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說夷陵之戰預示著蜀國衰敗?看看戰後11年,諸葛亮都做了啥

為何說夷陵之戰預示著蜀國衰敗?看看戰後11年,諸葛亮都做了啥

為何說夷陵之戰預示著蜀國衰敗?看看戰後11年,諸葛亮都做了啥

導語:三國是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在當時的孫曹劉中,個人覺得劉備並非特別出色,但恰恰他有識人用人留人的能力,再加上他善於利用自己「劉氏子孫」的身份,專註正統,所以吸引了一大批厲害角色在身邊。並在219年,登上了帝位。但是,一場夷陵之戰,讓他蜀國元氣大損,甚至有人說,正是這一戰導致了蜀國的真正滅亡。

人們認為,如果戰略得當,屬於他的政權應該不至於只有四五年。那麼,戰略失誤在哪裡呢?這還得從221年的夷陵之戰開始說起。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來看看為什麼夷陵之戰早就提示了蜀國的滅亡?再看看諸葛亮操心勞力十一載他到底做了什麼?

公元219年,大將關羽被殺,荊州很痛心的失守,這對於劉備,對於蜀國來說,是巨大的損失,可以說是失去了得力臂膀,失去了一塊門戶要地。220年,劉備不顧勸阻,毅然決然的發動了夷陵之戰。但是結果是接連失利,被後生小將領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損耗了國之有生力量,百姓苦不堪言,真正的威脅到了國本。周瑜的東吳贏了,周瑜成了最意氣風發的那個。而此時的劉備,病倒白帝城,舉國頹喪。經濟不支,民心不舉。

從這一刻開始到之後的整整十一年,諸葛亮就成了支撐蜀國的擎天博玉柱,為了扶人心,扶士氣,我們來看他做了什麼?第一,內憂外患的情形下,他頂著巨大的壓力,重新梳理了內外關係。他派手下謀士到東吳去,想要和東吳重修舊好。謀士冒著下油鍋的風險,前去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最終周瑜答應修好,但其中的嫌隙不可能完全消逝。

第二,稍微緩和了和東吳的關係後,諸葛亮大力發展生產,採取獎勵和減少賦稅的措施,鼓勵來百姓加入到農桑中來。同時,他加大對國庫開支的收緊,甚至到後來,諸葛亮病死的時候,他還和劉禪強調,自己的後代不能給他們俸祿,不能給他們官位,只能將他們放歸故里,以種桑來維持生計。

諸葛亮一面發展生產,一面平定內亂,當時的南蠻勢力蠢蠢欲動,諸葛亮採取馬謖攻心的計策,採取懷柔安撫的政策,七擒七放孟獲,並承諾在當地絕不派蜀漢軍官,而是保證讓當地人來鎮守,並重新劃分了各郡的管轄疆域,穩定了當地民心。

內憂解決之後,就到了完成劉備和他的夙願的時候了,那就是北上討伐曹魏。為了完成這一場夙願,他做了非常充分的準備。結果從馬謖失街亭到五丈原對峙,接二連三作戰失利。諸葛亮最終也熬到了油盡燈枯的時候,終於他續命不成,一病不起,留下了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千古遺憾。至此,蜀國的命數似乎也就定下來了。

結語:諸葛亮每走一步,都充滿艱辛,小心翼翼,操心勞力。最後上風谷天不助他,司馬懿死裡逃生,他備受打擊,終於倒下。所以,夷陵之戰禍害延綿,說它是蜀國滅亡的禍根一點也不為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三國 的精彩文章:

呂布被處死後,曹操為何沒有霸佔貂蟬?只因他發現了貂蟬的秘密
三國最大「攪屎棍」,害死關羽,先後投降劉備和曹操,結局如何?

TAG:看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