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鄭成功為何要收復台灣,原因除大清逼迫以外,還有1點來自其母親

鄭成功為何要收復台灣,原因除大清逼迫以外,還有1點來自其母親

1661年的四月,非法佔領台灣三十七年的荷蘭人,過著一如既往的平靜生活,從事皮草生意的荷蘭商人,深入到漢族地帶傳教的荷蘭牧師,在城外打獵消遣的荷蘭軍官,都沒有意識到遠處而來的一支強力艦隊。當荷蘭駐台灣的軍隊司令拿著望遠鏡觀看遠處海面的時候,猛然發現天際線上出現一個不起眼的黑點,伴隨著黑點的越來越近,他驚恐地大喊大叫。原來這是一支長長的船隊,站在船梢的是一名中國將軍,同樣拿著望遠鏡掃視著駐紮在台灣城的荷蘭軍,這名將軍就是大名鼎鼎的國姓爺鄭成功。

1658年,鄭成功在和清軍的戰鬥中遭到伏擊,而他實際控制的區域也逐漸被清軍蠶食殆盡,只剩下金門、廈門幾座勢單力薄的孤城。只憑這幾座人口稀少的城池,鄭成功的戰略反攻難以進行,因此他將目光投到被荷蘭人竊居幾十年的台灣島上。

明朝人的腦海里,這個漂泊海外的海盜,常年籠罩在有毒的瘴氣里,據從海島回來的人描述,島上不是舉止野蠻的野人,就是肆意橫行的巨蟒。以訛傳訛的後果,就是讓明朝政府對台灣的態度模糊不清,雖說是名義上的領土,但也卻是是貶謫有罪官員的不祥之地。大明王朝那些目光短淺的文官,幾乎一致認為這個荒島沒有任何利用價值,巧舌如簧的他們成功讓明朝統治者放棄了對台灣的重視態度。

直到1661年的正月,鄭成功召集余部的軍事長官,進行了一次秘密的軍事會議,做出率領南明的殘餘軍隊收復台灣的戰略計劃。據當年參加這場軍事會議的老將領回憶,鄭成功的提議遭到大部分部下的反對,他們割捨不斷鄉土情結,執意要求固守殘留在陸地上的城池,以求伺機而動。我們必須得承認,從那個時候人們的思考角度和方式來看,鄭成功部下的提議契合著大部分士兵的心愿。更何況在他們既成的固定框架中,台灣島被視作未開闢的荒蠻地界,是疾病的多發地,即使得到也沒有多大用處,而且船堅炮利的荷蘭人在台灣經營了數十年。

古代人向來不喜歡一望無際的海洋,看起來毫無安全感可言,他們更喜歡自己腳下那片結實堅硬的土地。宋元時期以來,大海總是被視作殘餘政權的葬身之地,在蒙古軍隊的緊追不捨下,南宋君臣不得不遁入海洋,最終逃不過全軍覆沒的悲慘結局。南宋左丞相陸秀夫背負著年僅七歲的小皇帝,縱身一躍,跳海自盡,用生命為南宋王朝唱了一出慷慨悲歌。元末時期的割據混戰不斷,浙江海盜方國珍忌憚羽翼漸豐的朱元璋,也是選擇了漂泊海面的道路,直到最後的戰船毀損,部眾死傷殆盡,才不得不屈膝投降。

對於部下強烈的反對和勸阻,主意已定的鄭成功情真意切地分析局勢:「海洋既充滿未知的風險,也昭示著無限可能的未來。」在鄭成功的眼裡,台灣將是他東山再起的堅實後盾,是他繼續復明大業的基礎,至於那些全副武裝的荷蘭軍隊,鄭成功輕蔑一笑,揚言要讓荷蘭步槍手嘗嘗弓箭的滋味。相對於這些熱愛陸地的將軍,鄭成功更為熟悉海洋,也更為熟悉荷蘭,在歷代有名的民族英雄之中,誰也沒有像鄭成功這樣複雜的身世背景。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是個精通西方三門語言的能人,和歐洲的天主教神父來往密切,鄭家之所以西化程度這麼深,是因為鄭芝龍過去的海盜身份。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福建人,鄭芝龍自幼就和海洋打交道,受當地闖蕩海外的傳統影響,十八歲的鄭芝龍出走海外,浪跡在東亞海洋的周邊國家。由於常年處在多語言的環境,做過鞋匠、廚子的鄭芝龍少不了和外國人打交道,因此逐漸學會葡萄牙語、荷蘭語和日語,並且成為一名虔誠的天主教徒。鄭成功的血統較為特殊,父親是明朝的海盜,母親則是不知名的日本女子,從而他也是中日混血。

鄭芝龍混跡海洋十餘年,成功成為東南沿海一帶令人聞風喪膽的大海盜,擁有上百隻大型商船和數萬人的私人武裝,來往的各國商船都要向他交保護費。壞人是沒有國界的,鄭芝龍很快就和荷蘭海盜性質的商人串通一氣,整天聚在一起喝酒划拳,打劫來往的商船。即使鄭芝龍後來被明朝招安,身上難免帶有一些海盜習氣,跟著父親闖蕩的鄭成功也有不少新奇的見聞,他當然明白荷蘭人不是那麼好對付。

早在鴉片戰爭之前的一百多年,在鄭成功和荷蘭的交戰中,我們就能看出中西兩方海洋力量的差距,此時的荷蘭軍隊已經進入熱兵器時代,而清朝和南明仍舊以冷兵器為主。那時的荷蘭做過短暫時期的海洋霸主,製作精良的鐵制戰艦和威力巨大的大型火炮,都遠遠地碾壓鄭成功材質脆弱的木船和數量稀少的火炮。荷蘭人在台灣海岸修建的城堡和炮台,安裝了大量強大的火力,就連普通的士兵都擁有先進的步槍、短槍和榴彈。反觀鄭成功數量巨大的軍隊,幾乎人人都是右手使用弓箭、長刀,左手拿著牢固的堅盾,像極了古羅馬的斯巴達勇士。

台灣島上的荷蘭軍隊只有一千人,但鄭成功明白敵我的戰力差距,不敢有半點馬虎,當即調遣兩萬多軍隊跨海進攻。鄭成功苦口婆心地減少將士的恐懼感,還一再強調荷蘭人並非是不可戰勝的紅毛怪。雖然人數對比懸殊,但荷蘭人並沒有產生絕望,因為在他們的眼裡,南明的士兵沒有多少戰鬥力。在三十年的駐島統治時間裡,荷蘭人早已奠定對台灣的統治基礎,因此當鄭成功的軍隊踏上台灣島的時候,他們還會在城頭上探望這支陌生的艦隊。可等到雙方交戰的時候,後來人才意識到這些中國人遠比他們勇敢,早年明朝居民給他們留下怯弱膽小的印象,沒想到這次的南明軍竟然能不顧死活地沖入敵陣。

哪怕是荷蘭人引以為傲的海戰,也被打得體無完膚,縱使荷蘭軍艦的優勢十分明顯,但鄭成功的軍隊像是鋼鐵一樣,奮勇向前,迎戰而上。一支軍隊的精神來源於首任長官的性格,鄭成功的血性來源於自己的母親,那個至死不肯投降清軍的日本女人,他對鄭成功灌輸的都是忠君愛國的傳統思想。日本的傳統文化大都以中國文化為藍本,因而鄭成功的思想更像是一個傳統的士大夫,也正是這一點不可忽視的原因讓他做出了這個決定,在戰鬥中鄭成功親自督戰、身先士卒,常常置自己於危險的境地。激烈的戰鬥摧毀了荷蘭人的信心,在鄭成功軍隊的圍攻下,彈盡糧絕的荷蘭人決定派遣代表談判投降事宜。

1662年,鄭成功正式佔領台灣島,並通過控制海外貿易來支撐對清的軍費支出,鞏固自己的軍事力量。十七世紀末期,鄭成功的勝利是南明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勝利,這是一個海盜之子為祖國驅逐外敵所做的最大努力。

參考資料:《荷蘭人侵略下的台灣》、《鄭成功的血淚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花開無田 的精彩文章:

元朝為何快速而亡?忽必烈這些措施影響深遠,其中一點令人髮指
《少年包青天》如今我長大了,包拯卻是「白臉」,你騙了我多少?

TAG:花開無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