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民國往事:黎元洪再度出山的悲劇

民國往事:黎元洪再度出山的悲劇

1922年5月,直系軍閥曹錕、吳佩孚以少勝多,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東北王張作霖,成功的控制了北京政府。但要趕走傾向晥系的總統徐世昌,找到消除南方孫中山的護法軍政府存在的合法理由,從而使自己控制的北京政府具有合法性,就必須推薦一位既「德高望重」,又能為自己掌握利用的人物出來充當門面。

於是,在幾年前銷聲匿跡的黎元洪又成為曹錕和吳佩孚的最佳人選。為促成此事,5月28日,曹錕 和吳佩孚在天津光園召開緊急會議,通電公告黎元洪復職,以求達到全國統一的目的,直系的各位將領紛紛響應。

這時,門庭冷落多年的黎公館再度恢復往昔熱鬧非凡的局面。前來敦請黎元洪出山的人更是絡繹不絕,大有老黎不出山,便國無寧日的架勢。為此,國學大師章太炎還專門致信給黎元洪,一針見血的指出:「吳佩孚此次行事,頗為效仿袁世凱,但因為資格不高,並且在南方孫中山眼中毫無信用可言,因此不得不借用你的聲望來製造聲勢」。他勸說黎元洪:「必欲複位,請南都武昌,無滯宛平中」。

黎元洪對於時局的變化以及曹錕、吳佩孚的野心並不糊塗,只是他又不甘心政治上的沉寂,對此次復出還抱有一絲幻想,於是在6月6日通電錶示:元洪對於國會,負疚已深,縱國會諸公矜面復我,我獨無愧於心乎?同時又試探性的重提當年廢督裁軍的主張,以此作為他再度復出的政治條件。

為了彰顯這一決心,他還專門致電曹錕和吳佩孚。聲言:救國大計,非可徒作空言,若公等無切實表示,不即日解去兵權,則元洪不能冒昧來京。為應付時局,引誘黎元洪早日來京,儘管曹錕等人心有不滿,但還是競相通電,表示支持。

曹、吳這一舉動成功打動了黎元洪,黎元洪也為再一次為軍閥的成功表演所感動,馬上對駐津記者們發表談話:余為中華民國國民一份子,既是各方面迫於救國之誠,為促其復出成功任職,余豈能再事高韜,亦只得犧牲個人前途,不幸的是,這番言辭,竟在一年之後全部言重。

6月11日,黎元洪在曹錕的代表高恩波,吳佩孚的代表熊炳琦,國會眾議院、參議院議長王家襄、吳景濂等幾十人的千呼萬喚之中,率領親信王永炎、哈漢章乘坐專列赴京就職,當日中午,黎元洪一行先到東廠衚衕的老宅稍事休息,然後就興緻沖沖的來到中南海舉行了隆重的大總統復職儀式,在鮮花和美酒的映襯下,黎元洪再度出山。

如同五年前一樣,黎大總統上台亮相後,首先要求切實實行廢督裁兵的既定方針,在6月和7月之間,他先後任命了十多位省長期望將實權從各省督軍手中奪回來。但結果卻遭到了手握實權的督軍們的強烈反對。被新任命的省長,不是拒不受命就是被當地拒絕,就連當初對自己畢恭畢敬並且首倡費督裁軍的吳大帥,這時也裝聾作啞,一拖再拖。於是,費督裁軍之事最後也不得不了了之。

隨著直系統制的相對穩定,內部派系之間的鬥爭也越來越激烈,逐漸形成以常駐保定的曹錕為首的保派和以常駐洛陽的吳佩孚為首的洛派。

保派企圖通過控制北京政府由曹錕取代黎元洪,而洛派則希望通過黎元洪的過渡而由吳佩孚操縱大權,雙方明爭暗鬥使夾在中間的黎元洪大總統時而被推向風口浪尖,時而又被丟入谷底,苦不堪言,所以黎元洪後來才說,他們把我抬上來,原來是叫我活受罪的。

起初,黎元洪主張任命伍廷芳為國務總理,用以恢復他下台前的原狀,在直系各派的一致反對下,最後改任顏惠慶為總理,由於這屆閣員們不肯就職,導致最後根本就無法行使職權。就這樣到了1923年,曹錕在保派和洛派之間的鬥爭中取得勝利,已不滿足於在後台操作牽線的老闆角色,迫不及待的想戴上大總統的桂冠,黎元洪在他眼中已成為礙手礙腳的累贅。

為趕走這個還在幾個月前由自己費盡心機拉來的黎大總統,他到處招兵買馬,拼湊各種俱樂部,打造「黎元洪任期已滿,應當另選」的輿論聲勢。就這樣,在曹錕的暗箱操作下,黎元洪最終扛不住輿論的壓力,最終在1923年6月13日通電下台。由此,造就了他悲劇的一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雷霆不驚 的精彩文章:

多爾袞死後為何被刨墳掘墓,僅僅是因為和孝庄太后的緋聞嗎
面對康熙丟下貪腐的爛攤子,雍正是怎樣力挽狂瀾打擊腐敗的

TAG:聞雷霆不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