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慈禧太后聽到李鴻章去世的消息,為何當場哭到吐血?

慈禧太后聽到李鴻章去世的消息,為何當場哭到吐血?

慈禧太后在聽到了李鴻章的死訊後,確實是哭了,而且老淚縱橫,但沒有「哭到吐血那麼誇張」。李鴻章死於1901年,在這一年中,大清朝經歷了太多太多,最為重要的一個事件便是清廷和列強簽訂了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正是這個條也象徵著中國完全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這個條約的名字叫做《辛丑條約》。

李鴻章的無奈

李鴻章的後半生一直在為清朝做事,他與慈禧太后的關係很好,這是因為他懂得如何處理與上司之間的關係,如何為國家做事。他為這個國家承受了太多太多,在甲午年間,狂妄的日本國對大清國公然挑釁,並在後來發動了震驚萬萬中華心,震驚全世界的「中日甲午海戰」,人們都以為這是日本和大清國之間的較量,雖然從某種程度上說,的確是日本人和華人之間的較量,不過,這兩個相博弈的力量,一個代表的是日本國,一個代表的是北洋水師。沒錯,甲午年的那場海戰,實際上便是日本舉國之力和北洋水師之間的戰爭。在聽到北洋水師失敗的消息後,清廷中一些李鴻章的政敵,不僅沒有覺得惋惜和難過,居然第一時間的去彈劾李鴻章,去拆李鴻章的台,到最後他們便都去指責李鴻章,指責李鴻章為什麼沒有拿下這場戰爭的最後勝利。

李鴻章也想拿下這次海戰的勝利,他也想利用此戰消弱日本侵略者的野心,可是他做不到,他所能發動的力量只有自己的力量。

慈禧太后為什麼哭

慈禧太后對於李鴻章的不容易,是打心底知道的,她也明白李鴻章的難處。可是這一切都是不得已而為之。慈禧太后之所以哭,是因為大清國所能依靠的人沒有了,在洋人入侵中華以來,大清國的所有外事都是李鴻章負責,和那些洋人的周旋也都是李鴻章包攬,久而久之這些洋人便覺得李鴻章是大清國最為有力的代表,這也就是在俄國皇帝登基的時候,直接點名讓李鴻章去訪問俄國的原因了。也正是因為李鴻章負責了這麼多的外事,才使得他在後來被國人漫罵,被國人罵為賣國賊,本國人罵為漢奸。但他們不知道的是,李鴻章的背後是大清,這一切政策的決定不是他李鴻章,而是李鴻章身後的清廷,那個自以為「至高無上」的慈禧太后。李中堂不過是一個辦事的人。

替罪羊李鴻章

李鴻章在晚晴的這麼多年來,一直為清朝遮風擋雨,一直將清朝這個風雨飄搖的國家修修補補,這裡漏了補哪裡,那裡漏了補那裡,一直勤勤懇懇,盡職盡責,堪稱為人臣的典範。但是因為他朝廷需要一個替罪羊,才會使得他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成為了代替清廷背漫罵的對象。

自古以來,在一個朝代中,君主朝廷是沒有錯的,這是因為他們要樹立起屬於自己的權威,要樹立起屬於自己的威嚴。所以他們不能有錯,即使有錯了,他們也有自己的處理方式,例如就拿李鴻章而言,多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大都是清廷的所作所為,可是在這個時候清廷不願出面承認自己的錯誤,他們只能讓一個具有代表的大臣去,在晚清中李鴻章很好的演繹了這個角色,擋住了清朝皇族所應該承受的壓力和輿論。畢竟在中國古代的習慣中,從來都有罵臣子不罵君主的習慣,這一切都是為了保證統治者的權威。

也正是因為慈禧欠了李鴻章太多太多,再加上李鴻章的離世代表了她失去了可以擋箭的肉盾,從此的一切都要看她自己去做了,所以才會痛哭,這裡面不僅有對李鴻章的虧欠,也有對自己生死未卜的悲傷。(因為在辛丑條約中慈禧被列為頭號戰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安歷史說 的精彩文章:

比較張愛玲和王安憶在文學作品中對上海描寫的異同
秦始皇滅6國後是如何處置六國妃子的?

TAG:心安歷史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