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從《月球旅行記》到《流浪地球》,百年太空科幻電影發展史

從《月球旅行記》到《流浪地球》,百年太空科幻電影發展史

說起關於太空的電影,幾乎可以說一直以來都是好萊塢的熱門題材。夜空中璀璨的繁星,曾經是多少人渴望已久的夢想彼岸,「飛向天空,浩瀚無垠!」

從《月球旅行記》到《流浪地球》,百年太空科幻電影發展史

這句《玩具總動員》中巴斯光年的口頭禪其實也可以作為早期太空題材電影所主要表達的人物故事和思想內核。


早期太空類型電影發展

1902年,由被譽為「世界電影導演第一人」的法國導演喬治·梅里愛所拍攝的《月球旅行記》,作為第一部以登月為背景的電影,憑藉著天馬行空的故事情節和超越時代的視覺表達、蘊含深意的思想內核,使得電影在當時不僅取得了優異的商業票房成績,更成為了科幻電影發展的一座里程碑。

從《月球旅行記》到《流浪地球》,百年太空科幻電影發展史

放在當下來看,這部電影顯然在特效和畫面上已經落伍了,但這並不能影響它在世界電影史上的重要地位,它幾乎成為了後世所有有關星際旅行、外星人等題材的電影靈感來源和思想啟蒙。

甚至在去年大賣的《頭號玩家》中,我們也能看到斯皮爾伯格對這部太空科幻電影開山之作的致敬。


太空幻夢的新時代

1966年開啟的「星際迷航」系列影視劇是新時代太空題材電影發展的開端。

從《月球旅行記》到《流浪地球》,百年太空科幻電影發展史

它超越時代和現實所構築的太空奇幻世界觀元素,更是成為了後世諸如《星球大戰》、《異形》、《阿凡達》等一眾在電影史上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電影故事核心和前提。

從《月球旅行記》到《流浪地球》,百年太空科幻電影發展史

在整個「星際迷航」系列影視作品之中,對於現實世界的隱喻和現實思考隨處可見,諸如星際聯邦對聯合國的描摹,星際聯邦不可避免的與其他種族發生戰爭的歷史與現實世界二戰的緣由和結局出奇的一致。

以及系列作品中對於科學與人倫的探討等等。這些聯繫現實與幻想的故事情節不僅為系列作品提供了持續不斷的生命力,同時更使得「星際迷航」在科幻影視題材電影發展史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從《月球旅行記》到《流浪地球》,百年太空科幻電影發展史

1968年,斯坦利·庫布里克憑藉一部《2001太空漫遊》成功把太空題材的類型商業電影推向藝術電影類型發展。如果說上面提到的《月球旅行記》和《星際迷航》或多或少都存在著很多脫離於現實世界科學原理的故事情節。那麼,《2001太空漫遊》應該說開了太空題材電影硬科幻表達的先河。

從《月球旅行記》到《流浪地球》,百年太空科幻電影發展史

導演庫布里克為了製作這部電影整整花費了四年的時間,電影的太空場景製作以幾乎不可能的嚴苛標準完成了製作與拍攝,這樣的打磨使得電影即便放在四十多年後的今天依舊不會顯得違和而又過時。

電影的美學設計與科幻元素、人類發展高度融合,成為了諸如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喬治·盧卡斯以及詹姆斯·卡梅隆等一眾好萊塢名導的科幻電影啟蒙之作,同時也註定了其難以被超越的里程碑式意義和思想內核價值。


同類型,多方向的發展

1977年,一個懷揣電影夢想的加州小子拿著為數不多的電影製作經費,帶著一幫同樣懷揣電影夢想的電影人開創了美國「新時代的科幻史詩巨作」:「星球大戰」系列。

從《月球旅行記》到《流浪地球》,百年太空科幻電影發展史

這個系列電影相比以往的太空題材電影,它的最大成功之處莫過於對現實世界各國文化元素的巧用和集合。日本的武士精神、西部的牛仔文化、中國的儒道思想以及遍及世界的建築風格匯總等等,與其說《星球大戰》是美國的,倒不如說它是屬於全世界的。

從《月球旅行記》到《流浪地球》,百年太空科幻電影發展史

因而它才能夠在今天吸引全球範圍內越來越多的觀眾和影迷,這樣一個科幻電影系列的發展,同時也讓我們看到美國文化所特有的開放、包容性。

從《月球旅行記》到《流浪地球》,百年太空科幻電影發展史

在《異形》出名之前,估計沒有幾個人會把科幻、太空與怪物這幾個詞聯繫到一塊。然而,一部《異形》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1979年,在《異形》上映之前,連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或許都沒有想到自己的這部重口味,低成本B級片不僅能夠獲得當年的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更逐步發展成為了一個完善而豐富的電影系列。

從《月球旅行記》到《流浪地球》,百年太空科幻電影發展史

它開闢了太空科幻的新方向:驚悚與恐怖。與其說電影中駭人的是長相怪異、充滿神秘醜陋美感的異形,倒不如說電影中真正嚇人的是那些與異形無異的充滿野心的人類。它所投射和反照的其實是那些被嚇得不輕的人類自己。

從《月球旅行記》到《流浪地球》,百年太空科幻電影發展史

現在熟悉電影的觀眾,如果提到科幻喜劇和外星人大多第一個想到的是1997年開創的「黑衣人」系列,但是關於外星人與太空的科幻喜劇真正開山之作應該是1996年的那部《火星人玩轉地球》。

從《月球旅行記》到《流浪地球》,百年太空科幻電影發展史

電影的科幻元素和視覺效果與今天的《黑衣人4》相比顯然已經不足為奇。可這並不代表電影在今天失去其的價值與意義。

從《月球旅行記》到《流浪地球》,百年太空科幻電影發展史

電影中最大的看點,應該是「鬼才」導演蒂姆·波頓藉助傳統而又老套的外星人襲擊地球故事,用哥特式喜劇的方式對現實世界中的政治制度與社會問題進行了個人的解讀和描摹。


新世紀的太空史詩

《阿波羅13號》作為一部取材於真實故事的太空題材電影,它豪華的主演陣容(這個光看主演湯姆·漢克斯你就知道了),精彩而緊張的特效製作,以及出色的劇本讓電影成為了1996年的奧斯卡一大熱門電影之一,並最終獲得最佳電影剪輯、最佳音效獎以及另外九項提名。

從《月球旅行記》到《流浪地球》,百年太空科幻電影發展史

從《月球旅行記》到《流浪地球》,百年太空科幻電影發展史

近幾年貼近真實場景的如《地心引力》、《火星救援》和《星際穿越》這些帶有太空寫實性質的電影得以誕生,與《阿波羅13號》的巨大成功是分不開的。

從《月球旅行記》到《流浪地球》,百年太空科幻電影發展史

讓我們把時間快進,迅速進入下一部具有歷史意義的偉大電影作品《阿凡達》。雖然當年《阿凡達》在奧斯卡上惜敗於《拆彈部隊》(有人調侃這是詹姆斯·卡梅隆敗給了自己的前妻,《拆彈部隊》的導演是卡梅隆的前妻),但是它在電影史上的重要地位是時隔數年後便被人拋之腦後的《拆彈部隊》所無法比擬的。大規模的動作捕捉技術運用、3D技術的實現、商業化大規模電影拍攝的模式……

從《月球旅行記》到《流浪地球》,百年太空科幻電影發展史

這些成就通通都被一部《阿凡達》包下,即便放到今天大片雲集的時代,也是很難想像的。

在《阿凡達》續集遲遲沒有上映的今天,時間已然十一年之久,它所創造的全球票房記錄直到《復仇者聯盟4》的上映才被打破。說到這裡,對於謠傳明後年上映的《阿凡達》續集更加有了期待。


逼近現實的太空巨作

從《月球旅行記》到《流浪地球》,百年太空科幻電影發展史

前不久憑藉《羅馬》斬獲奧斯卡大獎的阿方索·卡隆當年憑藉一部《地心引力》獲獎無數,雖然最終未能奪得奧斯卡獎,但仍然使得他得以成功躋身於好萊塢名導之列。

從《月球旅行記》到《流浪地球》,百年太空科幻電影發展史

《地心引力》以一個女性航天員的視角向銀幕前的觀眾們展現了地球的恢弘壯闊,展示了顆藍色星球的壯麗山河,浩瀚星空的唯美璀璨,從內心深處激發了人們對於地球家園的熱愛,和對未來何去何從的思索。

從《月球旅行記》到《流浪地球》,百年太空科幻電影發展史

影片最終的結局,當歷經千辛萬苦的女航天員如返璞歸真般走出汪洋之際,電影發出了人類對太空探索的最終思考,更啟示了銀幕前的觀眾們對自身認識的哲學討論。

詹姆斯·卡梅隆如是評價道:「我覺得這是有史以來最好的太空題材的影片。這種電影,我很久沒有看到了。阿方索和布洛克聯手送上了一部講述在零重力空間內一個女人為自己的生命而抗爭的故事。這個故事毫無做作的痕迹。」

從《月球旅行記》到《流浪地球》,百年太空科幻電影發展史

相比起《地心引力》的嚴肅與恢宏,由馬特·達蒙主演的《火星救援》稍顯輕鬆與愉悅。

故事講述了不久的將來,NASA派出的一隊航天員在執行登陸火星任務的過程之中,因為突發事故把一名宇航員意外遺棄在了荒茫凄涼的火星之上。

從《月球旅行記》到《流浪地球》,百年太空科幻電影發展史

為了生存和自救,這名宇航員開始了一番屬於自己的火星之旅。製作巨型「SOS」標識、種土豆、合成淡水……

從《月球旅行記》到《流浪地球》,百年太空科幻電影發展史

這些看似荒誕不經,實則具有一定科學原理的故事情節在無形之中也為觀眾們進行了一定的科普和啟示。

從《月球旅行記》到《流浪地球》,百年太空科幻電影發展史

男主人公在無盡的絕望之中,依舊鼓起勇氣面對現實與生活的情節,也不禁讓人對生活和困境有所感悟。這大概就是科幻作品的一個現實意義之所在吧。

從《月球旅行記》到《流浪地球》,百年太空科幻電影發展史

《星際穿越》是克里斯托弗·諾蘭繼「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盜夢空間》之後的又一部史詩巨作,在嘗試了超級英雄題材、夢境解析之後,諾蘭首次把目光投向了廣闊的太空。

從《月球旅行記》到《流浪地球》,百年太空科幻電影發展史

人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而活?當面臨必將到來的結局之時,我們是否有能擁有足夠多的勇氣和信心去面對?影片中最令人深思的,還是其在理性的科學思維之下,貫穿整部電影的是細膩而動人的深情。

人類的情感最終成為了影片中人類完成自我救贖最為關鍵的一環。執著不止的科學追尋、探索最終卻是通過感性的思維加以推動的,這樣的故事安排像極了現代版的創世神話,也點明了人之所以為人的關鍵一點:情感表達。


幻想的榮耀與現實的殘酷

《登月第一人》作為「高司令」自《愛樂之城》之後的又一次沖奧之作,影片保持了較高的製作水準和特效水平,演員的演技也稱得上是十分到位。

從《月球旅行記》到《流浪地球》,百年太空科幻電影發展史

但是影片主題思想對太空探索的反思和深憂,使得電影相比以往太空題材電影多了一層現實意義上的批判。

豐富細膩的思想感情表達也讓電影不僅未能獲得奧斯卡獎,更對這些年深受非議而被迫停滯多年,才剛剛有所發展的美國太空事業又一次被拉到了輿論的中心:我們到底該不該進行太空探索,如果為了捍衛自己國家的利益是要付出不惜犧牲生命的代價,那麼我們又該如何抉擇?

從《月球旅行記》到《流浪地球》,百年太空科幻電影發展史

此片同時也是首次把「阿波羅計劃」中,阿姆斯特朗登月前後的內心心路歷程以及相關人物對於登月計劃的態度進行銀幕重現。如果說當年的《阿波羅13號》為人們塑造出了無懼危機的太空英雄,那麼在《登月第一人》中,我們看到只是作為一個普通飛行員的阿姆斯特朗。

從《月球旅行記》到《流浪地球》,百年太空科幻電影發展史

他面對獨自一人的孤寂和黑暗、死亡的恐懼,和我們一樣也會動搖和畏縮。而在家庭與工作間所必須做出的的抉擇,也讓他沒有辦法同時作為公眾眼中的太空勇士和做孩子眼中的好爸爸。而太空探索所帶來的巨大花費,也並不是所有民眾都認同的,有人遊行,有人反對,更會有人示威……

從《月球旅行記》到《流浪地球》,百年太空科幻電影發展史

精神、工作,家庭各方面帶來的巨大壓力也同樣會讓這個說出「這只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名言的鐵血男兒身處瀕臨崩潰的邊緣。

從《月球旅行記》到《流浪地球》,百年太空科幻電影發展史

相比一味的讚美,《登月第一人》中如同紀錄片般的拍攝手法,以「反英雄主義」的敘事風格,客觀冷靜地使電影近乎真實的為世人展現了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一個在世人面前無比英勇的英雄,又或許只是一個在現實無奈中被裹挾進國家榮譽綁架中的小人物。

從《月球旅行記》到《流浪地球》,百年太空科幻電影發展史

太空題材的電影還有很多,在這裡就不一一細數了。通過上文中提到的不同時代太空題材電影,我們可以看到不管時代是如何變遷,即便「太空競賽」已然隨著「冷戰」結束而宣告終結,但是人類對浩瀚星空的渴望卻始終未曾終結。

因為它是人類征服未知的目標,是無數夢想的源泉。

從《月球旅行記》到《流浪地球》,百年太空科幻電影發展史

如今的太空已然成為了影視改編、遊戲作品以及玩具手辦的熱門主題,並逐漸成為一種流行文化。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會有更多、更精彩的太空題材電影展現在世人的面前!也相信中國從《流浪地球》之後,將會開啟中國科幻電影的新篇章。

從《月球旅行記》到《流浪地球》,百年太空科幻電影發展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