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唐第一才子,容貌俊美,留下一首詩,僅20字,千百年無人超越

大唐第一才子,容貌俊美,留下一首詩,僅20字,千百年無人超越

唐詩是古代文化發展的重要體現之一,作為抒發情懷的載體,每一個詩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李白的豪放飄逸,杜甫的家國情懷,都讓人記憶深刻,除了這兩人以外還有不少出色的的詩人。

活躍在盛唐時代的王維,成名時間要比李白更早,而且王維不只在詩句上造詣極高,同樣還擅長書畫,通宵音律,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全才,然而王維的一生卻充滿起伏,經歷過大風大浪之後,晚年開始修行,更增添了一分魅力。

說起王維的遭遇令人動容,不禁感嘆命運為何如此戲弄,當他在得到一點收穫的時候,必定會失去一份珍惜的東西,王維出身於官宦世家,要比許多平民百姓生活富裕不少,祖上都在朝廷做過官,不過父親在王維很小的時候就過世了,只留下母親將他撫養成人。

難能可貴的是王維的母親也是一個大家閨秀,文化素養極高,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中,王維本應該生活的無憂無慮,安心的積累知識,不過這些日子在父親死後一去不回,8歲的王維失去了父親的關愛,家裡的頂樑柱沒了,雖說維持生活不是問題,但是與之前比起來已經是天差地別了。

王維的父親很小就教導兒女們練習書畫,看到王維對音律非常感興趣,專門請老師教導,經歷過喪父之痛以後,王維一下子就長大了,小小年紀就已經能獨當一面,16歲時決定去長安闖蕩,帶著一名僕人辭別母親之後,王維踏上了人生第一次旅行。

長安城繁華昌盛,王維在這裡認識了許多新朋友,纂毋潛就是其中一個,與王維一樣,懷揣著夢想闖蕩長安,在纂毋潛的幫助下,王維很快就在長安立足,而且纂毋潛建議王維要想在長安闖出一番名堂,必定要拜會一些大人物,這番提點之後,王維將目標瞅准了岐王,多次前去拜會,結果一次都沒成功。

當然王維也不是一個死心眼,知道岐王沒把自己看在眼裡,就想去別處碰碰運氣,結果還是沒有成功,恍惚間王維已經來長安一年多了,帶來的錢財幾乎都用光了,於是就讓僕人先行回家,自己再嘗試一次,如果沒有希望也只能返回家鄉了。

此時趕上重陽節,長安城十分熱鬧,這片繁華的的都市卻沒有王維的立足之地,內心不免生出一絲凄涼,於是借酒消愁,沒想到此時詩興大發,隨手寫下「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名句。

沒過多久曾經與王維交好的纂毋潛又出現了,聽說了王維的遭遇之後,纂毋潛恍然大悟,提點王維之所以不順利,是因為沒有打點門衛,王維這才明白,靠著纂毋潛的幫助,王維終於如願以償,原來岐王很喜歡有才之人,聽說王維的來意之後,十分賞識,還想朝廷推薦王維做官。

不過也有的人說王維的貴人並非岐王,而是玉真公主,玉真公主見過王維之後,不禁被他的才華打動,還是一個十分好看的帥小伙,於是就幫助大力幫助王維,在眾人的支持下,23歲的王維考中進士,終於闖出了一番名堂。

就在王維準備大展抱負的時候,意外卻來臨了,在岐王舉行的宴會上,喝大了的岐王讓人舞獅,要知道這種表演只能皇帝出面時才能看,一行人紛紛勸說,可是岐王絲毫不顧,堅持要看錶演,後來事情被人揭發,岐王被罰,王維也受到牽連,經過這場風波之後,王維才意識到官場險惡,此後一直小心翼翼,力求不給人留下任何把柄。

三十歲這年王維定了終身,其實王維自身條件還算不錯,長得帥還有正式工作,但是王維不願被仕途束縛婚姻,他的妻子還是小時候一起玩耍的那個人,只是因為王維家道中落,兩人才分別,不過長大之後緣分又讓他們重新聚首。

在王維以為得到了幸福之後,打擊再次來臨了,王維的妻子難產去世,王維又變成了孤身一人,為了悼念亡妻,王維寫下:「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的詩,此時的他回顧自己這些年的經歷,原來自己是那麼的不幸,失意的王維決定離開長安。

回家之後見到母親,告訴了母親自己這些年的遭遇,此時母親早已一心向佛,勸解兒子緣生緣滅,不可強求,受母親影響,王維也開始接觸佛教,以此來舒緩內心憂患,在這裡王維度過了八年的時光,再次返回長安之後,大多都早已忘了曾經還有王維這等傳奇人物。

好在王維有過經歷,很快就投靠的丞相張說門下,之後又認識了張九齡,王維開始在高層中嶄露頭角,不過官場上依舊起伏不定,修行之後的王維不再對仕途看的那樣重,然而王維畢竟才華橫溢,張說越來越看重他,就把他推薦給張九齡。

隨著仕途的順利,他的交際圈也慢慢擴大,認識了孟浩然這樣的交心的朋友,在這兩年里,算是王維一生中比較春風得意的時刻了。

後來張九齡的母親去世回家守喪,不久張九齡返回朝廷,陞官了,成了中書令。上司陞官了,對王維是莫大的好消息,而且張九齡最終成為大唐宰相,無論能力還是才學,都是王維所欽佩的。

他懷著激動的心情寫下一首名作——

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

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

這首詩叫《少年行》。

張九齡對王維的才華還是非常認可的,於是,安排王維和一個叫盧象的人,分別做了右拾遺和左拾遺。

當時正好趕上開元盛世,王維覺得自己很幸運,遇到了英明的君主,此時他出了很多詩作,他的才名響徹朝廷上下。

然而政治是複雜的,這個內心純粹而熱情的詩人,是無法真正的懂得政治,也無法利用政治為自己謀取利益。李林甫代替了張九齡當了丞相,張九齡被貶,他臨走前沒跟王維打招呼,是擔心連累他,王維心裡很痛苦,寫了一首詩作懷念他,這首詩叫《寄荊州張丞相》——

所思竟何在,悵望深荊門。

舉世無相識,終身思舊恩。

方將與農圃,藝植老丘園。

目盡南飛雁,何由寄一言。

幾個月後,王維以監察御史的身份來到涼州,代表朝廷慰問吐蕃的大唐軍人,他面對塞外獨特的景色心裡澎拜不已,第一次覺得自己的苦痛,在廣袤的大漠風沙,生死肉搏的戰場上,都是浮雲,於是提筆做了一首詩《使至塞上》,這首詩成了千古傳頌的名作,千年來無人超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當王維返回烏煙瘴氣的朝廷,大唐已經被李林甫楊國忠禍禍得不成樣子,加上一個紅顏禍水楊貴妃,而他只是一個小官,對朝廷局勢無能為力。

而他的那些老朋友一個接一個的仙去,讓他心中十分傷痛。包括張九齡,孟浩然。

後來王維辭官而去,他在離京都不遠的終南山他買下了一處簡單的茅屋,做了在家修行的居士,在此期間他又創作了一首流傳千古的詩作《終南山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世道越來越亂,王維也想為百姓做些什麼,於是他打開自己家的糧倉賑災,又上書給唐肅宗,希望他能夠將二弟調到京城來,也許覺得自己體力不支,想跟二弟再次團員。王維當時還是官員,他說願意撤掉自己的官員,讓二弟做官,來京城任職。

皇帝唐肅宗面對王維的請求,思考片刻,便答應了下來,還授了王縉為左散騎常侍。

結果沒能等到二弟到來,王維就永遠閉上了眼睛。

王維是一個天才詩人,天才的一生往往是坎坷的,上天給了他過人的才華,也勢必給予他更敏感和脆弱的靈魂,王維以詩人的單純熾熱的內心,在亂世中,力求守住一方凈土,然而當他看盡繁華閉上眼睛,心中唯一惦念的,竟還是人世間最後的溫存——親情。

王維的詩作影響十分深遠。唐劉長卿、大曆十才子以至姚合、賈島等人的詩歌,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王維影響。

據《藍田縣誌》記載,王維墓位於輞川鄉白家坪村東60米處,墓地前臨飛雲山下的輞川河岸,讓人不由得想起輞川詩集中,詩人如珍珠般清脆閃耀的詩句,照亮了千百年來,那些努力晉陞的才子們寂寞而蒼涼的內心。

參考資料: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下·列傳第一百四十》《新唐書·卷二百二·列傳第一百二十七》《唐才子傳·卷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說歷史LS 的精彩文章:

一漢人將軍,16歲上陣,拔下箭矢鮮血直流,忽必烈見了叫:大哥
趙匡胤在太廟立一石碑,讓宋朝抗過300年,上面有兩條「密令」

TAG:靜說歷史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