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老舍:沒有一位語言藝術大師是脫離群眾的

老舍:沒有一位語言藝術大師是脫離群眾的

老舍:沒有一位語言藝術大師是脫離群眾的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老舍作為中國當代的著名劇作家和作家,在話劇和小說創作當中對中國文學的影響不容小覷。因為話劇的成功,老舍有著「人民藝術家」的稱號,其話劇被評論界認為是話劇民族化的勝利,是話劇藝術性的巔峰。本書除收錄話劇史上的經典《茶館》外,還收錄了《龍鬚溝》《全家福》《寶船》等老舍的代表性作品,力圖為讀者全面展現老舍的話劇特色。

在現代文學史上,老舍的名字總是與市民題材、北京題材密切聯繫在一起。他是現代中國文壇上傑出的風俗、世態(尤其是北京的風土人情)畫家。作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會現實可能不夠遼闊,但在他所描繪的範圍之內,卻把歷史和現實,從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時代的社會氣氛、風俗習慣,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種人等的喜怒哀樂、微妙心態都濃縮結合在一起,有聲有色、生動活潑,自成一個完整豐滿、「京味」十足的世界。這是老舍在現代文學史上做出的特殊貢獻。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於市民生活。他善於描繪城市貧民的生活和命運,尤其擅長刻畫浸透了封建宗法觀念的保守落後的中下層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階級鬥爭中,在新的歷史潮流衝擊下,其惶惑、猶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進退維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徑。他喜歡通過日常平凡的場景反映普遍的社會衝突,筆觸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及民族命運的思考,讓人從輕快詼諧之中品味出生活的嚴峻和沉重。

老舍的語言俗白精緻,雅俗共賞。老舍說:「沒有一位語言藝術大師是脫離群眾的,也沒有一位這樣的大師是記錄人民語言,而不給它加工的。」因此,作品中人物語言是提煉過的北京白話。其作品語言的「俗」是建立在精細的思考與研究的基礎上。他的「白」,讓讀者易於理解卻又頗有深度。用通俗、平白的文字來反映時代和生活,這才是老舍作為語言大師的境界,可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然而另一方面,老舍的使用語脫去自然形態的粗糙與隨意,煉成金子,使現代的北京口語顯出樸素精緻,如同一具精雕細刻的瓷器。

老舍先生更是潛台詞運用的大師,其代表就是《茶館》。《茶館》憑藉深刻含蓄的潛台詞,有力地豐富了語言的內涵。最經典的例子就是第一幕龐太監與秦仲義的「舌戰」。這兩個人一個是西太后的寵奴,一個是講維新的資產者,二人不期而遇,表面上客客氣氣,骨子裡卻是兵刃森森。《茶館》中像這樣的台詞比比皆是。它引而不發,以弦外之音調動人們的興味與深思,耐人咀嚼。

靠人物取勝而不靠劇情取勝是老舍戲劇的又一大藝術特色。新中國成立前,老舍主要是以小說家的身份來寫劇本的,他的劇本除了極個別的如《全家福》之外,大都沒有很完整的懸念性很強的故事,但一個個性格各異的人物卻足以引起讀者或觀眾的極大關注。他的戲劇不是因「事」鋪排,而是隨「人」賦形,具有縱橫捭闔、形散而又神聚的特點。像《茶館》這樣的戲,事涉五十年,登場人物七十多個,它沒有一般劇作中那樣集中緊湊的故事情節,但是塑造的眾多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卻共同演繹了一個世道演變的「大故事」。

本文為陝師大社版《茶館》前言

老舍:沒有一位語言藝術大師是脫離群眾的

《茶館》通過「裕泰」的茶館陳設由古樸一新式一簡陋的變化,昭示了茶館在各個特定歷史時期中的時代特徵和文化特徵。老舍以茶館為載體,以小見大,反映社會的變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的精彩文章:

科貝特:安全控制海洋的方式
寫作傳奇是李漁生平最大的「癖嗜」,他自稱是「曲中之老奴」

TAG: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