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亂世中的璀璨文化,論魏晉時期的魏晉風度

亂世中的璀璨文化,論魏晉時期的魏晉風度

魏晉時期,國家政權更替頻繁,那是一個有太多動蕩,太多危機的時期。伴隨著漢朝的覆滅,軍閥割據,王族相殘,北方的游牧民族南下爭奪農耕民族的生存空間,中國因此展開了一場長達四百年的戰亂。當時政治黑暗,社會混亂,人民被推進了苦難的深淵。

同時這一時期又是一個思想自由開放,個性極其伸展的時期,它對以往的文化進行批判和改造,使這一時期的文化呈現出一個多元化的面貌。後漢時期,朝廷內部外戚和宦官輪流掌權,導致社會風氣每況愈下,而後期的黨錮之禍,黃巾軍之亂和隨後的三國時代大大打擊了知識分子的報國之心。

他們開始以筆為器,通過撰文批判當時的社會,而此時的朝廷採用「九品中正制」對官員進行一定的控制,這引起了當時文士的不滿。他們逐漸脫離了世俗生活,摒棄了儒家的道德準則,轉而追求道家的無為而治,形成了魏晉時期特有的魏晉風度。

亂世中的璀璨文化,論魏晉時期的魏晉風度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一、 魏晉風度之竹林七賢。

魏正史年間,朝廷危機重重,司馬氏集團和曹氏集團為爭奪皇位引發了殘酷的政治鬥爭,導致民不聊生。在此時期,文人士大夫不但無法施展其才華抱負,而且時時擔憂身家性命。身在渾濁的亂世,他們開始崇尚老莊哲學,從虛無縹緲的神仙境界中尋求精神寄託,放逐山水間,於物外尋求超脫。

世上有這樣七個人:


陳留阮籍、山陽嵇康、河內山濤、沛國劉伶、陳留阮咸、河內向秀、琅岈王戎。

他們七人常常聚於竹林之下,放浪形骸、肆意酣暢,因此世人把他們稱為「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才藝卓越,是當時的名流雅士。他們「棄經典而尚老莊,蔑禮法而崇放達,」用放蕩的言行表達他們對虛偽道德禮教的憎恨,對自我本性,純真自然的崇尚。他們輕裘緩帶,簡約雲澹,超然絕俗。山濤忠厚、嵇康不屈、阮籍狂放、劉伶嗜酒、向秀好學、阮咸放達、王戎多變,他們七人,有著七種不同的性格。

山濤自持而不高傲,正直而不輕狂,崇尚老莊哲學。

嵇康通曉音律,最愛彈琴,而且擅長書法,在文學上創作了許多詩歌和散文,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

阮籍不受禮法約束,為躲避司馬昭每天把自己喝的酩酊大醉,他經常一個人帶著酒駕車遊盪,路走到盡頭就會大哭,似乎自己已無路可走。


王勃《滕王閣序》中曾寫到:「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劉伶嗜酒如命,蔑視禮法,把宣傳老莊思想和縱酒高歌作為自己的人生樂趣。

向秀學識淵博,曾在朝廷做官。

阮咸喜愛彈琵琶,喜歡研究其中的音律,追求無拘無束。

王戎自幼聰穎,有著常人所沒有的應變能力。

亂世中的璀璨文化,論魏晉時期的魏晉風度

在古代,文人有自成一套的生活情調,他們把七藝當作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熏陶個人思想,提高對人生的感悟。而這七藝,每一樣都代表著一種中國的傳統文化。

古琴是漢民族最早的彈弦樂器,造型質樸,音質清和淡雅,穿透力極強,它不僅是中國古老樂器中的精華,其本身也是完美的藝術品。


「棋者,奕也;下棋者,藝也。」

博弈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技藝,也是古人的一種消遣方式,陶冶著人們的思想觀念、藝術情操。黑白之間,楚河漢界之外,融萬象於棋局一盤;方寸之間,盡顯智慧與氣度,輸贏在於一念。

香是自然造化之美,既能悠然於書齋琴房,開發心智;又可縹緲於廟宇神壇,安神定志。點燃一爐清香,思緒漸漸飄遠,使心靈回歸寧靜之中。

書法是中國的一種傳統藝術,它伴隨漢字的產生和發展,一直延續到今天,經過歷代書法名家的錘鍊和創新,成為一筆豐富的文化遺產。

文學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品茶賦詩、著書立傳不僅是文人的一種生活情趣更是傳遞他們思想,抒發他們感情的載體。

禪學是佛教禪法的理論,禪學講究修行,通過修行,排除外界的誘惑,通過佛教的理論根除煩惱,去惡為善,得到精神的解脫。

博古是一種雅趣,文人常常細細端詳古物,感受它身上歲月的沉澱。

這七藝構成了竹林七賢閑適的生活方式和雅緻的生活情趣。

亂世中的璀璨文化,論魏晉時期的魏晉風度

縱然七賢不理世事,隱於竹林,依然未能逃過朝廷的爭鬥。嵇康是很有才華的人,司馬昭看中了他的才能,多次請他出山,但嵇康看不過司馬昭的作風,不想與他為伍,因此遭到司馬昭懷恨在心。後又被鍾會誣陷入獄,他本來有機會被放出來,由於他與司馬昭的過節,司馬昭決心要處決他。

據說行刑那天,三千太學生曾請願赦免嵇康,但都於事無補,嵇康自始至終神色未變,在行刑前彈奏了一曲《廣陵散》,彈完後嘆息道:


「《廣陵散》於今絕矣!」

令人唏噓不已。

嵇康死後,竹林七賢分崩離析,有的不得已投靠了司馬集團,有的繼續裝瘋賣傻躲避世事。在那個混亂的年代裡,「竹林七賢」最終還是難以善終。


二、 魏晉風度之王謝世家。

唐代劉禹錫有句名句,「舊世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句話中的王謝指的就是東晉時期的兩大家族王家和謝家,他們是後人無法企及的兩大顯赫家族。西晉末年,國家混亂,國家政權岌岌可危,王導看到當時的場面,為了挽救政權,他勸司馬睿將政權移到江左,司馬睿聽從他的建議,立即移至江左。正是因為這一舉措,使江左的政權在西晉滅亡後又維持了一個世紀的統治。王導一躍成為大功臣,也使當時的王氏家族成為當時的一大家族,當時流傳一句話「王與馬,共天下,」足以看出當時王氏家族的地位。

時人還常說:「不以王為皇后,必以王為宰相。」在這個顯赫的家族中,曾出現過九位皇后,位至高官的更是數不勝數。王導曾輔佐元、明、成三帝,他的兄弟大多也都官至高位,王導位至丞相,王敦位至東晉大將軍,王羲之、王獻之作為著名書法家更是遠近聞名。

王羲之在書法上造詣頗深,向來有入木三分之稱,他的《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王氏家族在當時很有威望,有位老臣想從王氏子弟中選一位作為自己的佳婿,王氏子弟聽說後都悉心準備,個個都風度翩翩,唯獨王羲之在床上躺著,一副與他無關的樣子。最後那位老臣還是選擇了王羲之作為自己的佳婿,他欣賞王羲之的才華與處事不驚,也正是因為此事使「東床快婿」這一成語廣為流傳。

王獻之作為王羲之的兒子,其能力也是不容小覷,他與他的父親並稱為「二王」,梁武帝蕭炎曾評價王獻之書法「絕眾超群,無人可擬」,說的就是王獻之書法瀟洒不羈,旁人模仿不來。

王羲之擅長楷體,他的字體比較規整,王獻之在繼承了其父楷體的基礎上,又學習了草書和行書,開創了楷行草並用的書寫形式,這一點與他父親相比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另一大家族謝氏家族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就是謝安,謝氏家族在東晉初期還只是普通士族,直到一場戰爭的勝利,謝安為首的謝氏家族曾帶領士兵取得淝水之戰的勝利,保護了國家江山,謝安在一場關乎國家命運的大戰中取得了勝利,自然受到了朝廷的重視,此後仕途一帆風順,皇帝為了嘉獎他們,對謝氏家族不少人的官位進行了晉陞。一榮俱榮,他的光榮同時也帶領了整個家族的光榮。謝氏家族一躍成為一流士族。

這個家族也是人才輩出,謝安是東晉名相,謝石是東晉名將,還有著名詩人謝靈運、謝道韞,在這方面與王氏家族極其相似。謝安在帶領取得淝水之戰勝利後就名氣大增,他不僅在政治上頗有成就,生活中他也是多才多藝,擅長謝行書,喜歡研究音樂。

謝靈運雖出身名門,但他不慕名利,後來謝氏家族沒落後,他也仍能憑藉自己的才華在朝廷擔任一個體面的職位。伴隨著當時的政局變幻,朝廷改朝換代,謝靈運始終如一地被統治者欣賞,想要重用他。

亂世中的璀璨文化,論魏晉時期的魏晉風度

但謝靈運可能是對官場厭惡或是其嚮往無拘無束,他常常稱病不肯上朝,當時的皇帝劉義隆也只是對他斥責兩句,後來他越來越任性,以病為由請求辭官歸鄉,他在家鄉自由自在,不理政事,朝廷最終忍無可忍罷了他的職位。他在家鄉決湖造田,被人告發到了朝廷,劉義隆仍然沒有處罰他,還把他派到臨川做官,臨川地處偏僻之處,正是在這裡,給了謝靈運施展才華的好機會。

謝靈運擅長寫詩,尤其是「山水詩」,在臨川的日子裡,他回歸自然,內心清凈。他的詩在描寫自然中又包含著對人生的思考,他將山水詩發展到了繁榮,後來還出現了田園詩派。

王謝世家這兩大家族是東晉時期的中流砥柱,不僅在政治上有很高的成就,在文化上也造詣頗深。


三、魏晉風度之五柳先生陶淵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五柳先生陶淵明可以說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田園詩人了。他也曾熱衷官場,想要一展抱負,他也曾在官場兩次做官,當過彭澤縣令。然而做官給他帶來的不是自身才華的伸展,而是官場上爾虞我詐的黑暗,他「不為五斗米折腰」,不願為了俸祿而與別人一樣受賄,他終究做不到隨波逐流,厭倦官場污濁,於是他選擇了歸隱山林,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

從此,他只是一個「帶月荷鋤歸」的農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的《移居》,描繪了他與農夫們的親切交流,農夫們都真正拿他當朋友,他們之間沒有官場上的爾虞我詐,這更加反襯出了官場的險惡。

陶淵明的詩平和沖淡,充滿著一種自然之美。陶淵明作為我們熟知的田園詩人,他的詩並不只是田園詩,《詠荊軻》中,充分表現了他對反抗者的憎恨與反抗,慷慨激昂、豪情萬丈。除了田園詩,陶淵明在散文上也頗有成就,著有《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陶淵明在《桃花源記》提出的「桃花源」設想,將魏晉風度發揮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桃花源可以說是陶淵明對理想社會的設想,也是對當時黑暗社會的諷刺。


「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從這裡可以看出,陶淵明心中的理想社會是鄰里和睦、家人幸福美滿。《歸去來兮辭》中也能看出其對田園生活的嚮往,表現了五柳先生歸田的決心,歸田途中的開心以及歸田後的內心愉悅,洋溢著他脫離官場的輕鬆。這篇散文可以說是他自己人生的真實寫照,入仕做官,在官場各種各樣黑暗的壓迫下選擇歸隱。返璞歸真,寄情山水之樂。

亂世中的璀璨文化,論魏晉時期的魏晉風度

他逃離了官場,忘卻了官場的黑暗,他坐在門前,看天上鳥兒飛過,感受風兒路過,他感到此時的世界安寧又閑適,他笑了,這樣的生活對他來說,真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魏晉風度可以說是當時時代的產物,政局動蕩、社會混亂使一大批文人棄官歸隱。他們看到了官場的黑暗,人與人之間的爾虞我詐,一身才華難以施展。無論是竹林七賢、謝靈運還是五柳先生陶淵明,他們都生活在一個動蕩的年代,他們都崇尚自然,他們不問世事,縱情山水的生活方式形成了魏晉特有的「魏晉風度」。

魏晉風度是一種真正的名士風範,大批文人在這一時期創造出來璀璨的文化。魏晉時期雖然政局不穩,社會動蕩,但卻成為了後世文人嚮往的烏托邦。


參考文獻:楊國鳳《魏晉風度解讀》 司馬遷《史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