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為何執意遷都洛陽?信了術士的蠱惑,還是另有「小算盤」?
為了更牢固地掌握大權,隋文帝開國後就沒閑著,先是大量選拔人才,對朝廷的官員進行了一次大換血,繼而開始設計遷都洛陽,意識到江南地區統治的重要性。只可惜,未完成遷都大業,隋文帝便已駕崩。好在他的兒子楊廣一直記著這件事情,接替了隋文帝尚未完成的大業。原本遷都對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是有利的,但是隋煬帝有點操之過急,導致了一連串農民起義,結果和預想的大不一樣。
為了營建好洛陽,隋煬帝花費了大量資源,他想讓洛陽成為新的政治中心,徹底取代長安,那麼隋煬帝這麼做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史書給的答案是:隋煬帝相信了民間流傳的各種讖語和所謂的水土之言。
楊廣登基沒多久,就有術士進言:"陛下的命屬木,而長安地處破木之沖。"隋煬帝自然被這一番蠱惑之辭給說動了,於是,沒過幾天,他就下了詔書遷都洛陽。
然而,如此大的一項政治舉措被實施,真的只是因為隋煬帝迷信嗎?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大家都知道,隋文帝時期,隋朝的確在疆域上實現了統一,但是南北方就是「貌合神離」。畢竟南北分割了已經300多年了,儘管歷史留下的傷口已經停止流血了,但是那條裂痕依舊存在,在短時間內根本沒有辦法縫合。
當然了,裂痕會在政治、經濟、社會風尚以及民族習慣等多方面表現出來,國家儘管統一了,但是應該具有的凝聚力和穩定性卻被大大削弱。長安在帝國的西北,一旦江南地區或崤山以東發生叛亂,中央還沒有來得及做出反應的時候,叛亂可能已經成了定局。
所以,為了加強對江南地區的控制,為了鞏固中央政府的統治,消除南北方的隔閡,將形式上的統一變成精神上的大一統,必須南北交接處建造一座新的都城,將帝國的權力中樞遷移到中原是一必然之舉,而洛陽就是最好的選擇。
說到這裡,我們在回頭看,就知道隋煬帝剛上位就對洛陽大興土木,不惜花費巨資,投入眾多的精力的原因了。只有這樣,他才能實現對江南地區的掌控,中央和地方聯繫也會加強。的確,隋煬帝本人有很大的錯,在實施詔令的過程中多有不妥,但是他遷都的初衷的確是正確的,這一點,我們不能否認。


※《天龍八部》他有二流的武功,卻十分張狂,誰都敢惹,是條漢子!
※澶淵大戰宋軍明明戰勝,為何不乘勝追擊?宋真宗卻向遼國求和?
TAG:歷史狂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