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財務機器人,財會人的毒藥還是解藥?

財務機器人,財會人的毒藥還是解藥?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矽谷洞察官方網站(http://www.svinsight.com)

試想一下,如若機器人替代人類進行會計、稅務、審計等工作會是怎樣的場景呢?如今,這一切已經成為現實。德勤財務機器人正式上崗,已經與多家企事業單位建立合作,提供財務自動化流程解決方案。機器人為財務部門的工作帶來效率的提升,幫助財務人員完成大量重複規則化的工作。

這是否引發了財會人的恐慌呢?實際上,在人工智慧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重複性高,複雜性低的工作,會逐漸被人工智慧所取代,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這不僅僅局限於財務領域。

早在去年,金蝶發布了中國首款智能財務機器人——財務機器人小K,迎來了財務機器人的2.0時代。其可以從感知能力、計算能力、認知能力三個層面來推動智能財務的應用,根據企業業務特點開發不同類型的機器人,並進行後台高效處理。

同樣,在人工智慧的影響下,2000年,高盛在紐約總部的美國現金股票交易櫃檯僱傭了600名交易員。但今天,這裡只剩下兩名交易員「留守空房」。

瑞銀在裁員路上也沒有落後,這是8年前瑞銀集團的交易大廳:

財務機器人,財會人的毒藥還是解藥?

現在的交易大廳卻成了這個樣子:

財務機器人,財會人的毒藥還是解藥?

用更高的科技取代成本高昂效率低下的人工勞動是所有行業的一大趨勢,估計在兩三年後,交易大廳更是空空如也。

金融數據服務商Kensho創始人預計,到2026年,有33%-50%的金融業工作人員會失去工作,他們的工作將被電腦所取代。Kensho開發的程序,做分析工作只需一分鐘,而拿著高達35萬美元年薪的分析師們,需要40小時才能做完同樣的工作。

一、「財務機器人的春天」

財務機器人,簡單來說就是一種計算機控制軟體,能夠代替人執行基於一定規則的重複性指令,可跨軟體、跨平台、多窗口操作。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財務機器人可以實現應付賬款、應收賬款、固定資產、差旅及費用、現金管理、總賬、賬務管理等各個層面的靈活應用,也就是說,簡單的分錄、記賬和報銷工作今後可能不需要人力了。財務機器人運算速度快,24小時不間斷工作,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017年開始,財務機器人開始集體爆發,四大會計事務所紛紛推出財務機器人,人工智慧市場如火如荼。在激烈的競爭下,人類會計的基本工作又是否已經「山窮水盡」了呢?

二、財務機器人,是毒藥還是解藥?

面對財務機器人入侵財會業,許多人持有悲觀態度。的確,華普永道和德勤財務機器人項目的進展大大超出了一般人的想像:2017年上半年就推出產品,並不斷完善,在短短的一年多時間內,財務機器人從概念到產品,再成為經典應用案例,充分上演了一場現代服務業快速變革的大戲。

但是,這就意味著財務機器人會大幅度搶佔財會人市場,成為財會人工作崗位的毒藥嗎?實則不然,智能相對論(aixdlun)分析師柯鳴認為,在機器人協助工作的進程中,財務機器人帶來的是「變與不變」。

1.「財務機器人之變」

其實,根據Gartner的研究,財務機器人只是「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 RPA)」系列產品的一種。實際上,

評判某項流程可否實現RPA,有三個核對標準:首先,操作步驟相同,可重複執行;其次,模板化驅動,數據可以重複的方式處理;最後,基於標準規則,允許決策動態大幅改變。

顯然,從這個角度來看,財務機器人與AI的自主學習、深度學習依然存在著相當大的距離,「取代」一說過於杞人憂天。

但是,PRA所帶來的收益也是顯而易見的。首先,其大大提升了財務處理速度,增強信息的實時性;其次,提高了財務處理的準確性,使得由人類生理缺陷帶來的事物見效;此外,RPA還可以使企業決策者無需顧及操作人員由於加班和出差等引發的情緒影響,不需HR精心設計激勵機制以確保員工持續的工作熱情。

誠然,PRA的建設也會帶來一些額外工作量。比如構建、設計、選擇等等,同時還要考慮PRA的廣泛推廣所帶來的社會影響。

2.「財務機器人之不變」

實際上,目前PRA的使用,仍然沒有改變財會工作的準則制度和原則,依然遵循其原有的基本邏輯、核心環節和處理流程,而面對突發情況,仍然需要人類工作者進行異常的非結構化處理,需要人類財會專家根據自然、政治、經濟的變化,再造財務處理的新模式、新流程和新規則,這是財務機器人短期甚至長期都無法實現的。

因此,RPA看上去只帶來了處理工具的變化,是典型的財務自動化過程。基於RPA的新系統能夠執行許多預編程的行動,能以更快的速度完成人類既定的工作,它的有效應用將對基礎性、規範化、結構化、重複性的財務處理工作產生顯著的影響;它在財務共享中心的廣泛應用,可能會導致大量會計自動化工廠的出現。

三、是AI淘汰了財會人,還是你放棄了自己?

面對技術恐慌,許多人認為財務機器人的入侵會讓自己下崗,但其實,人類作為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主體,其有著機器無可比擬的學習力、創造力,智能相對論(aixdlun)分析師柯鳴認為,AI永遠不會淘汰財會人,失業更大的原因是你放棄了自己。

具體而言,我們可以把財務工作的內容分為四個部分:

財務機器人,財會人的毒藥還是解藥?

財務工作的「四個象限」

人工智慧最先取代的,必然是右下角的,高重複性,低複雜性的工作,譬如出納,會計入賬,報表生成,報稅等。

此外,人類還可以做人工智慧做不到的事情。如若達到此種程度,這需要你所從事的是高複雜性的工作。對於財務機器人本身來說,最難的兩個地方,一個在於與人的溝通 (或者說是政治),另一個在於對新信息的不斷獲取和判斷,商業環境瞬息萬變,人工智慧很難不斷根據新的問題作出準確的判斷。而與人溝通的能力,以及面對複雜商業環境挑選最有用的信息進行分析作出決策的能力,至少在短時間內,是人工智慧難以超越人類的。

而隨著新技術的應用,社會對於財會本身的要求也發生了改變,複合型人才的作用和重要性凸顯。實際上,財務管控是公司治理的根基和核心,我們所看到的很多財務的問題,並不只是專業性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管理的問題、文化的問題等,這也是管理會計在中國迅速崛起的原因。

財務機器人可以實現數據和報表處理,但是只有通過人的思考分析,解讀出數據背後的信息,才能夠轉化成為對企業行之有效的決策信息,比如計劃預測、內部控制、投資分析等,這種多層次、多維度的思考能力,是財務人區別於機器人的關鍵。

記得小時候, 爺爺磨著墨寫著蠅頭小楷用著算盤,在本本上算賬和記賬。 之後被鋼筆和計算器替代, 接著被會計電算化, MRP, ERP替代。人工智慧確實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但是從目前來看,其離「淘汰財會人員」還相差甚遠,畢竟人類作為會計工作的規則制定者,這一點,永遠都不會被替代。

正如雨果曾說過:「進步是目的,理想是目標」,財會人只要在工作中永遠進步,不斷提升自己複雜事件的完成能力,那麼,被淘汰和放棄的,永遠都不會是你。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矽谷洞察官方網站(http://www.svinsight.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矽谷密探 的精彩文章:

矽谷洞察成為Huobi Club首個海外授權城市節點
Facebook發幣帶來的支付技術落地思考

TAG:矽谷密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