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春秋五霸之首,晚年卻食人肉,親近太監,最終落得餓死的下場
話說今年的良心爆款劇《長安十二時辰》,大家還在追么?反正看鑒君是徹底入坑了,嗯,實在太香了~
說實話,一開始這劇就打了觀眾一個措手不及,堂堂的靖安司,面對恐怖分子無能為力,居然起用一個待處決的囚犯?
但隨著劇情的發展,不得不承認,張小敬這個人,李必肯定是選對了。
即便看鑒君不劇透,大家也心知肚明,最後張小敬是助李必成事了的。
用對人,從此走上人生巔峰,但用錯人,可能落得個死不瞑目的下場,比如我們的姜小白——齊桓公。
用一人而興霸業,這眼光得有多毒
一直以來,齊桓公姜小白留給人們的都是正面印象。這位老哥算是開創了用好一個人、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先河。
順帶提一句,人家只是名字叫姜小白,以桓公為榜樣做小白逆襲夢的人洗洗睡吧,人家老爹是國君。
當初小白和公子糾爭奪齊國王位,輔佐公子糾的管仲射了姜小白一箭。
後來小白KO公子糾當了國君,把管仲從死囚堆里提溜出來,大手一揮:你射我一箭的事寡人不追究了,寡人現在正式任命你為國相。
不用說,小白觀察好久了,管仲是個人才。後來管仲確實也沒辜負期望,幫助齊桓公建立霸業,讓山東人第一次霸佔了C位。
李必選張小敬也是這個理兒,我不管你是騾子是馬,只要能抓住狼衛就行。
總結成四個字:唯才是舉。
賢臣擇主而事,你在選人,被選的人也在選你
上面這個標題,也能用四個字概括:雙向選擇。
有人質疑了,這是現代術語,古代也適用嗎?
還真適用。比如王猛。王猛受前秦苻堅知遇之恩,幫助前秦統一北方。
但是苻堅並不是第一個找王猛的,第一個是桓溫。
桓溫是誰,東晉大軍閥大權臣,有軍隊有地盤有本事,看上去挺厲害。
但王猛拒絕了,因為他能看出好壞。桓溫要人幹什麼?並不是幹事業,而是去和世家大族搞內鬥、搞摩擦。
寧坐草廬中,不跳王八坑。
所以說,不要覺得自己手裡有崗位、能發工資,你就是爺。張小敬之所以下決心跟李必干,就是看上了李必的誠心,他能給我施展才華的最大平台,以及能調動的所有資源。
重用三大奇葩奸臣,落得個餓死的下場
說回到齊桓公…
許多人不知道,小白早年風光,晚年卻很凄慘,還是跟用人有關。
他這人吧,耳根子軟,沒主見,早期有管仲輔佐,還算順利。
但管仲工作太拼,成天過著996的生活,身體很快撐不住了,到了齊桓公四十一年,他就只能成天躺床上了。
小白開始急了,趁著管仲還有氣,他得趕緊找替代管仲為相的人,首先便想到了易牙。
管仲聽了急了,差點從床上蹦躂起來:他一廚子,不好好燒菜,當啥子宰相?更何況,這人心太狠。
這個易牙是春秋時期非常有名的廚師,手藝杠杠的,還是當時第一個開私人飯館的人,所以他被廚師們奉為祖師爺。
有一天,姜小白和易牙一起討論美食心得,姜小白無意間說了一句:「我吃遍了人間的美味,唯獨不知道人肉是什麼滋味。」
易牙別的話別記住,就把這句話牢牢記在了心裡,回去一琢磨:老大如此尊貴的身份,肯定不能吃死人的肉,普通人的也配不上。
於是咬咬牙,易牙就把自己四歲的兒子精心做成了菜,獻給了小白。
小白腦洞也清奇,在得知自己吃的是人肉後,對易牙感動得要死,覺得易牙愛自己勝過他的兒子。
雖然提出易牙這個人選遭到拒絕,小白有點不爽,但很快他又想到一個人選——豎刁。
管仲聽了以後,氣得差點重病痊癒,一個太監也能當宰相?
豎刁,可以說是太監鼻祖,跟窮人家沒錢被迫當太監不同,他為了討好小白,主動切掉命根子當的太監。
小白簡直要感動哭了,這人為了自己,竟然選擇了斷子絕孫!為了獎賞他的忠心,小白甚至把自己的一個兒子還過繼給了豎刁。
除了這兩位,小白還寵信一叫開方的。
開方是衛國的公子,在齊國侍奉齊桓公,但是在長達十幾年的時間裡,開方從未回國看望過自己在衛國的老母親。
小白的思維果然跟常人不同,他覺得,開方這是愛自己勝過愛母親啊,大大的忠臣一枚。
隨著管仲、隰(xǐ)朋、鮑叔牙一個接著一個病逝,小白身邊沒人了,他便開始重用易牙、豎刁、開方。
此時的小白已經年邁,沒有那麼多精力管朝堂大事,這三個傢伙便肆無忌憚,獨斷專行。
不久,齊桓公得了重病,但太子之位一直含混未定,於是就出事了。
豎刁和易牙為了扶持靠山衛姬的兒子無虧謀取太子之位,把小白囚禁了,還斷絕飯食。
而此時小白的兒子們,為了爭奪王位開始內鬥,最後齊桓公姜小白竟被活活餓死了。
為啥曾經慧眼識珠的桓公,成了吸引蒼蠅的臭肉了?
不是說齊國沒人可用了,是你頭上的標籤太明顯,你一心享樂,願意幹事業的人誰還沾邊,誰還敢來。
好人都跑了,壞蛋自然就來了。
有識人的能力,卻沒用人的智慧
李必選中張小敬,其實冒著挺大風險。張小敬明明白白地說,我要逃,你們誰也攔不住。
但就是這個狂傲的傢伙,不僅沒有心生歹念,還非常執著地、超額超量地完成任務。有本事逃,還二楞子似的賣命?這情節看起來像不像瞎編的?
還真不是編的,歷史上有先例,劉備和諸葛亮。
諸葛亮本事多大,吹到天上都不為過。但劉備更有本事,把諸葛亮牢牢地焊到蜀國的馬車上,讓孔明不想跳、不能跳、也跳不下來。
靠什麼?兩張牌:一張人情牌,一張道德牌。
劉備三顧茅廬,和諸葛亮好得穿一條褲子。關羽張飛不高興:大哥以前咱哥仨同床而眠,你現在換口味改寵小白臉了?
劉備說:孤之有孔明,猶魚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把孔明抬到關張之前,這份情誼,孔明感動得恨不得姓劉。後來阿斗拜諸葛亮為相父,一點也不生硬,幾十年前孔明就比關二叔、張三叔還親。
後主也挺鬱悶,我家的叔叔真是數不清。
如此一來,蜀國就是你的家,反我兒子就是反你自己,孔明你看著辦。
光靠人情還不夠。
劉備臨終前的話才是真絕:君才十倍曹丕,若嗣子不才,君可自取。
提前點破諸葛亮篡位的可能性,把你放到道德祭壇上,你敢走下來,就是萬人唾罵身敗名裂。從此諸葛亮只能老老實實維護忠臣的人設,再無他念。
選對人,抓住心,還狠狠地誅你的心,劉備不愧是梟雄,真毒!
所以說,選用人才,難度不亞於創業打天下。
既要有智商,能伯樂識馬;更要情商爆棚,把你的人牢牢地籠絡在身邊,讓他發揮最大效益。
這門學問,還真是不簡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