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25年前,他們就繪出「江口沉銀」藏寶圖

25年前,他們就繪出「江口沉銀」藏寶圖

25年前,他們就繪出「江口沉銀」藏寶圖

25年前,他們就繪出「江口沉銀」藏寶圖

25年前,他們就繪出「江口沉銀」藏寶圖

25年前,他們就繪出「江口沉銀」藏寶圖

2017年和2018年,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考古發掘出水了4萬多件精美文物,引起轟動。此次考古不僅發現了大量的金銀首飾、金銀錠以及藩王府的冊封金銀冊,此前存世極罕見的古錢幣「五十名珍」之一——西王賞功金幣,在發掘中也大量出現。沸沸揚揚的江口沉銀也隨著文物重現天日,而慢慢歸於平靜。

「其實早在25年前,我們幾位老地質員在保密的情況下,繪製出了『江口沉銀』藏寶圖。這次發掘最終證實,就是25年前藏寶圖標的位置。」近日,四川地礦局一位地質人員透露了這樣一個秘密。

近日,四川地礦局物探隊原副總工程師李明雄的屋門打開。一卷泛黃的圖紙鋪展開來,這份手繪於1993年的「探測金屬工作成果圖」,在彭山縣雙江鎮府河與古南河口交匯處下游至鄔店渡口,標註了疑似沉銀的概率和埋深水下的深度。「手握沉銀藏寶圖25年,我從不敢動私念,這是對國家絕對忠誠。」

25年前,他們就繪出「江口沉銀」藏寶圖

李明雄展示當年探寶江口沉銀的藏寶圖

四川省社科院專家,請物探隊參與尋寶

李明雄將圖紙鋪展開來,兩張泛黃的圖紙,一張是1:5000比例的《四川省彭山縣雙江鎮地區探測金屬工作成果圖》,一張是1:10000的地質示意圖。這兩張圖均是他根據測量數據手繪,圖紙上的標註也均是手寫。

今年已77歲的李明雄,25年前趕赴彭山江邊秘密尋寶的記憶也隨之鋪開。

1992年底,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明清歷史的專家王綱教授來到物探隊,找到了當時隊里彭山籍52歲高工李明雄。王綱表明來意,希望地質科技人員參與,進行彭山縣雙江鎮地區「江口沉銀」勘察。

「江口沉銀」四個字,讓本是彭山人的李明雄心頭一亮。「我考大學出去前,就是在彭山度過的。在我們老家,民間早就有『江口沉銀』的傳說。還有娃娃都會唱的童謠: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得成都府。」

李明雄答應了,並向隊上作了彙報。李明雄從小在彭山縣長大,1960年考入成都地質學院(成都理工大學前身),就讀的是地球物理勘探專業,1965年開始一直從事地球物理勘探,足跡踏遍了四川、河南、青海、貴州、安徽、陝西、內蒙古、新疆。

他回憶說,接到任務當時有點興奮,在他的家鄉,石龍石虎沒人見過,但小時候聽說過有人從河底摸起過銅關刀,有人在雙江鎮釣魚時意外釣起來了一個銀元寶;也聽老人常說起張獻忠十萬大軍把金銀沉入江底的故事。「我從小就想,要是誰能鑽到江底,真找到那些金銀財寶在哪,那該多好啊!而現在有人讓我干這樣的事情,我又是搞地質勘探的,接到這個任務很興奮。」

25年前,他們就繪出「江口沉銀」藏寶圖

水底出土的金首飾

秘密找寶,打幌子搞「水文測量」

1992年12月,時任彭山縣長助理吳景才主持了合作探尋江口段河道文物的會議,就探測範圍、時間、探測手段、技術力量等做了議定,這是一次高度保密的會議,物探隊作為勘探技術隊伍,將無償進行勘探工作,彭山縣政府只為勘探人員提供食宿方便。

李明雄指著油墨濃淡不均的手繪圖紙,詳細講述了當年的探測範圍,雙江鎮街北段往北500米處府河與古南河口交匯處下游至鄔店渡口之間,全長約3公里。寬以府河上游的右岸至左岸河道100米範圍內,探測深度為地面(或水下)6米左右。

1993年1月3日,李明雄一行10人從成都出發到達雙江鎮,開始緊張有序的探測工作。地質示意圖上,記錄了區域的地質及地球物理特徵。踏勘發現,工作地段大部分在府河和岷江河道中,河道及河灘地為無磁性和激發極化率較低(小於2%)的岩石出露地區。「這個概念比較專業,但它顯示這是極小磁性干擾的地區,有利於開展激電法和磁測法等物探工作。」

當時正逢寒冬,岷江上寒風凜冽。李明雄幾個人坐著船,在一段區域內勘探,「一些水流湍急的區域,工作開展起來非常困難,探測機械無法正常工作,經常需要反覆調試,當時拿儀器的手凍得通紅。」

幾個坐船的人總在這一片江面活動,引起了附近村民的注意,很快就傳開了消息:有人在找沉銀。李明雄清楚記得,勘測的幾天里,幾乎每次船一靠岸,就有好奇的村民問是不是找張獻忠沉船的寶貝,「我們自然一個字不能透露,還要打幌子,哪來的什麼張獻忠沉銀,那是豁人的,我們在搞水文測量。」即使這樣打幌子,幾乎每天在江面探測時,岸邊總站著一些好奇的當地村民,希望能獲得一些訊息。

25年前,他們就繪出「江口沉銀」藏寶圖

水底出土的銀錠

手繪藏寶圖,25年後完全吻合

在3公里的河道,地質人員利用激電法和磁測法的相關儀器,每隔200米確定一條勘測線。限於當時的技術手段,他們的做法是,勘測線兩岸先在事先確定的測點各穩穩地埋下一根木樁,然後用一根繩索將兩岸木樁連接起來,載有工作設備和人員的船隻順著繩索開展工作,每隔5米就要進行一次探測,一條200米長的工作線上,就需要密密麻麻布置40處探測點。有些重點點位,還要反反覆複核查很多遍。

利用激電法,李明雄他們完成了剖面16條,剖麵線距100米、200米,點距4米,剖面總長度1240米。李明雄他們在工作中還大膽創新,在進行測線標誌和成圖方法時,由於工作地區沒有大於1:2.5萬比例尺的地形圖,他們便用國家測繪總局1967年出版的1:5萬地形圖放大10倍,繪成1:5000地理圖作為工作用圖,採用測繩量距,地質羅盤定向確定測線位置。

經過勘測,他們在最終的「藏寶圖」繪出7條脈,分別標註為M1到M7。他主編的成果報告中,重點區域M3是這樣描述的:

「M3地段(3、4線剖面一帶)。4線的局部磁異常顯示較好,這裡水深5米,是河岸向內彎曲的回水處,也是物件容易沉沒之處。推斷此處有鐵及其它金屬器件存在的可能,埋深水面下6米左右。」

「探測中發現的M1、M2、M3、M4等較異常地段,根據磁測激電異常特徵和河道所處位置有利重物沉積,推斷存在鐵器及其他金屬器件。」

2017年1月,規模空前的「江口沉銀」考古發掘工作拉開序幕,通過考古發掘工作人員兩個多月的艱苦奮戰,從這片江中共出土文物3萬餘件。這次出土區域,正是25年前李明雄他們確定的小範圍區域——M2-M3區域。

25年前,他們就繪出「江口沉銀」藏寶圖

俯拍江口沉銀遺址。(資料圖片)

不敢有私心,對國家絕對忠誠

25年前的那次勘測工作,是在高度保密的狀態下進行的。四川地礦局的一位老地質專家透露,李明雄的具體勘測任務,當時除了這十個人,其他同事也都不知道。包括後來李明雄繪的江口沉銀「藏寶圖」和詳細成果報告,局檔案室也沒有。當年李明雄用手繪方式標註了M1到M7的詳細方位,這樣精確的「藏寶圖」給彭山縣人民政府提供了兩份,一份保存在縣文管所,李明雄自己保存了一份。

當年探測結束後,李明雄苦心收集到相關資料,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繪製出了藏寶圖,也就是「江口沉銀」示意圖。江口沉銀的事任何場所他都隻字不提,直到後來有更多科研文物機構介入,地方政府也開始逐步將沉銀尋找公開化,他才讓同事知道這個事。

2009年,中國地質大學高科資源探測儀器研究所趕到當年探測的江面,進一步採用更精細的CUGTEM-4瞬變電磁儀,對其中M3脈進行了詳查,結果發現異常達上萬郵量級,局部異常範圍長7到8米,寬1到2米,推斷低阻金屬物達100多公斤,可以裝一卡車。這次精測,進一步確認了李明雄他們當年探測的準確性。

親手測量並確定了區域,結合彭山民間的傳言,李明雄說:「我和同事在當年心裡就很清楚,敲定的那幾坨區域,肯定有沉銀。」

但到底有沒有動心,或者像武俠片中那樣「藏寶圖」被人盜走,循圖去江邊尋寶?「絕不敢有私心。我們地質人,從上大學時候就很清楚,為國家尋找金銀,就是我們的職責和義務。對國家財產絕不貪戀,對國家也絕對忠誠。」李明雄說,包括他和其他同事,都把當年這次特別的找寶勘測任務,看成自己地質生涯的一次亮點。「起碼我的這張圖是絕對保存得好好的,連家人也沒從中得到什麼有用的信息。

RECOMMEND

25年前,他們就繪出「江口沉銀」藏寶圖

投稿郵箱:3304331669@qq.com

版權聲明: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如需轉載,請留言聯繫我們。部分文字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版權人及時聯繫。TEL:028-38166877

更多精彩內容請拿起手機微信關注「眉山東坡文化」~

來源:學習強國 成都方誌

編輯:蔣萍

審核:周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