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為什麼我一定要買國標車?小牛USPro――30天深度體驗報告

為什麼我一定要買國標車?小牛USPro――30天深度體驗報告

我最初的想法幾乎跟所有人一樣:為了上牌啊!

直到提車,並深度使用30天後才意識到:即使沒有強制上牌這回事兒,國標車恐怕依然是多數購車代步者的最優選擇。

所以這份體驗報告,我們就從上牌說起。

筆者身處北京,眾所周知這裡是多數政策第一時間落地的城市,電動車上牌也不例外。

今年4月15日《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施行:

必須有踏板、時速25公里以內、重量不超過55KG、電機功率不超過400W等規範,將電動車分成了國標車,和超標車兩種。

符合上述規範的才能上正式牌照,不符合的只能上3年有效期的臨時牌照。

半個月後的5月1日,北京市停止申請電動自行車臨時牌照。

這意味著過了這一天,北京市內的所有超標車將無法上牌,如果要上路就是黑車,被交警抓住當場扣車並罰款1000。

而筆者買車的時間恰好在5月1日之前,也就是說我完全可以買一台更大、更快的電動車然後上個臨時牌照,開開心心地上路。

但臨時牌照只有3年的有效期,這一點始終如鯁在喉。

因為對我來說電動車是必要,但並非唯一的交通工具——較遠的地方可以開車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僅上下班通勤代步或者短途買菜逛街看電影,使用電動車會更方便。

對於多數人來說,它的使用頻率不會像送外賣送快遞那樣頻繁。

在這種情況下,以小牛的硬體品質少說也能用5年,如果幾年之內沒硬傷再換一塊新電池,它的使用壽命還會更長。

而如果使用臨牌,3年後到期所有超標車強制報廢,我將承擔新的一筆換車成本,得不償失。

所以,從到店選車到提車,我幾乎全程冷靜,也沒有太多糾結地選擇了US Pro頂配版,看到車頭3C認證的一刻,心裡踏實了一大半。

付完款第一件事,就是問老闆最近的上牌地點在哪。

對於一台合規電動車來說,上正式"京牌",可能是你這輩子辦過最順的一次業務。

拿上合格證和發票,騎車到交通隊,從排隊、填表、驗車到最終領牌只用了短短10分鐘,本以為最"扣人心弦"的驗車環節也十分流暢。

辦事兒大爺出來一看是小牛的最新款國標車,幾乎沒有任何猶豫,只讓我念了一下車架號跟合格證上的一致,就直接通過了。

毫不誇張地說,裝上正式車牌的那一刻起,才覺得騎電動這件事終於不再是別人眼中的那樣雞飛狗跳,不體面、不正式、不規範的感覺也不復存在。

從此合規合法,持證上路。

同時也開啟了我的電動車"真香之旅":

上下班——騎車

去超市——騎車

下館子——騎車

去兜風——騎車

......

總之就是能騎車的時候,絕不會開車或者坐地鐵,因為"不堵車"和"有座位",在北京是很奢侈的事情。

除了完成了電動車的使命,這輛合規的USPro和傳統電動車相比,到底有什麼影響?

先從大家最關心的速度說起。

25的速度快嗎?老實說確實不夠快。

但以市區代步來說夠用嗎?30天深度體驗的結果是:絕對足夠用。

以北京的交通為例,上下班高峰期通勤幾乎很少能遇到車少人少的路段,且將近一半的人行道和車行道並未隔離。

在這種人車混流的路況下,就算車技再好也很難有機會騎出30以上的速度。

即使遇到筆直順暢有隔離帶的路,你會發現25速度拉滿騎不到3分鐘就是下一個紅綠燈。如果在一座道路規劃還不如北京的城市,以上這些問題還會更加嚴重。

而在行駛時間方面,筆者上下班單程12公里,以23-25公里/小時巡航,正好半小時多一點到公司,相比乘坐地鐵1個小時10分鐘的路程,時間減少了整整一半。

不用忍受地鐵到家最後1公里的步行,更不用在上下班高峰地鐵上擠破頭,戴上耳機,開啟導航,打開一個歌單或者一段評書相聲。

25的速度帶來的這半小時路程,並不枯燥。

同時,這個速度對日常代步來說除了更安全,也帶來了更久的續航。

USPro頂配版續航55公里,實測12公里耗電22%,通勤兩天後還能剩下10%左右的電量,正好可以兩天充一次電。

雖然電量卡的很緊,但得益於小牛過硬的電池技術,在這30天里這輛車絲毫沒有把我"扔"在半路的意思,無論夏季的高溫晴天還是低溫小雨,續航數據都非常穩定,給了我不少的安全感。

如果遇到臨時需要充電的情況,小牛為國標車專門設計的鋰電池,提在手上更像是一個手提包。

這種造型完全顛覆了傳統電瓶又大又沉的形象,甚至可以幫我輕鬆混進5A級寫字樓里"偷偷"充會兒電(北京多數寫字樓出於安全考慮,不允許帶電瓶進去充電)。

可以說國標車限制了速度,最終帶來的是行車安全、續航和充電體驗的全面提升。

而在車架方面,55公斤的國標限制必然會帶來對體量更精準地控制。好在小牛的產品設計,一向是電動車界的標杆。

雖然是一輛國標車,卻完全沒有老式電動自行車的廉價感,車架都用外包圍包裹,有大燈也有大梁,雖然底盤位置不多也還是有個小踏板。

USPro出廠時為了重量合規,方便上牌,去掉了後坐墊、前後腳踏和後視鏡等部件,裸車看起來更"原生態",但仔細看就能發現,車身多個位置都預留了配件的介面。

在購車並成功上牌後,這些部件都可以在門店裡選裝。

說到這,想起來一件值得說道的事兒,我在門店提車那天正好遇到一對年輕情侶,進門以後直奔國標車而去。

因為那個男的個頭明顯超過了1米8,我好奇就上去問為什麼會直奔國標車,他很直接地說:"我剛試了車的,看起來小但騎上去卻很硬朗,一點也不單薄。"他說平時除了他騎女朋友也要騎,有時候還要載著女朋友一起騎,國標車相比傳統的電車明顯更容易操控。

筆者在5年前用自行車騎行過川藏線,除了練就一身的自行車技,也深刻明白在馬路上人對車的把控力有多麼重要。

這30天里,USPro給了我十分飽滿的動力,即使是線性提速也能很快到達滿速狀態。而在人車複雜的路況中穿行,頻繁的剎車、起步、轉彎、掉頭,都需要你對車有絕對的把控力。

這樣除了安全,也能讓駕駛人更自信。僅僅是這種遊刃有餘的操控快感,也是一台傳統電動車給不了的。

再從上牌、安全性、續航等不同角度回看使用USPro的這30天,發現它幾乎能滿足我對一台合規電動車的所有想像。

一定要挑毛病的話,恐怕就是為了合規調整後的坐墊區域有點小,騎行超過30分鐘屁股會有些酸,在等信號燈的時候最好起身放鬆一下肌肉。

選車不是小事,需要精打細算,但更重要的是搞明白自己的真正使用需求。

對我來說,在不用電動車作為生產工具的情況下,安全、穩定和高續航,一定是城市代步過程中最重要的事情。而小牛的國標車在符合這三點的同時,把用料、造型、動力和操控幾個部分都拿捏得非常精細。

如果用一句話評價這部車,大概是:

一點兒不多,也分毫不差,麻雀雖小,卻肌肉發達。

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T168 的精彩文章:

618戰報匯總:訊飛翻譯機3.0連續三年獲品類第一
vivo上海首屆創新日 5G、120W快充、AR眼鏡齊亮相

TAG:IT1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