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棣為何能在靖難之役中打敗朱允炆?他的履歷,決定成功乃是必然

朱棣為何能在靖難之役中打敗朱允炆?他的履歷,決定成功乃是必然

自古的帝王都有一個厚顏無恥的特點,就是敢於說謊,並且能夠實現讓自己都相信的目的,不斷地重複下去,讓謊言成為真理。明成祖朱棣就是奉行這種信條的帝王,他對能夠說服自己的謊言甘之若飴,早在少年時代起,朱棣就不斷對外揚言,說自己是馬皇后的嫡子。其實像這種宮闈禁事,一般都是秘而不宣的神秘信息,許多歷史學家對馬皇后的生育能力表示懷疑,認為她很有可能是一生無子。

1399年,還是燕王的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在起兵宣言中,他理直氣壯地稱自己是明太祖和馬皇后的嫡子,建文帝的親叔叔,皇室至親。等到朱棣攻入應天府的時候,甚至在進京詔書里都不忘反覆強調,說自己是高皇后嫡子,這種強調生母的說法實在是少見,有「此地無銀三百兩」的重大嫌疑。雖然出生在顯赫無比的帝王家庭,朱棣卻不是養尊處優的紈絝子弟,早在出生之際,父親朱元璋就忙著和宿敵陳友諒打仗,戰爭就是朱棣的胎教。

從生下來到九歲,朱棣總是跟著父親的軍隊東西奔波,從小就沾染著狼煙四起的戰火氣息,難免眼裡會生出一些殺戮的慾望。明朝建立之後,朱元璋不願讓兒子們忘記祖輩是務實肯乾的農民,在冊封兒子做藩王之前,打發他們到老家安徽鳳陽,以守護皇陵的名義居住三年。民間艱難困苦的生活,讓朱棣從一個不諳世事的王子轉換為有勇有謀的親王,他在三年的時間裡悟出了一個道理:要用最好的善意去裝飾自己,最大的惡意去揣摩別人。因此當朱元璋用一個並不周全的借口去製造胡惟庸案的時候,朱棣就明白這條真理的適用性,功高蓋主者皆可殺,除非是謙恭到骨子裡那種。

1380年,朱棣帶著五千親軍護衛,浩浩蕩蕩地離開應天,二十一歲的他心裡只有一個單純的目標,就是在北京做一輩子的藩王。從煙雨蒙蒙的江南來到寒暑交替的北京,心潮澎湃的朱棣一眼就愛上了蒼涼廣袤的北地,正如剛毅堅勇的自己。更何況這裡的敵人是像虎狼一樣的蒙古軍隊,朱棣繼承了朱元璋崇尚武力的基因,一提到能夠刀劍相碰、戰火紛飛,就會有種莫名的興奮。

除了太子朱標,朱元璋最喜愛的就是朱棣,就拿這座具有重大防禦戰略意義的北京城來說,他對朱棣的能力表現出承認和肯定。就連給朱棣挑選的王妃,都是開國第一功臣徐達的長女,可以說如果不是朱標的話,太子人選必然是朱棣。當然歷史沒有假設,長子朱標做太子是鐵板釘釘的事情,也是無法改變的事實,朱元璋對朱標的培養耗費大量心血和精力。朱標的英年早逝曾給朱棣帶來繼承帝位的一絲光亮,可朱元璋卻沒有選擇朱棣,而是挑選了朱標的長子朱允炆。向來謹慎老練的朱元璋,寧可冊立年幼的皇長孫,也不願冊立成年的藩王為皇太子,主少國疑的局面他不可能不知道。

對於朱元璋的做法有兩種推測,第一種就是朱元璋認為藩王就藩已久,負責數十年的邊防事務,貿然召回做太子,不僅對邊防安全有威脅,還要花費很大氣力去培養新的繼承人。況且不論立誰為太子,那些藩王肯定不會都能心服口服,萬一再有什麼兵亂政變,損耗大量國力不說,兄弟相殘的悲劇是在所難免了。

第二種就是朱元璋在繼承製度方面的偏執,他早在《皇明祖訓》里就明確指出,繼承帝位的首要人選就是嫡長子,然後是庶出的長子。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朱元璋傾向的是長子,如果沒有嫡出的話,就一定要立年紀最大的長子,哪怕他是身份低微的宮女所生。這裡我就有些揣摩不透,既然朱元璋奉行嫡長子繼承製,那朱標死後就應該立嫡次子朱樉啊。當然也不排除朱元璋在思考的時候,朱樉就在大哥朱標死後的三年病逝,以至於朱元璋沒有冊立朱樉。可是朱樉下面還有三弟朱棡,他可是和父親朱元璋同年去世的,而朱元璋冊立皇太孫的時候,還有幾年壽命呢。再假設朱元璋看不上朱樉,那他完全可以選朱棣啊,無論從戰功還是閱歷,朱棣都是最傑出的兒子。

但朱元璋沒有在二十五個兒子里選一個,反而是選擇了朱標的長子,可見他對朱標的愛要遠遠超過其他皇子,這裡不排除朱元璋出於政治穩定的考慮。可是千算萬算不如人算,朱元璋本以為能避免的事情,最終還是沒能逃過命運對帝王家室的詛咒,那就是手足相殘。朱棣的確是一個合格的藩王,縱觀朱元璋的眾多兒子,爭氣的實在是寥寥無幾,大多數藩王都是沉溺酒色歌舞,肆意妄為地魚肉百姓,破壞健全的法度。燕王朱棣則是為數不多、出類拔萃的一個,嚴格遵守藩王的規矩,不該他管的一概不管,該他管的一定要管好,最有外地入侵風險的北京城反倒是最安全的。

1398年,素以殘酷血腥聞名的朱元璋駕鶴西去,柔和善良的朱允炆登基稱帝,明帝國百姓多年等待的那個時刻終於到來。無論從哪方面看,朱允炆都是最理想的接班人,不是因為他的能力有多出眾,而是他的言談舉止都符合聖賢帝王的典範。朱允炆的孝順也是值得稱讚的,早在父親朱標卧病在床的時候,朱允炆就會在一旁含淚侍奉,小心翼翼地給父親按摩。朱標病逝後,朱允炆嚴格恪守孝道,在父親下葬之日滴水未進,要不是朱元璋心疼地勸慰孫子,恐怕朱允炆早晚也會病倒。朱元璋讓朱允炆協助處理奏章的時候,朱允炆總會抱著替別人著想的心態,對一些小過錯都表示理解,然後和聲細語地批示整改。

可建文帝畢竟是一個書生,如今的政局穩定,藩王作亂的可能性極低,不會有哪位叔父大伯非要覬覦沉甸甸的皇位。建文帝完全有時間用隱蔽高明的柔和做法,慢慢地化解和諸王之間的緊張氣氛,進而讓他們在溫柔鄉中被削減權力。建文帝自認為懂得帝王之道,想要雷厲風行地削除藩王,但他同時又是一個愛惜羽毛的文弱皇帝,努力想為削藩找一個冠冕堂皇的借口。事實證明,建文帝手下絕大多數藩王沒有任何造反的跡象,他們乖乖地交出兵權,但又會一時想不開地尋死。燕王朱棣的野心是被逼出來的,是建文帝的削藩讓他孤注一擲,靈活地運用自己積累多年的軍事經驗,再加上某些宮廷內應和草包敵人,最終讓不可能變成可能。

藩王作亂成功的只有朱棣一人,因為朝廷的兵力對藩王諸侯有壓倒性的優勢,可錯就錯在建文帝看中了繡花枕頭李景隆,這個不知是不是早就成為燕王內應的草包將軍。應天府的一把大火讓建文帝生死未明,但想要穩住局勢的朱棣一邊指著燒焦屍體,對建文帝的身份確認無疑,一邊又秘密派人查訪民間,找尋建文帝的下落。朱棣的成功是一種偶然中的必然,然而對於朱棣來說,過程並不重要,享受結果才最重要。

參考資料:《明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花開無田 的精彩文章:

慈禧太后為什麼能掌權48年?一件事彰顯,心思縝密手段果決
父親留下8字遺言,16歲皇帝:懂了,荒唐殘暴2位表叔也不放過

TAG:花開無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