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寫意人物畫的開山之作:石恪《二祖調心圖》

寫意人物畫的開山之作:石恪《二祖調心圖》

寫意人物畫尤能體現中國繪畫之特點,那麼,哪件作品開創之?

寫意人物畫的開山之作:石恪《二祖調心圖》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圖1.石恪(五代)《二祖調心圖》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淡墨勾出人物頭臉、手腳,筆法較細緻,以粗筆、潑墨畫人物身軀和衣紋,一掃而就,飛動的筆勢和奔放的潑墨相結合,淋漓酣暢,寫意傳神。

袒露上身者為禪宗二祖慧可,北魏至隋初人。慧可為向達摩祖師求法,立飛雪之中至白雪沒膝不去,達摩未許,慧可竟引刀自斷左臂。慧可說法常常依著隨便地出入酒肆、屠門,有人問:「師是道人,何故如是?」慧可答曰:「我自調心,何關汝事!」

此圖給慧可的造像即以上述二事為依據。畫中慧可失左臂,彰顯其立雪斷臂的勇毅;袒露上身、鬍子邋遢的不修邊幅模樣,表現他變易形儀、隨宜說法的事迹,由此揭示高僧非凡而又平易的個性。慧可托腮趺坐,冥想中忽露笑容,那是思有所悟的喜悅,顯現高僧調心明理的收穫。石恪畫慧可,可謂典型化手法的樣板,妙哉,傳神!

與虎同卧的是豐干,唐代高僧。豐干居天台山國清寺,常騎虎往來,吟詠不絕,詩云:「論心話明月,太虛廓無礙」、「一身如雲水,悠悠任去來。」其事渺無可蹤,其人深不可測。

畫中豐干,人虎合一,豈可測乎?或神遊於無礙太虛,穿梭於悠悠時空,一聲虎嘯頓悟佛法矣。石恪畫豐干,以人虎合一的奇特造像啟人豐富聯想,在聯想中意會高僧幽深的精神世界,妙哉,傳神!

評論《二祖調心圖》者多矣,只說「傳神」,終不說因何「傳神」,令人懷疑說者並不知其所以然。我今解之,學者識之。

《二祖調心圖》縱逸筆墨的成功寫意使它當之無愧的成為寫意人物畫的開山之作。

唐與五代的人物畫皆以工細為能,參圖2、圖3。

寫意人物畫的開山之作:石恪《二祖調心圖》

圖2.周昉(唐)《簪花仕女圖》局部

寫意人物畫的開山之作:石恪《二祖調心圖》

圖3.顧閎中(五代)《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石恪的縱逸筆墨是絕對新穎的創意,頗有驚世駭俗之感。所以,《宣和畫譜》(宋)說石恪的人物畫「近乎譎怪」。

不是「譎怪」。石恪的縱逸筆墨與慧可非凡的勇毅、平易的洒脫,與豐干「一身如雲水」的絕塵高曠,都是相得益彰的,是為內容的形式,不,是形式即內容的範例。

論者無不誇讚《二祖調心圖》的筆墨縱逸,似乎縱逸就是「好」的代名詞,終說不出它的縱逸究竟好在哪裡。我今說之,學者識之。

《二祖調心圖》這種寫意人物畫,冠絕一時,後繼乏人,二百年後始有梁楷出,潑墨寫意,傳神可與石恪相伯仲;五百年後有吳偉,七百年後有黃慎,九百年後有任伯年,然此三家皆不似石恪縱逸。縱觀中國繪畫史,《二祖調心圖》不僅為寫意人物畫的開山之作,它的縱逸筆墨於後世也是罕見其儔的。

寫意人物畫的開山之作:石恪《二祖調心圖》

圖4.梁楷(南宋)《潑墨仙人圖》

寫意人物畫的開山之作:石恪《二祖調心圖》

圖5.吳偉(明)《東方朔偷桃圖》

寫意人物畫的開山之作:石恪《二祖調心圖》

圖6.黃慎(清)《捧梅圖》

寫意人物畫的開山之作:石恪《二祖調心圖》

圖7.任伯年(清)《三羊開泰圖》

《二祖調心圖》成就之高、價值之高已如上述,那麼,作者石恪究為何許人?

石恪,五代後蜀人氏,生卒年不詳。「性輕率,尤好凌轢人物」(《宋朝名畫評》),「雖豪貴相請,少有不足,圖畫之中,必有譏諷焉」(《益州名畫錄》);「好畫古辟人物,詭形殊狀」(《宣和畫譜》),「筆墨縱逸,不專規矩」(《圖畫見聞志》),其性格與畫風由這些宋人文獻僅可約略知之。

其實,讀懂《二祖調心圖》後,石恪是何許人已經清楚了,不是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