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歷代都有農民起義,卻僅有兩次成功建立王朝?朱元璋也很疑惑

為何歷代都有農民起義,卻僅有兩次成功建立王朝?朱元璋也很疑惑

每一個王朝的興起和覆滅的,都伴隨著一群重要的存在,農民。民如水,君如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很多人以為這句話是空談虛無的「聖賢言論」,和現實社會關係不大,說的好聽罷了,普通人這樣想,影響不是很大。但若是一個國家的統治者們也這樣想,那麼離國家滅亡不遠了。封建統治者們的一個小失誤小缺陷,在層層傳遞加壓下,會變得無窮無盡的大,成百上千個家庭的破敗死亡是一瞬間的事。農民為什麼起義?作為社會底層,沒讀過什麼書,只知幾句諺語不懂得什麼大道理的他們,為什麼冒著被殺的風險起事造反?

原因很簡單,因為活不下去了,不造反就是呆在家裡躺在床上等死。但凡有一口飯吃不會餓死,農民就不可能冒著那麼大的風險起義。古今中外的很多學者和大人物,都曾說過一句意思相近的話:中國農民的忍耐力是很強的,但凡有一點活下去的機會,他們就不會選擇一條不是生,就是死的路。

中國有史記載的第一次農民起義是在秦朝末年,戍卒陳勝吳廣於大澤鄉揭竿起義,打起推翻秦王朝的第一仗。在秦朝之前為什麼沒有類似的起義呢?因為先秦時代貴族世襲制的根深蒂固,所有人都習慣了「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的社會定律。他們心底認為,自己是奴隸是農民,就一輩子都是奴隸是農民,改變不了的,不用努力的,自己的子孫後代也是這樣的身份地位和生活。

經過數百年的春秋戰國的思想開放,才讓農民意識覺醒,發出「王侯將相寧有貴種乎?」的怒吼。每個王朝都會經歷多次農民起義運動,無論是再好的王朝都沒有例外。農民起義的原因可以大概概括為四個:官府過度壓榨、官府嚴格控制人身自由、官府壟斷各種資源、天災人禍外患。

受知識文化的限制,佔據推翻舊王朝力量比例最大的農民起義軍,常為他人作嫁衣裳,被人用完就丟到一邊去。歷代的農民起義軍,成功改朝換代的僅有兩個:秦滅後的劉邦漢朝和元亡後的朱元璋明朝。其他的大都一開始借用農民起義軍的名號,聚攏人心,抗住壓力。農民起義的勝利成果多數是被地主或官僚階級摘去了。

農民起義為什麼這麼難以成功呢?這個疑惑很多人都有,但沒有整理出系統的答案,更多的地主和官僚有疑惑也不想尋找答案,因為他們不算是農民起義,他們是披著農民起義的皮,乾的事自己階級的事。劉邦是第一位農民起義成功者,對這個疑惑幾乎沒有,因為在他之前沒有農民起義的記載存在。洪武大帝朱元璋就不一樣了,他乞丐和尚出身,帶領農民起義搞出不小的名堂,面對無數前人栽下的跟頭,百思不得其解,直到他遇到一位智者,方才豁然開朗。

朱元璋向成名已久的浙東大儒劉伯溫尋求答案,問「為什麼天下義軍如此多,卻屢起屢滅,始終難以成事?」劉伯溫聽到這個問題不由高看新主公朱元璋一眼,他沒有像其他很多人一樣回答朱元璋一個中庸的答案,而是說出了一段令人震驚的結論:農民起義有九惡,歷代農民起義常犯。

哪九惡呢?一惡「不敬孔孟,褻瀆聖人之道,敗壞天理人倫」;二惡「攻伐無度,形同流寇」;三惡「時降時反,相互猜疑」;四惡「糧餉不能自足,臨陣不知兵法」;五惡「掠人妻女財產,只知取之於民,而不知養於民」;六惡「為將者心胸狹隘」;七惡「為士者缺乏訓練,作戰形同群毆」;八惡「勝時聚集,敗時作鳥獸散」;九惡「此義軍與彼義軍之間,相互猜疑,互相攻伐」。末了,劉伯溫總結一句,義軍九惡不除,和流寇土匪無異。

精闢,實在是精闢,一言驚醒夢中人。朱元璋根據這九惡,趁著沒什麼戰事進行徹底且全面的軍改。從此之後,明軍就變得和元朝末年的各方勢力截然不同,完成了脫胎換骨。朱元璋的吳國已經和大一統王朝無異,某些方面甚至強於。

貧民、和尚、乞丐,擁有著三個卑賤身份的人生經歷,朱元璋的眼光和智慧並沒有受影響,被局限,反而被推動著走的更遠。

後話:統計研究表明,十二次農民起義的35位主要領導人,農民出身的僅有3位。而農民起義的所過之處,農民們沒得好處,反倒遭各種迫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人說古啊 的精彩文章:

平淡無奇的夜晚,劉邦通過一生中最大考驗,獲得最後一次勝利機會
細讀正史:岳飛為什麼必須死?真的沒人能救他嗎?

TAG:今人說古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