趣的激勵措施來促使孩子改正,只要激勵措施得當,孩子的不良習慣是可以改正的。

只要父母給出的激勵價值足夠大,孩子的「拖延症」就可以「治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